作者:绝尘,来源:律事通
继90后小鲜肉吴亦凡约炮事件之后,网上爆出武汉大学学霸约炮事件以及记者与实习生约炮事件都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你身边约炮的人多吗?你对约炮怎么看?法律是否应该出手治理当下似乎很盛行的约炮现象?作者绝尘问:网络约炮猖獗,法律能拯救信仰缺失?你心里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来看看绝尘怎么说。
这几天,一则关于武汉大学学霸约炮的新闻很受关注,并再一次将约炮话题推上风口浪尖。
我找一批大学生聊了聊,发现,约炮在大学生群体中并不是一个少数现象。
有大学生这么跟我说:我身边约炮的人不在少数,有人还会直播约炮。有些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人前“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人后“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有一位女大学生直接告诉我,她曾和“学霸约炮”事件中的女孩一样“瞎过”——她以为自己的初恋男友十分宠爱自己,后来无意中发现男友寒假回家的时候抱着约炮的目的试图约见前前女友,而与自己交往的时候,男友实际上并未与前女友分开,而后才知道这个对自己百般忍耐,宠爱有加的男人,其实是个好色之徒……女孩表示,分手后,阴影非常大,对恋爱,婚姻以及异性都充满恐惧,的确是“感觉自己再也不会爱了,感觉自己再也不敢爱了”,且这是她第一次很清楚地感觉到约炮这种事其实一直都在自己身边发生着。

有一位学生告诉我:我曾用微信漂流瓶测试过,如果用男生的号,根本不会有人理你,如果用女生的号发一句“深夜好寂寞”这类的话,各种回复会瞬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轰击”你的微信。摇一摇就不必说了吧,大把猥琐大叔在等你。
在这位学生的介绍下,我亲自蹲守了一款学生中比较流行的校园社交软件,发现,在匿名状态下发布含有约炮意味状态的人很多,表示寂寞空虚冷的人也不少。
这位同学还说:这种标榜大学交友的软件都如此,何况乎其他?微信是约炮神器?陌陌不是更有名吗?QQ约的也不少吧?不管什么社交软件,约炮的人都不少。这是人的问题,不是软件。
还有同学这样说:我发现中国人和外国人不一样,外国人初恋会更随性一些,简单一些,但是越到后来越慎重;而中国人不是,我们往往会把初恋看得特别重要,会倾注很多心思,之后则往往越来越随意,甚至在23、4岁这种婚姻压力没有那么大的年纪,很多人的恋爱观很“游戏人生”!而到了适婚年龄,大家又往往显得很无奈,会屈从于各种现实,并美其名曰“婚姻就是单纯地找人搭伙过日子”!……
查阅很多资料后,我益发觉得约炮不是一个小众话题,不是一个应该避而不谈的话题,而是一个很有共性,值得深思的话题。
约炮,是性开放,还是信仰缺失?
先来谈谈法律能否对当下的约炮现象进行监管。
从法律上来说,当前我国法律仅仅禁止卖淫嫖娼,而卖淫嫖娼是指不特定的异性之间或者同性之间以金钱、财物为媒介发生性关系的行为,且认定卖淫嫖娼主要看行为主体之间主观上是否就卖淫嫖娼达成一致。一般来说,卖淫要求女方是以营利为目的,要求男方是以金钱为交换条件。
目前来说,我们听说的约炮一般都是通过网络社交软件来进行,但是约炮很少涉及金钱,一般都是自愿发生性行为,加上这种事情比较私密,很难被发现,因此很难被认定为卖淫嫖娼。
但是在武大学霸约炮事件当中提到,约炮对象包含14岁少女,那么警方是否应该介入调查,核实情况真伪?学霸虽然否认,但法律上还是证据说了算!如果事情是真,那么,学霸的行为已经涉嫌强奸,这就不单单是一个道德范畴的问题。
其次,如果说法律要介入进行监管,恐怕目前也只能对网络社交软件、平台的管理出台相应政策。虽然,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在新规定出台之后,APP的使用将会更加规范,但是“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是否真的能对网络环境以及APP起到很好的监管作用?《规定》是否会对网络约炮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是否能让陌陌这类以婚恋为幌子,以约炮神器为噱头的软件得到合理管控,是否能让网络环境不再如此充斥着海量不良信息,或许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这是从法律技术上来说。
