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夕国军到底有多少兵力,抱歉,就连最高领导老蒋也不知道
楼主查了一些资料,最大众的说法:国军战前总兵力170万,这些名义都归蒋。最高时期达到720万,当然,肯定没有这么多,尤其在中后期,各地都在谎报吃空额,所以数字极难确认,但战前兵力肯定要比170要多。
稍稍细分;
晋绥军:兵源,山西为主,河北、绥远、河南、陕西为辅。至少20万。
东北军:兵源,东北为主,河北、山东为辅,少部分山西、绥远。鼎盛时期有30至40万,郭张内战后,至少有20万。
桂军:兵源,广西为主,贵州、云南为辅,约20万。
中央军旁系粤军:兵源,广东为主,湖南、广西为辅,少部分福建。约10万。
中央军旁系湘军:兵源,湖南为主,江西、安徽、湖北为辅,约10万。
中央军嫡系:浙江为主,江苏、安徽、湖北、山东、福建为辅,约15万。
滇军;兵源,云南为主,贵州、广西为辅。约6万

黔军;兵源,贵州为主,四川、广西为辅。约3万。
川军;兵源,四川西康为主,周围其它省份为辅,约15万。
西北军;兵源,河北、山东、河南为主,陕西、山西、绥远为辅。西北军鼎盛期有50多万,中原大战后,仍有30多万,冯玉祥下野后,大多部队被收编,另有新分出的韩复榘,至少10万兵力,石友三,大约也有10万,孙殿英7万。
另有;
原直系的直鲁联军:约8万人。
甘肃青海的马家军:3万
小西北军:约1万人。
还有新疆盛世才等等,多如牛毛的小军阀不再统计。
抗战前南北方分类总计:
南方80万兵力。
北方105万兵力。
开战后历年各省征兵;
南方;四川含西康260万,云南37万,贵州58万,广西80万,广东92万,福建42万,浙江55万,安徽56万,江西94万,湖南157万,湖北69万,江苏3万,加零散8万,总计;1012万
北方;河南189万,陕西88万,甘肃38万,山西21万,山东3万,宁夏2万,青海1万,其它49万,总计;391万。
各军阀评分规则;
1,平原作战利于敌方机械化作战,故给予守方国军加分。
2,山地作战相应的则不给予加分。
3,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双方出兵最多,所以作为最高评分100基准。
4,1942年以前,与前期敌军作战出彩加分多一些。
5,1942年包含1942年,与敌军作战本应减分,但老兵死的太多,新兵有好装备无经验,故不减不加。
6,22次大会战,分主城战役,如;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常德会战等等,凸显个别城市作用的战役的,相应加分,
7,22次大会战,还有区域战役,如;桂南战役、豫南会战、浙赣会战等等,涉及区域太大,城市太多,故,没有加分项。
8,司令长官指挥打胜加分,打败减分。
9,前期会战较能分成各派系,后期由于兵力损失,部队混编等因素,各派系都有不同加分项。
10,主防部队加分最多,协防次之。
11,加分项以武汉会战为最高,起评分100分,敌我参战兵力110万vs30万,其余战役以此为标准。
12,以具体某战役出色评分加分最多,犯大错减分。
13,即便不出色,会考虑某派系兵力人数优势,毕竟也能牵制敌人一些精力。
14,各派人数优势,不是最终评分比例。
望各位阅览
划分派系:
各派系由于太多,尤其中央军兵源成分最为复杂多元,本帖为了便于统计,暂时简化为;
1,中央军,【含浙系、湘军、鄂系、江西、闽军等等小军阀的相近省份合并,评分时楼主会考虑。后期兵源更加复杂,也会考虑。】
2,西北军,【包含小西北军,以及韩复榘、孙连仲、孙殿英、石友三死后等部兵力。】
3,东北军,
4,粤军,
5,晋绥军,
6,桂军,
7,川军,
8,滇军,
9,黔军,
姑且先简单划分9家,以后再详细划分各省。
各派系仅供参考图,
大战开始——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作战地理;平原
作战时间;3个月
战役性质;主城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80万,日军30万,
起评分;78分
参与派系;中央军、粤军、西北军、东北军、川军、桂军、滇军、黔军等等
作战背景;三月征服中国。
作战结果;国军战败,但达到目的。
中方总指挥官:冯玉祥、蒋介石、顾祝同;
日方总指挥;松井石根
简介;
此战拉开中日大战的序幕,用同仇敌忾来形容也不算过于夸张。
此战大多各派系军阀都有参与,主要力量是中央军,其次粤军,东北军、西北军、桂军、川军再次,滇军、黔军最次。
著名作战地点;
罗店拉锯战、吴淞战役、宝山血战、月浦、蕰藻浜等等。
其中罗店和蕰藻浜起到的作用最大。
战后国军伤亡187000多人,撤退又伤亡10余万,日方伤亡合计7万以上。
评分;
此战评分标准为78分,由于是平原作战,加分30。时长超过3个月,考虑到日军是逐步增兵的原因,
故,加分10,军阀相互未有大矛盾加6分。总计;124分。
最大贡献,嫡系中央军精锐尽出功劳最大,50分,
粤军军队装备仅次中央军,薛岳等将领指挥有方,15分,
东北军大部分当了炮灰,一战损失接近半数,其海上较量的舰艇都是源东北军的装备,20分,
川军辅助战役,10分,
西北军协同战役,8分,
桂军协同战役人数多于川军,15分,
滇军协同,人少,2分,
黔军协同,人少,1分,
最高指挥官冯玉祥无人听从,被架空,不加分,老蒋指挥一般,3分。
第一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53分
东北军20分
粤军15分
桂军15分
川军10分
西北军08分
滇军02分
黔军01分
第二战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作战地理;半平原半山地
作战时间;12天
