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何归,云何住
文 | 物道
如今想要找一个安静独处的地方真不容易,拥挤的古城到处是一模一样的店铺,卡拉ok的音响从老街街头唱到街尾,我们为何旅行,我们为何去远方,除了逃离,恐怕更多是为了找个地方和自己说话。哲学家说,自己是人类最无法认知的个体,不知心之所往,何来身之所在?

蓝布一样的天和瀑布一样的光,是大理永恒的画面,青远的苍山边,洱海荡漾,光顺着云层的缝隙,洒在海面上,顺着水光潋滟往上看,一座白墙黑瓦的房子端坐于洱海边,只是一个照面,云就停留在它的上方,这是云住之地,便是心归之处。
苍山南,洱海北,云何住。这是云南大理双廊镇上的一个安静的所在,其名语出《金刚经》:“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这是杨先生穷极一生所造之所,用他的话说:“云何住,不仅是让人落脚之地,更是安住其内心的归处。”
大理最有禅意的住所
云何住有一潭静水,它存在于3层白族式建筑之间,透过其相互对称的窗口,苍山远眺,玉镜高悬。人可以在这里闲坐、敛息、凝神、静气,可达天人合一。这一潭水与建筑的对照,正是杨先生对自我和静谧的诠释──“在苍山洱海面前,身心自然会放松、放空的,我们的设计就是要回应这种状态。”
云何住是一座具有白族建筑特色的酒店。从外观看,灰白的石材与碧海晴空颜色最为接近,大量本地石材的运用和白族建筑特点的融合,让它在苍山洱海间成为了一座相依的港湾。
从大门进来,顺着指引走入室内,空间彼此开放着,不设间隔。洱海的风,在高立的石柱上流转,踩过木质家具的边沿,与外面的山、海、云融为了一体。“云何住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苍山洱海,都能轻松自然地观看变幻无穷的天空之云。”
云何住各式各样的竹灯,是构筑室内空间感和虚幻现实的主要角色。坐在云何住的餐厅,仰头,是一朵朵暖黄色的云灯,你仿佛进入少年派里那艘仰望星空的船;平望,是窗外的蓝天和白云,彼此相映成趣。
餐厅一旁的吧台上空,还漂浮着一组来自设计品牌「自然家」的竹丝灯具。这是云何住的“平行空间”,五个竹丝织成的平行框架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光线透过精细的竹丝映射到桌面,竟然形成了天上地下的两个世界──平行空间所传达的是如平如行的禅意。
我们阅读、喝茶,修心不过是在修自己
走近云何住,会不自觉地把脚步放慢,声音放低,慢慢地会有一个陌生而熟悉的声音在心底响起,它是我们内心的自己。而在云何住,也会给需要与自己对话的人设计必要的空间。
在云何住的三楼设有一个开放式图书室,设计师为空间的三面墙设计了一个高到瓦顶的楠木书架,气势磅礴。书架横梁上面还藏有一部《大藏经》及各类图书近千册。“你可以选择在任何一个午后,静卧在此处,看书、闭目、望海、观山......”
书室大厅前还有一个茶室,树下围合着八张老榆木小茶桌,人来时可以随心搭配,围炉烤火,安静地一同喝茶、清谈,透过头顶层层的竹灯望去,诺大的空间里,一棵肆意的生长野生山杜鹃遗世而立,如繁世中孤独的你我。
如果我们的旅行只是为了猎奇,抑或逃离,无论双廊也好,大理也罢,即使面对大海,也并不能使我们春暖花开,也并不能让明天变得更好。一个安静的远方,是为了让自己读懂自己,静谧时,云归处,心安住,便是最好的旅行。
物道 x 自然家
丝心 · 丝语 现正热售
长按二维码,进入商城立即购买
▼
▼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