从法理上来说,法律是有缝的而生活是无缝的,我们不能要求法律完全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且法律是对人们的最低道德要求,约炮这种在近年来似乎越来越常见的行为,到底是属于道德讨论的范畴还是法律讨论的范畴,这恐怕需要冷静考虑。即使在之后我们要采取法律措施对这类行为进行约束,也应该谨慎和理性。一方面,我们希望法律能约束一些明显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善良风俗的行为,但另一方面,把权利关进笼子里又才是立法的正确态度。
那么,就算我们用制度来对这种行为进行约束,约炮现象就会渐行渐远吗?恐怕不然。
下面谈谈婚恋观的问题:
这些年,中国人离婚率居高不下,我认为跟人们的婚姻观很有关系。约炮现象也与之有着很深刻的联结。很多人说起结婚,都会说,恋爱和结婚是两回事。结婚是找人搭伙过日子,要找能过日子的人。我认识很多人,他们相亲次数多得惊人,对对方从身高到颜值,从家庭背景到才艺人品,从出生地域到受教育程度都有严格要求……最后却往往找了一个各方面条件非常符合自己要求,但自己并不爱的人结婚了。我想应该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并且认为这是长大了,是成熟了。
真的是这样吗?
还是说,在日渐增长的年龄当中,一群人始终没有摸索到自己能够接受的婚姻观,没有勇气独树一帜,迫于种种压力选择了屈服于现实,然后在婚姻当中与一个毫无爱的感觉的人过着不温不火的日子?
谈起恋爱和婚姻,中国的很多人其实是非常失望的。
于是,当婚姻这件事还没有显得那么急迫的时候,大把的人开始允许自己性开放,还说这是再不疯狂就老了!当终于一步步将自己送进了人们口中的围城,又感慨,啊,婚姻生活的确如此无味无聊,于是,又放纵自己寻找着一次又一次的婚外情?
到底什么是我们心目中认定的爱情?我们在骨子里有没有一个无可撼动的婚姻观?如果心里有,那么,有没有为之坚持,努力的能力和决心?我们是不是在面对现实难题的时候,有太多人轻易选择了屈服、迎合、顺遂?
接着,来谈谈价值观的问题。
相信大家跟我有一样的感觉,当我们从朋友那里听到一个陌生人的消息,很多人首先问的一定是,漂亮(帅)吗?有钱吗?这种惯常的思维还会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里,一群人追着王思聪喊老公,整容之风盛行,年轻人恋爱次数普遍比较多且总是满不在乎地说,不合适,换一个不就好了……
不管是打趣、讽刺还是真心认同这样的一些现象和标准,但我想你一定在某一刻感觉到哪里不对,哪里有问题,哪里跟你内心深处的想法不一样。这当中隐含着部分人在时代大背景下产生出的新的扭曲价值观:崇拜金钱,物欲至上!这种价值观里,充满了对现实条件的认同,充斥着当下社会中存在的浮躁、焦灼,满含着对高层次思想追求的不屑一顾!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年轻人,不看书,不尊重文化和才华,不相信爱情,缺少是非观,没有信仰!
但是,这种价值观,让我们快乐了吗?还是让你在日益忙碌的生活里徒增了一声叹息?
现在的年轻人,以90后为典型代表,普遍比较有个性,不虚伪,不相信崇高,敢于挑战常规和传统,都跟余罪一样有点痞,但内心又很有想法。但是,这群个性张扬的年轻人,似乎还欠一点火候,还在摸索真正可以让自己信服的价值观(包括婚姻观,爱情观)。
约炮是一个让人猝不及防的乱象,包含着时下的人们内心的淫欲、贪念和自我放纵。网络约炮如此猖獗,法律不能拯救信仰缺失!
我们不是神,内心可能有种种猥琐的想法,但是人也要懂得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不能随心所欲,起码的规则、良知是需要所有人去守的。
我们想要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你真的认同约炮这种生活方式?你不介意自己的伴侣对你无法做到基本的忠贞……好好问问自己的内心吧,是放纵还是约束,我们首先要给自己一个答案。
这是一个摸索的过程,我们正在寻找信仰。
我们都在摸索,在寻找属于这个时代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