战役性质;主城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15万,日军20万,
起评分;25分
参与派系;中央军、粤军、东北军、川军、黔军、
作战背景;占领南京
作战结果;国军战败
国军最高指挥官;唐生智
副司令;罗卓英、刘兴
主要将领;徐源泉、叶肇、王敬久、孙元良、俞济时、宋希濂、桂永清、何知重、萧山令等等。
兵力部署;第二军团、第66军、第71军、第72军、第74军、第78军、教导总队、第103师、第112师、
宪兵总部等等
日军总指挥;松井石根、朝香宫鸠彦王、
简介;
考虑到南京会战大多是平原的原因,中日双方的装备也有差距,这一战是必败无疑的。
你说唐生智背锅也好,老蒋好面子也罢,总之,这一仗打的意义大于形式。即便淞沪会战源于偶然也好,
源于主动开辟第二战场,分散日军兵力也好,总之,作为决策层,蒋没有考虑淞沪会战失败后南京怎么办的
应对之策。可能有人觉得蒋故意把南京留给日军屠杀,让国际援助,但笔者很不认同这个观点。蒋确实毛病
很多,但老蒋是爱国的,从以前以后的很多细节也能看得出,他不会这么办。
这一战真没什么好表扬的,纵然有雨花台、江阴等等的死战,但南京的地理位置决定,防守好一两个点,
是无济于事的。淞沪会战末期没有提前疏散南京市民,要记大过。
双方的兵力对比也相差太悬殊,纵然中央军、粤军的装备最好,与日军比起来,那也差的很多。况且,日军
是乘胜而来,国军士气低落。
著名作战地点;江阴、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
其余外围,镇江、句容、溧水等等。
评分;
此战评分标准为25分,平原为多数,作战加10分,敌我双方兵力,我方少于敌军四分之一,加分12分,
中央军唐生智指挥不利,撤军出了大错,扣6分。粤军孤立无援,最后突围,加2分。
东北军川军黔军作战英勇加2分。
总计,45分。
中央军,15分,
粤军,18分,
东北军,6分,
黔军,4分。
川军,2分。
第二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68分
粤军33分
东北军26分
桂军15分
川军12分
西北军08分
黔军05分
滇军02分
第三战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
作战地理;山地
作战时间;接近2个月
战役性质;区域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58万,日军14万,
起评分;51分
参与派系;晋绥军、中央军、TG、西北军、黔军、桂军、川军
作战背景;占领华北最后一道防线
作战结果;中方战败,但山西未全部沦陷。
中方最高指挥官;阎锡山,卫立煌
日方最高指挥官;板垣征四郎,寺内寿一
简介;
毫无疑问,作为主防的太原不具备主城战役的特性,太原外围的战役才是胜败的关键所在,
太原会战是不折不扣的区域战役。日军作战气势正盛,国军占据地理优势殊死抵抗。
从此,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著名作战地点;
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
评分;
此战评分标准为51分,属于山地作战。此战忻口战役打的最为强硬,虽是山地,
但绝对可以说是一场血拼的硬仗,山地本不该加分,但战士英勇,加11分。阎锡山、卫立煌指挥中规中矩,
不加分。傅作义加分,3分。
总计;65分。
中央军;有保存实力的嫌疑,11分
晋绥军;自家地盘,当勇;18分,
西北军;太原会战除晋绥军外,兵源最多,娘子关打得不错,15分,
黔军;郝梦龄领导的南北兵源组成黔军提升士气,8分,
桂军;参与感不足,5分
川军;小亮点不少,8分。
第三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79分
粤军;33分
东北军;26分
桂军;20分
川军;20分
西北军;22分
黔军;13分
滇军;02分
晋绥军;18分
第四战
【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
作战地理;平原
作战时间;接近4个月
战役性质;区域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60万,日军24万,
起评分;60分
参与派系;西北军、中央军、川军、桂军、粤军、滇军、黔军、东北军
作战背景;日军,打通华北至长江的连接,国军,赢得武汉会战集结,淞沪会战失败后江北兵力转移时间。
作战结果;国军撤兵失败。
中方最高指挥官;李宗仁
日方最高指挥官;寺内寿一
简介;
这是一场绕不过去的战役,有个现象不知道各位发现没有,就是在以国军抗战为主体大会战的电影题材里,
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拍摄的最早,拍摄时间在1986年,这在刚开放的国内是非常不容易的。
楼主也想过原因,一则,徐州会战虽然总体失败,但掩盖不了局部战役台儿庄的光芒,TG总是地道战、
地雷战的也说不过去,毕竟大人没那么好骗。二则,为了体现我们的胸怀,怎么也不能抹杀前任的功绩吧,
总要有个抗战代表体现TG的胸襟。三则,徐州会战的兵力绝大部分是老蒋为消灭杂非嫡系的杂牌军打的,
相比嫡系与TG起来,交恶不多。
徐州会战表现最好的是西北军,其次川军,
著名作战地点;台儿庄、临沂、藤县、池淮
评分;
此战起评分60分,而且为平原作战,坚持接近4个月,虽说属于区域战役,但这是一场血战,台儿庄赢了,应给予加分30,
李宗仁作为桂军指挥官,大多启用西北军、川军作为人肉炮灰,保存本部实力的
动机十分明显,但指挥有方,加分10分。多地各部队靠空间延误敌军推进,加15分,
西北军、川军装备太差能取得如此战绩加20分。
