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粟裕谈为什么不愿当司令:纵队司令们只服陈老

核心提示:陈毅这么几句话一说,对方马上就不吭声了。这说明,有陈老总在,事情就好办,粟裕的战役指挥就会畅通无阻。

粟裕大将(1907-1984)是湖南会同人,他善于指挥作战,在大兵团作战上更是我军中的佼佼者。着名的孟良崮战役,就是在他的指挥下取得胜利的。但这位善于打仗带兵的大将,却不愿意当司令,这是为什么呢?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粟裕曾说过,我让司令不是因为谦虚谨慎,是为了作战指挥上的便利。

粟裕这样说,是因为在战争时期,曾有过部队不服从命令的情况。孟良崮战役前,粟裕下令调整部队部署,某纵队司令员很不耐烦,在电话里同粟裕讲价钱:“你们在上面只会动嘴皮子,不知道下面的苦。”陈毅当时正在一旁下着围棋,听到对方说话声音很大,马上从粟裕手中接过电话,跟对方说:“粟裕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我们是经过研究决定的,你们就不要再讲价钱了。”陈毅这么几句话一说,对方马上就不吭声了。这说明,有陈老总在,事情就好办,粟裕的战役指挥就会畅通无阻。

随着一个个战役的胜利,粟裕的威望也越来越高,但对于部队不听指挥的顾虑,他还是有的。1948年4月25日,粟裕随同陈毅同志到西柏坡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工作。汇报结束后,毛主席对粟裕说,以后华野就由你来搞,陈毅同志要到中aIhUaU.COM原去。

粟裕请求说,陈毅同志无论如何不能离开华野。毛主席说,陈毅同志必须去。粟裕又请求说,如果陈毅同志必须去中原,华野也依然要由他兼司令和政委,毛主席同意了粟裕的请求。淮海战役发起前,粟裕于1948年10月31日电报中央军委建议:“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中央军委采纳了粟裕的意见。粟裕主动提出陈、邓统一指挥还是为了指挥便利的问题.

相关阅读:粟裕谭震林在苏中七战七捷 曾粉碎敌人清剿计划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叫嚣要在三到六个月内消灭全部人民解放军。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苏中解放区位于整个中国解放区东南前哨,与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一线隔江相望。中原解放军突围后,何应钦、白崇禧、汤恩伯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制订了作战计划,准备渡江北进,消灭苏中解放区。

当时,汤恩伯指挥15个旅约12万人大举进犯苏皖解放区,进攻的矛头首先指向苏中解放区,而我苏中战斗部队的总兵力只有19个团约3(aIhUaU.COm)万人。汤恩伯自恃兵力数倍于我,且全副美式装备,扬言“3个星期足以收复苏北”。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粟裕、谭震林指挥我华东野战军第一、第六师和第七、第十纵队,在苏中(江苏省中部沿江地区)同国民党军作战。他们集中优势兵力,连续取得宣泰、皋南、海安、李堡、丁堰、邵伯、如黄路等七次战役的胜利,共歼敌6个半旅、5个交通警察大队,计5万余人,歼灭敌人总数为华中野战军参战兵力的近2倍。而这场战斗,也以“解放战争以来第一场大规模作战的胜利”而载入史册。

在首战宣家堡和泰兴的战斗中,粟裕动用了15个团25000人,从7月13日起到14日的两天战斗中,歼敌3000人,并首创了我军歼灭美械装备的蒋介石嫡系部队的纪录。

宣泰战役后,国民党调集10万人增援,企图东西合击,进占如皋。针对敌人的进犯,从7月17日开始到22日,粟裕再次集中优势兵力,在如皋地区歼灭国民党四十九师师部、二十六旅大部,消灭敌人1万人,俘敌6000余人。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担任海安运动防御战的我第七纵队从7月30日打到8月3日,以3000多兵力阻击5万多蒋军的轮番进攻,以伤亡200多人的代价杀伤敌人3000多人,创造了敌我伤亡15比1的纪录。华中野战军主动撤离海安后,国民党军却误认为解放军全面溃退,因此大肆分兵,企图攫取如皋、海安整个地区。为了粉碎敌人的图谋,粟裕、谭震林决心攻占李堡等据点。战斗于8月10日打响,至11日下午结束,前后不到20个小时,共歼敌1个半旅,俘虏和毙伤敌8000余人。

李堡一战,粉碎了敌人全面“清剿”的计划,国民党军将大部队调置于海安、如皋、泰州等重点地区,用6个大队和国民党军第二十六旅一个营放在丁堰、林梓“后方地区”。21日夜间,粟、谭率领3万人深入敌后,以一部袭击海安并佯攻黄桥,集中主力向丁堰、林梓实力较弱的敌守军发起攻击。经两日激战,于8月22日歼灭5个交警大队和国民党地方武装5000余人,并缴获了大批美国援蒋的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aIhUaU.cOM夺取丁堰、林梓,使如皋的国民党军如坐针毡,急忙调动其九十九旅由黄桥增援如皋。粟、谭以大部队投入如皋、黄桥公路的战斗。战斗从8月25日发起至31日结束,历时6天,共歼敌1.7万余人,创造了解放战争以来一次作战歼敌最多的新纪录。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七战七捷的最后一仗,是邵伯保卫战。由扬州北进的国民党整编二十五师,于8月23日分三路向邵北地区猛攻。华中野战军顽强阻击,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整编二十五师师长黄百韬听到粟、谭在如黄公路全歼国民党九十九旅后,担心侧翼遭到夹击,急忙撤回扬州,遂于8月26日撤退。华中野战军成功取得了邵伯保卫战的胜利。

1946年8月28日,毛泽东以《华中野战军的作战经验》为题,致电各野战军首长,对粟裕、谭震林提出表扬: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粟裕谈为什么不愿当司令:纵队司令们只服陈老

 

我粟谭军从午元(7月13日)至未感(8月27日)一个半月内,作战六次歼敌六个半旅及交通总队五千,造成辉煌战果。每战集中aIhUaU.com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
 

 

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只表扬“六次歼敌”,是因为毛泽东在写这个电报时,尚未收到华中野战军第七捷———邵伯保卫战胜利的消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6751/68844514230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粟裕得罪了哪“两个半”元帅? 粟裕 元帅

原文地址:粟裕得罪了哪“两个半”元帅?作者:剪段时光祭流年粟裕将军常自谓:“沧海一粟。”某日,粟裕将军访叶剑英元帅。临别,叶帅扶杖送。粟裕急阻之曰:“老帅相送,不敢当。”叶帅曰:“百战之老将,岂能不送!”粟裕对曰:“沧海一粟,不足挂齿。”

粟裕维基名片 粟裕为什么没评上元帅

粟裕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汉漢▼▲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之首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4年10月 – 195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1972年10月 - 198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58年10月 - 197

声明:《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粟裕谈为什么不愿当司令:纵队司令们只服陈老》为网友折子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