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65岁以下的脑卒中患者已占到50%,其中10%到15%患者的年龄甚至在45岁以下。这个原本公众眼中的“老人病”,正在不断逼近中年人群,甚至已成为一种“中国特色”。

与之相对的,却是国内中年人群对于脑卒中发病成因和其严重后果的认识不足。这种中医称为“中风”的疾病,常常给人以老而渐朽的错觉。实际上,这是一种由供血异常引起的急性脑组织损伤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过度肥胖都可引发突然中风。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超过200万,发病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快速上升,已超越冠心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脑卒中年轻化
“有一个患者只有30出头,却突发中风后去世了,留下一个只有10多个月大的孩子。”王陇德顿了顿继续说,“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最痛苦的事,这些正值壮年的患者都是家庭里的顶梁柱。现在顶梁柱倒了,不仅家中的老人悲痛欲绝,还会影响到他们未成年的下一代。”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的眼中难掩担忧,他说这个原本公众眼中的“老人病”,正在不断逼近中年人群,甚至这已成为一种“中国特色”。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一个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医学上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患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常见症状一是偏瘫,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或不能动;二是半身感觉异常,一侧面部或肢体突然麻木;三是偏盲,即双眼的同一侧看不见东西;四是说话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五是眩晕伴恶心、呕吐;六是复视,看东西成双影;七是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八是走路不稳,动作不协调。另外,如病情严重可出现剧烈头痛或神志不清。上述症状有时单独出现一个,有时可出现多个。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紧急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
最近,王陇德走访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医院,连续遇到多位中年卒中患者,其中轻者失语、失明、偏瘫,重者撒手人寰。
王陇德院士的担忧并不是一个孤例,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日趋严峻的现实。
北京康复医院院长席家宁告诉记者,他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等待或正在接受康复治疗的中风患者,他向记者列出了一组数据:“在1000多万脑卒中幸存患者中,75%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60%以上有着认知功能障碍,半数以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