总计;135分
中央军;保存实力,但好歹最后出兵,8分
西北军;徐州会战主力,临沂、台儿庄表现提升士气,62分
川军;藤县战斗3000将士浴血守城7天,38分
桂军;外围战打得有声有色,人数众多,15分
滇军;5分
黔军;2分
粤军;1分
东北军;4分
第四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87分
粤军36分
东北军30分
桂军35分
川军58分
西北军84分
黔军15分
滇军07分
晋绥军;18分
第五战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作战地理;平原
作战时间;接近一个月
战役性质;主城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12万,日军2万,
起评分;10分
参与派系;中央军、粤军、西北军、晋绥军
作战背景;扩大徐州会战战果
作战结果;日军受阻
中方最高指挥官;薛岳
日方最高指挥官;土肥原贤二
简介;
楼主是怀着复杂的心情表述这场战役的,作为徐州会战的延续,别的战役大多可以称为瑕不掩瑜,但
此战可以称为瑜不掩瑕。少数国军奋战来的战果,如兰封拉锯,敌不过那些逃跑将军的败家。此战的
桂永清、龙慕韩、黄杰等等成了著名的逃跑将军。6倍于敌人的兵力,打的一塌糊涂,最后不惜决堤黄河口,
才暂时延误敌军直逼武汉。
著名作战地点;兰封拉锯
评分;
此战粤军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基础评分过少,粤军加3分,中央军表现太差,从总分里扣除4分,其它
两派表现一般。
总分;13分
粤军;7分
西北军;3分
晋绥军;3分
中央军;扣4分
第五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83分
粤军;43分
东北军;30分
桂军;35分
川军;58分
西北军;87分
黔军;15分
滇军;07分
晋绥军;21分
第六战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1~10月27
作战地理;半山地半平原
作战时间;四个半月
战役性质;区域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110万,日军30万,
起评分;100分
参与派系;中央军、粤军、西北军、桂军、川军、东北军、滇军、黔军。
作战背景;迫使中国屈服
作战结果;日军获胜
中方最高指挥官;蒋介石、陈诚
日方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畑俊六
简介;
武汉会战是所有战役中,双方参与兵力最高的一次大战,总兵力达到了140万,武汉此时象征国军的首都,
中日双方不可能不在乎输赢。但在作战质量上不及淞沪会战,一则武汉会战涉及区域过大,包含安徽、河南
江西、湖北四省。
二则,山地居多,较利于国军防守。
武汉会战也是区域战役,外围战役的重要性大于主城。
著名作战地点;江南岸万家岭、江北岸太湖县区、大别山区
评分;
此次战役粤军、西北军、桂军表现出色,加分40,川军徒有人数优势,装备太差,一触即溃,不加分不减分
中央军毁誉参半,一个张灵甫等的英勇救不了桂永清、胡宗南这俩超级无敌饭桶将军,
李韫珩秀逗的丢失马当要塞更是令人泄气,从中央军此项分中减6分。
持续时间久,但范围也大,山地居多,故,不加分不减分。
总分;140分
粤军贡献最大,42分
西北军其次,32分
桂军再次,24分
川军,11分
东北军,6分
滇军,4分
黔军,2分
中央军;本应25分,核减6分,加给其它派系,得19分
第六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102分
粤军;85分
东北军;36分
桂军;59分
川军;69分
西北军;119分
黔军;17分
滇军;11分
晋绥军;21分
第七战
【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作战地理;半山地半平原
作战时间;19天
战役性质;区域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22万,日军11万。
起评分;23分
参与派系;桂军、中央军、西北军、川军
作战背景;日军为了消除长江北面湖北北部、河南南部方向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
作战结果;国军战略目的达到。
中方最高指挥官;李宗仁、李品仙
日方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
简介;
武汉会战,中日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此战也可看作武汉会战后的延续。战役开始,
部分日军骄横孤军深入,国军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日军中了埋伏。
著名作战地点;
塔儿湾、茅茨畈、新集、
评分;
此战起评分23分,桂军、西北军表现出色,加11分,李宗仁李品仙指挥有方,加4分,
总计;38分
桂军;18分
西北军;12分
中央军几乎没参与,参战的第一战区部队大多为原西北军;2分
川军;6分
第七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104分
粤军;85分
东北军;36分
桂军;77分
川军;75分
西北军;131分
黔军;17分
滇军;11分
晋绥军;21分
第八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作战地理;半山地半平原
