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深度 2015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辨异与求同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高考作文深度 2015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辨异与求同

  真题回放: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则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格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审题:

  “辨异”在作文审题中指就材料类型尤其内容的不同作分析。

  现在我们来看看浙江卷材料内部的差异。

  浙江卷材料属于复合性材料,由双面(正反面)材料构成。

  前部分,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言警句。

  后部分所引诗句,出自元好问《论诗绝句》,全诗是“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这首诗通过评论西晋太康诗人潘岳,嘲讽其做人与作诗相悖的二重性格。在元好问看来,作诗应写真情,因而鄙视编造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潘岳曾在作品里描绘自己淡于利禄、忘怀功名、情志高洁,而被广为传诵,但实际上他的为人却是慕求荣利,趋炎附势。

  这后半部分材料说明文品与人品不统一的现象是存在的,进而推出,以文品来推人品则是有缺憾的,不是一种可靠的推断方法。

  浙江卷材料的两面,其实又具有共同点,都涉及到“言、文”与“人”的关系,都涉及“做真人”这一道德范畴。

  “辨异”扩展开来,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当今许多心口不一的人,联想到“作文与做人”不统一的现象。前都如那些在台上的贪官,他们口头上、文章里无不把“反腐倡廉”作为口号,作为重点句,可是背地里还是以权谋私,违纪违法;后者如我们学生,作文里传递的一定是正能量,作文里出现的一定是如正人君子般的自己,而生活中的自己,却是充满灰色甚至黑色。这显然与党性的自觉相背,显然与陶行知先生教导的“千真万真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主旨相离的。

  “求同”实际上需要我们辨别真伪,厘清是非,懂得一个人里里外外都得一个“真”字,无论是表里与内心,还是言语与行动都务必一致。也就是说真话,作真文,求真理,做真人。“真”只是我们为人的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善”。

  “求同”就是要解决“寻真”“向善”这一根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6651/365225785572.html

更多阅读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夺魁秘诀 高考数学秒杀秘诀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夺魁秘诀在高考阅卷现场,我们总能读到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细腻委婉,有的长于说理,有的精于记叙,有的如出水芙蓉清新自然,有的似洛阳牡丹典雅厚重……它们争奇斗艳,尽显风流,它们摇曳多姿,风格各异。下

转载 2013年高考,作文最新素材 最新作文素材

原文地址:2013年高考,作文最新素材作者:二毛同学,2013年最新的语文作文素材,你可以参考以下的目录: 亮点——摘自 2013新版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目录与内容倒置2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实现零的突破3 最美小人物至善大

2011湖南高考优秀作文——向日葵没有眼泪 2011湖南卫视跨年晚会

2011湖南高考优秀作文向日葵没有眼泪记事起,院子里便有大片的向日葵,金黄向阳,是生瓣的那种,花期很长,盛夏阳光里绚烂成一片海洋,让人分辨不清哪一瓣在反射着阳光,只觉晕眩耀眼。这是爸爸给我的礼物,出生时种下,每年留种,每年播种。模糊记

高考作文万能开头结尾大全 高中开头结尾

高考作文万能开头结尾大全高考语文作文万能开头结尾原则一:首尾相应结构严谨  例:  1、(开头)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声明:《高考作文深度 2015高考作文深度解读系列:辨异与求同》为网友清新无极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