作战时间;一个月
战役性质;区域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24万,日军10万。
起评分;24分
参与派系;中央军、滇军、晋绥军、东北军、川军、粤军、黔军
作战背景;日军试图围歼第九战区主力部队。
作战结果;打平
中方最高指挥官;薛岳、罗卓英
日方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
简介;
第一次长沙会战的结果输赢,各方有不同看法,楼主偏向于打平,湘地地形复杂,不利于日军机械化作战,
此一战日军由于不熟悉地形,四处高山峻岭,打的晕头转向,也损失惨重,所以至少日军没有赢。
当然,客观上也成就了薛岳。
著名作战地点;新墙河
评分;
此战中央军旁系的湘军打的非常出色,毕竟是家乡嘛,加10分。我一直觉得,是湘军给中央军提高了很多战斗力,
另外,川军也十分英勇,加5分。粤军到未怎么参与此战。薛岳指挥有方,加4分。
总计;43分
中央军;19分
川军;11分
黔军;3分
粤军;4分
滇军;3分
晋绥军;1分
东北军;2分
第八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123分
粤军;89分
东北军;38分
桂军;77分
川军;86分
西北军;131分
黔军;20分
滇军;14分
晋绥军;22分
第九战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2月
作战地理;山地
作战时间;三个月
战役性质;区域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25万,日军10万。
起评分;25分
参与派系;桂军、中央军、粤军、滇军、川军、黔军、
作战背景;切断中国对外最后的交通线
作战结果;失败后复得。
中方最高指挥官;白崇禧、张发奎、杜聿明
日方最高指挥官;安藤利吉、今村均、中村正雄
简介;
似乎李白二人曾经吹嘘过:不让日军的军队在广西如何如何。可经此一战,无疑李白在吹牛。而且广西地理多山,打成这个样子也算奇迹了。
很明显李白二人保存实力的动机在明显不过。
桂南会战最后成了革职查办会。许多将领遭到处分。
昆仑关大捷算是唯一遮羞布,可若你知道昆仑关迅速丢失,后又派10个精锐师,打不下
800人驻守的日军,不知各位看官会怎么想。最后实在没办法,蒋动用王牌主力,才最终拿下昆仑关。
桂南失守,国军丧失了唯一海上补给线,后来不得不开辟滇缅公路。
著名作战地点;昆仑关
评分;
桂军、粤军诸多将领消极作战,各减6分,白崇禧等指挥不利,扣4分,中央军过大于功,扣1分。
总计;8分。
中央军,3分
粤军,1分
川军,2分
滇军,1分
黔军,1分
桂军,不加分
第九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126分
粤军;90分
东北军;38分
桂军;77分
川军;88分
西北军;131分
黔军;21分
滇军;15分
晋绥军;22分
第十战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作战地理;半山地半平原
作战时间;1个半月
战役性质;主城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38万,日军12万。
起评分;35分
参与派系;西北军、桂军、中央军、川军、黔军、
作战背景;日军避免持久战深渊,逼迫国军接受和谈条件。
作战结果;国军战败
中方最高指挥官;李宗仁、张自忠
日方最高指挥官;园部和一郎
简介;
此战彰显了中日指挥官战术素养上的差距,本有大好局面,却指挥失败。受制于情报低级,在判断敌军进攻
目标上也出现失误。正是高层陈诚等等的误判,间接葬送了张自忠将军的性命。
著名作战地点;枣阳、宜昌
评分;
此战不可谓不惨烈,国军以杂牌西北军为主体,由于高层判断失误,
中下级官兵不得不用用人海,同敌人展开拉锯大战,高级将领张自忠战死,所部大多战死,加12分,
川军此战英勇,牺牲诸多将士,加分10分。
桂军表现也顽强异常,加8分。
高级将领指挥有误,扣3分。
西北军、川军、桂军武器太差,加9分。
总计;71分
西北军整体英勇,张自忠壮烈殉国,26分
川军同仇敌忾,17分
桂军,13分
中央军,11分
黔军,4分
第十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137分
粤军;90分
东北军;38分
桂军;90分
川军;105分
西北军;157分
黔军;25分
滇军;15分
晋绥军;22分
第十一战
【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作战地理;半山地半平原
作战时间;半个月
战役性质;区域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24万,日军5万。
起评分;20分
参与派系;中央军、西北军、桂军、川军
作战背景;日军打通平汉铁路南段,解除中国军队对信阳日军的威胁
作战结果;打平
中方最高指挥官;李宗仁
日方最高指挥官;园部和一郎
简介;
此一战,国军总体战略为敌进我退,日军始终未和第五战区的主力交上火。所以,桂军、西北军表现一般。
中央军和直鲁联军相对英勇。
著名作战地点;尚店、上蔡、涡河、淝河、沙河
评分;
本次战役,日军已略显疲态,作战人员不足,属拼凑之众,第五战区故意闭战,故而,双方都未讨得便宜,
不加分不减分。
中央军、直鲁联军英勇,加8分。
总计;28分。
中央军;12分
西北军;8分,沾了直鲁联军的光。
桂军;5分
川军;3分
第十一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149分
粤军;90分
东北军;38分
桂军;95分
川军;108分
西北军;165分
黔军;25分
滇军;15分
晋绥军;22分
第十二战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作战地理;山地
作战时间;近一个月
战役性质;区域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10万,日军2.5万。
起评分;9分
参与派系;中央军、粤军、川军、东北军
作战背景;日军欲增援华北,故主动攻击赣北,以减轻日军将来守城的压力。
作战结果;国军胜
中方最高指挥官;罗卓英
日方最高指挥官;大贺茂,樱井省三
简介;
双方投入兵力都不算太多,国军依托有利地形,给予敌军沉重打击。虽是山地战,战报水分也很大,但不能
否认国军之英勇,精诚合作。不管什么战法,能打败敌军就是好样的。
著名作战地点;官桥、档口、华阳、白茅山、港西罗、泉港、上富
评分;
上高会战中央军旁系的湘军,以及粤军、闽军表现极其英勇,加6分,川军、东北军也表现上佳,加2分。
罗卓英指挥有功,加1分。
总计;18分
中央军;8分
粤军;7分
川军;2分
东北军;1分
第十二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157分
粤军;97分
东北军;39分
桂军;95分
川军;110分
西北军;165分
黔军;25分
滇军;15分
晋绥军;22分
第十三战
【晋南(中条山)会战】1941年5月7日-5月27日
作战地理;山地
作战时间;20天
战役性质;区域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18万,日军10万。
起评分;20分
参与派系;滇军、中央军、西北军、黔军、
作战背景;日军确保华北占领地区,对中方施压,消灭山西南部中央军。
作战结果;日军胜
中方最高指挥官;何应钦
日方最高指挥官;多田骏
简介;
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战争双方的战线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日本侵华政策的重点,
逐渐向保守占领地转变。
晋南地区不是晋绥军的防区,战前将帅不合,也给这场战役的大溃败埋下了伏笔。
虽然也是山地战役,但18万国军vs10万日军,装备也是杂牌军,失败不可避免。
何应钦压根不是统帅人才,
玩政治才是其的强项。
大溃败不能完全掩盖国军部分将领的血性。高级将领指挥失误,部分中下级将领,
还能奋战至以身殉国,值得点赞。
著名作战地点;董封、横岭关、王村、西村、辛犁园、王家窑头、梁家窑头、封门口
评分;
此战的主力是滇军和小西北军,其次是原孙传芳部以及黔军,高级将领指挥太差,造成溃败理应扣分,
但部分将领浴血奋战以至殉国,也应加分。综合考虑,不加不减。
总分;20分。
滇军;8分
西北军;7分
中央军;3分
黔军;2分
第十三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160分
粤军;97分
东北军;39分
桂军;95分
川军;110分
西北军;172分
黔军;27分
滇军;23分
晋绥军;22分
第十三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7日~10月9日
作战地理;半山地半平原
作战时间;近一个月
战役性质;区域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30万,日军12万。
起评分;30分
参与派系;中央军、粤军、川军、滇军、黔军、西北军、东北军
作战背景;日方欲抽走武汉3个师团同美国争夺太平洋,为防止国军反攻,解除第九战区对武汉地区的威胁
作战结果;国军胜
中方最高指挥官;薛岳
日方最高指挥官;阿南惟几
简介;
通观本次战役,卤煮更认同双方打平。毕竟,此战双方都已经达到目的,难言孰胜孰败。
学界争议也大,当然,楼主觉得不管如何,
能取得如此战果值得后辈尊敬。
高层判断失误,使此次战果没有更加扩大,也算一个遗憾。
纵观历次中日大战,我方在通信技术上的差距,常常使国军一开始作战就趋于被动,只能靠人海战术。
想来不仅十分悲壮。
同时1941年,美国也加大了对国军的援助。
著名作战地点;新墙河、捞刀河、长沙、大云山。
评分;
此战贡献最大的无疑是中央军【包含浙系、湘系】和粤军,川军受制于装备差,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加14分。
也特别要表扬滇军,军兵上下作战十分英勇,只是人数太少,算个小遗憾,加4分。
西北军、东北军、黔军此战受制于协防因素或者人数太少,更多是辅助作战,打酱油角色。
最高指挥官有失误,但未影响大局获胜,不加不减。
总分;48分
中央军;15分
粤军;12分
川军;9分
滇军;8分
西北军;2分
黔军;1分
东北军;1分
第十四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175分
粤军;109分
东北军;40分
桂军;95分
川军;119分
西北军;174分
黔军;28分
滇军;31分
晋绥军;22分
第十五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4日~1942年1月15日
作战地理;半山地半平原
作战时间;近一个月
战役性质;区域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30万,日军7万。
起评分;26分
参与派系;中央军、粤军、川军、滇军、黔军
作战背景;为策应向香港进军的日军,牵制性攻击国军。
作战结果;国军胜
中方最高指挥官;薛岳
日方最高指挥官;阿南惟几
简介;
三次长沙会战是一个分水岭;
一则美国更加加大援助武器,
二则,战至1941年末,许多老兵战死,原固有的派系军队不断整合整编,想区分地方派系已经不那么明显。
众多杂牌军经过蒋刻意的打压,大多已经名存实亡。
三则,也必须要肯定这种行为,军队就是要打破各地不统一的思想,众志成城。且不论蒋,合不合格
作为最高指挥官,打破派系,才更有利于同日军血战。
四则,日军同美军开战,也削弱了国军的防守压力,兵源不断抽调太平洋战场,日军的装备优势不断下降。
五则,国军许多老兵战死,新兵缺乏战斗经验,须老兵指导。但相比以往,国军接受援助武器也大大提高。
六则,日军早已感觉到空间战的乏力,即便淞沪会战,其国内的意见也不统一,所以,请多方面看待日军的
输赢。
著名作战地点;白沙岭、新墙河、汨罗江以南、长沙
评分;
天时地利人和,连老天爷都帮忙,汨罗江水位暴涨,给日军带来极大的困难。三战长沙,日军绝对称不上
赢,但也没有国军高层宣传的那么大的战果,日军总计7万,伤亡5.6万,这不太可能。总之,这一次国军
绝对算赢了。
中央军、粤军、川军是本次胜利的主力。加11分。川军整体上处于大后方的优势,慢慢体现出来。装备也比之前好了
很多。
薛岳指挥得当,加3分。
总分;40分
中央军;11分
粤军;11分
川军;11分
滇军;5分
黔军;2分
第十五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186分
粤军;120分
东北军;40分
桂军;95分
川军;130分
西北军;174分
黔军;30分
滇军;36分
晋绥军;22分
第十六战
【浙赣会战】1942年5月~9月
作战地理;山地
作战时间;近4个月
战役性质;区域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30万,日军7万。
起评分;26分
参与派系;中央军、川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滇军、黔军
作战背景;摧毁浙江机场群,打击国军第三战区力量。
作战结果;日军胜
中方最高指挥官;顾祝同
日方最高指挥官;畑俊六
简介;
不折不扣的区域战役,范围之广、时间也长,与其说是国军拖住了日军,不如说是南方的地形拖住了敌军。
国军高层也意在保全实力。
还需一提的是东北军,经历第十六次大战后,以后的战役再也见不到这支军队军、师级以上的大编制番号了,
想来也实在惋惜,抗战前作为威胁中央军最大的军队被收编后,是被蒋分编割裂最彻底的,经历十四次大战,
唯一几个较大编制的番号也打光不见了,20万东北军,就这样消失了。当然,更多的分散在各部之中。大多
后来成为老兵,相比新兵,他们更有经验,也不容易牺牲。楼主会考虑这个因素,后续其它杂牌军也是如此。
著名作战地点;广丰、金华、丽水、兰溪、衢州、上饶、临川
评分;
此战亮点不多,4军、74军、58军、9军算是表现优秀,加4分。86军军长莫与硕消极抗战,粤军扣分1分。
总分;30分
中央军;11分
粤军;7分
川军;6分
东北军;2分
滇军;2分
西北军;1分
黔军;1分
第十六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197分
粤军;126分
东北军;42分
桂军;95分
川军;136分
西北军;171分
黔军;31分
滇军;38分
晋绥军;22分
第十七战
【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
作战地理;山地
作战时间;25天
战役性质;区域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30万,日军12万。
起评分;30分
参与派系;中央军、西北军、川军、粤军、桂军
作战背景;日军欲歼灭第六战区主力、控制长江水路。
作战结果;打平
中方最高指挥官;孙连仲、陈诚
日方最高指挥官;横山勇
简介;
日军显然吸取了前几次湘鄂地区的失败,更加重视与国军作战。此战日军各方面军团都给予人数、装备加强。
中日双方人数实际小于3;1的比例。
著名作战地点;磨市镇、藕池口、木桥溪、枝江镇、梅田湖、石牌、荷花市、
评分;
鄂西会战,以湘军为主体的中央军当属首功,其次是以原豫军为班底整编的79军,加12分。
孙连仲成为第一个非嫡系旁系,逐步晋升战区司令长官的杂牌军将领,虽指挥中规中矩,但也殊为不易。加1分。
总分;
43分
中央军;24分
西北军;9分
川军;7分
粤军;2分
桂军;1分
第十七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221分
粤军;128分
东北军;42分
桂军;96分
川军;143分
西北军;180分
黔军;31分
滇军;38分
晋绥军;22分
第十八战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20日
作战地理;山地
作战时间;一个半月
战役性质;区域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21万,日军10万。
起评分;22分
参与派系;中央军、西北军、川军、粤军、桂军
作战背景;日军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
作战结果;日军胜
中方最高指挥官;孙连仲
日方最高指挥官;横山勇
简介;
理性看,常德会战国军绝对算输了,仅从中日双方投入的兵力比例来看,结果已是一目了然。国军能
收回常德,日军主动收兵是主要原因。
五战区李宗仁将军意图仍保存实力,是本次战役唯一不和谐因素。
著名作战地点;常德、石门、慈利、暖水街、
评分;
用‘惨烈’二字形容常德会战一点不为过。截止到目前,常德会战的惨烈程度绝不亚于台儿庄、淞沪会战、
长沙会战等等战役。即便输,国军输的也有骨气。余程万等将军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如果还有人骂余程万
是汉奸,楼主是绝对不会认同的,14年抗战,有很多余程万、庞炳勋、方先觉等等这样的将领,
他们都是战至最后一刻。汉奸这个词不能定义这样的人,他们值得后世敬重。
湘军、川军此战英勇,签于此,楼主一般加分都不会超过起评分二分之一的基数。此战例外,楼主给此战
加20分。
孙连仲将军指挥辛苦,加4分。
总分;46分
中央军;19分
川军;12分
西北军;7
粤军;7
桂军;1分
第十八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240分
粤军;135分
东北军;42分
桂军;97分
川军;155分
西北军;187分
黔军;31分
滇军;38分
晋绥军;22分
第十九战
【豫中会战】1944年4月17~6月19日
作战地理;平原
作战时间;两个月
战役性质;区域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30万,日军14.8万。
起评分;32分
参与派系;中央军、川军、西北军、桂军、东北军、黔军
作战背景;日军欲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
作战结果;国军溃败
中方最高指挥官;蒋鼎文、汤恩伯
日方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
简介;
豫湘桂战役的第一部分。
一场大溃败,想夸也没多少词句。这场战役的溃败已经无需质疑,最让人值得品味的,莫过于背后的故事。
官方总结会战失败;1,将帅不和,蒋汤二人勾心斗角。2,军政不和,地方不支持。3,军民不和。
4,官兵不和。
略一品味,很明显除了第一项,后三项都和当地人有关系,当地人又分地方势力和百姓。楼主不认同,当地
老百姓趁国军溃退缴了自家人的武装一说。但凡有点智商也不可能认为老百姓拿锄头就能缴了手拿武器
正规军的械,那国军也太垃圾了。所以,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像别廷芳这样的地方武装缴了械。
想来也可以理解,当地老百姓肯定不待见老蒋的部队,黄河决堤百姓对老蒋肯定恨之入骨。地方武装从而
有了生存空间,真是一出悲剧。
著名作战地点;许昌、洛阳、中牟
评分;
除了29军、85军、15军、13军有些亮点,其它各部大多没有力战。
蒋汤内斗、判断失误,造成溃败,责任重大。从起评分里扣减12分。
虽说豫中地区属于平原地带,利于日军作战,但溃败实属不应该,这样彰显了淞沪、台儿庄战役的不易之处。
从29军、85军、15军、13军来看,中央军、西北军是为数不多亮点里的主力抗战部队。
总分;20分
中央军;7分
西北军;7分
川军;3分
桂军;1分
东北军;1分
黔军;1分
第十九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247分
粤军;135分
东北军;43分
桂军;98分
川军;158分
西北军;194分
黔军;32分
滇军;38分
晋绥军;22分
第二十战
【长衡会战】1944年5月~8月
作战地理;山地
作战时间;三个多月
战役性质;区域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38万,日军25万。
起评分;45分
参与派系;中央军、川军、西北军、粤军、桂军、滇军、黔军
作战背景;日军欲贯通中国南北衔接
作战结果;日军胜
中方最高指挥官;陈诚、薛岳
日方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横山勇
简介;
豫湘桂战役的第二部分。
经历了豫中惨败的教训,高层被惩罚之后,第二阶段国军明显战斗力提升了N倍。
湖南会战历时三个多月,客观上,此时的日军疲态尽显,和1941年前的日军装备、作战质量,
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山地也阻碍了日军机械化的推进速度。
著名作战地点;衡阳、长沙
评分;
长衡会战最大的功劳当属方先觉将军领导的第十军,这支原以小西北军为班底,后来不断
整编,兼具南北士兵的部队,孤守衡阳47天,全军几乎打光。衡阳、台儿庄、常德是楼主心目中最惨烈的
三大守城战,加30分。
其它,如第四次长沙会战等等,也打得非常激烈,加15分。
日军以是强弩之末,最高统帅未利用有利地形扩大战果,最终失败,但考虑双方兵源素质等因素,故,
不加分不减分。
总分;90分
中央军;21分
川军;18分
西北军;16分
粤军;15分
桂军;11分
滇军;6分
黔军;3分
第二十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268分
粤军;150分
东北军;43分
桂军;109分
川军;176分
西北军;210分
黔军;35分
滇军;44分
晋绥军;22分
第二十一战
【桂柳会战】1944年9月6日~12月10日
作战地理;山地
作战时间;三个月
战役性质;区域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20万,日军16万。
起评分;25分
参与派系;粤军、中央军、桂军、川军、西北军、滇军、黔军。
作战背景;夺取中国南方和西南方的空军基地,维持日本海上战争生命线。
作战结果;日军胜
中方最高指挥官;蒋中正、汤恩伯
日方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畑俊六
简介;
桂柳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三部分。
又是一场接近溃败的战役,当然,相比而言,要比豫中会战抢眼一些。
著名作战地点;桂林、柳州、
评分;
大概剩下的军阀已经看到了日军快要完了,各方又开始保存实力。这样一支日军,在丛林密布难行的广西
又打了个畅通无阻,到底谁丢人。总体起评分扣6分。
闪光点是桂林柳州保卫战,守卫的部分桂军浴血奋战,几乎打光,加12分。
总分;31分
桂军;12分
川军;6分
中央军;4分
粤军;3分
西北军;2分
滇军;2分
黔军;2分
第二十一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272分
粤军;153分
东北军;43分
桂军;121分
川军;182分
西北军;212分
黔军;37分
滇军;46分
晋绥军;22分
第二十二战
【湘西会战】1945年4月9日~6月7日
作战地理;山地
作战时间;近两个月
战役性质;区域战役
双方兵力;国军18万,日军10万。
起评分;20分
参与派系;中央军、川军、粤军、西北军、晋绥军、桂军、
作战背景;日军为了挽救其覆亡的国运,想振奋军心,提高士气。
作战结果;国军胜
中方最高指挥官;何应钦、王耀武
日方最高指挥官;坂西一郎
简介;
中国人民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
日薄西山,日军已经无力回天。
著名作战地点;雪峰山、武阳、芙蓉山、马鞍山、青岩、洞口镇、洋溪桥、金龙砦、白马山
评分;
考虑到日军质量已经大不如前,此战加分8分。
总分;28分
中央军;11分
川军;7分
桂军;5分
粤军;2分
西北军;2分
晋绥军;1分
第二十二战最终结果后,各地评分;
中央军;283分
粤军;155分
东北军;43分
桂军;126分
川军;189分
西北军;214分
黔军;37分
滇军;46分
晋绥军;23分
最终各军阀名义排名【注:非最终排名】;
1,中央军;283分
【包含;江浙系、湘军、鄂军、闽军、赣军等等,兵源以湖南最多,其次江浙,以及安徽
、湖北、江西、福建,另有北伐时期收编的北方山东、河南、河北、直鲁联军等部分兵源。以及后来各省的兵源】
2,西北军;214分
【包含;孙连仲部、宋哲元部、刘汝明部、庞炳勋部、韩复榘部、石友三部、孙殿英部、
小西北军部等等,兵源多以河北、山东、河南、陕西为主,另有山西、安徽、甘肃、绥远等等少部分。以及后来各省的兵源】
3,川军;189分
【以刘湘部邓锡侯、杨森、潘文华、刘文辉、王陵基各派为主力,兵源多是四川、重庆
、西康、贵州为主,后期亦补充大量各省兵源。
4,粤军;155分
【大体以陈炯明、李济深、余汉谋等等为主,粤军兵源以广东、湖南、广西、江西、福建
为主,后期亦补充大量各省兵源。
5,桂军;126分
【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为主,兵源以广西、贵州、云南为主,周边省份少量。
后期亦补充大量各省兵源。】
6,滇军;46分
【龙云、卢汉为主,兵源以云南、广西、贵州为主,少量周边省份。后期各省兵源亦有补充】
7,东北军;43分
【包括东北张学良、奉军郭松龄两部,兵源东三省、河北、绥远为主。】
8,黔军;37分
【王家烈部为主,兵源也贵州为主,广西、云南等周边省份亦有加入。】
9;晋绥军;23分
【阎锡山部为主,兵源山西山西河北河南为主,其它省份少量加入。】
帖子写到这里,不得不说吓了卤煮一跳,确实这篇帖子写了很久,但在写之前,楼主确实有一个大致的预判
,我当时预测中央军、川军、桂军会是抗战主力,结果大体上符合我当初的预测。
当然也有令我吃惊的,那就是粤军、西北军也得到很高的高分,当然,帖子写到这里还没有完,
这仅是22次会战的表面结果。后续还得细分、抽离、各方依据实际情况,需再加减一些分数。
写到这儿,卤煮就先发表上面的内容,每一次战役,卤煮都翻阅了一些资料,一场一场的根据每个派别
不同的表现论功行赏,不掺杂个人因素。如有错别字,也懒得修改了,这样也显得更真实,希望各位见谅,
图片现找,各位莫急。
太累了,视人气情况,看看有没有必要,后续更新,各军阀具体实际排名、以及各省排名、南北大PK、
浅析各军阀作战特点、主要人物剖析等等;
首先感谢那些支持本帖,以及理性指出不足的朋友,从支持率上也可以看出,本帖基本达到了楼主的预期。
当然,黑子也有,一旦自己的家乡不在排名前列就无故谩骂,也算了,本人没必要理会。
本帖只是统计22次大会战而已,中型战斗、小型战斗,以及区位优势、各地募捐、各地思想派人物都还没有
写完,这些人就开始耐不住性子,也罢。
好吧,总之,帖子确实还算有些人气,撕逼乱黑的目前也仅接近不到2成多,还算不错,在华吧已经
非常非常的不容易了。
楼主为了避免撕逼,临时决定不再对比各省排名,以及南比PK这两项排名,笔者发帖也不想为了人气
就引起撕逼。
事实上,这些时间里楼主为了帖子后续,查阅了不少资料,
考量多重因素,其中包括,各省平原因素、各省山地因素、战略价值、沦陷区受害程度、非沦陷区募捐、
敌后牵制、前线各部兵力贡献比例、历年各省募兵、原有派系势力范围各地募兵税收、
海外支持力度、查阅各地中型战斗,小的没查,太多了,也不好查,等等等等大量系数。
最后化作数字,最后用当时各省面积人口相除,结果竟是各省贡献值几乎无差距,
最大的与最小的也仅有百分之14的差距,对于楼主而言这个结果,这真是一个半大不小的玩笑。
不过换言之,这也符合各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抗战本来就是海内外所以华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看了所有网友的回复后,根据一些网友的评论,楼主决定后续集中分享几个比较热门的争论话题
不排名可能没人气,但这些话题也非常有意思;
发现商业背后的地理逻辑 呈现地理之上的商业奇观
中国商业地理 | 作者:白天不懂夜来香 |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