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演练 以“ 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构思导写: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可以补题为“带着行囊出发”“重新出发”等,最好能补一个新颖又别具深意的题目。然后回到自己的生活里,寻找贴切的素材。“带着行囊出发”可以写自己带着亲人、老师、同学、陌生人的爱与善意的行囊出发,通过描摹几个温馨的生活片段,展现爱与善意的温暖。“重新出发”可以写自己被某件事击倒,几乎丧失了信心和前进的勇气,然后在某一时刻,某句话、某个场景鼓励、启迪了“我”,于是“我”收拾心情,重新踏上征途。结尾部分,最好以两三句精辟的议论或抒情句来点睛扣题。 佳作展示 从冬天出发 冯睿蠡 今天下午,我携堂弟去扬子公园散步。 开始我并不愿意去。冬日里满是萧瑟,春夏之际迸发出的绚丽被抹杀得一干二净。缺少了红花绿柳、荷塘佳色的公园实在没什么值得一去的。 但堂弟的倔强还是令我屈服了,我心想反正外面阳光正浓密,权且当作是去晒太阳罢。 堂弟自是很高兴,一路蹦跳着来到了扬子公园。 阳光直照得我身上暖融融的,午后的倦意被一点一点地舔去。(“舔”字炼得好)在冬日里享受一回阳光浴真是又惬意又奢侈。 小径两旁的冬青树,面色苍白,严寒将它们的翠色杀去了七分,剩下的三分此刻绿得如此勉强。它们倔强地绿着,使我不由想起阿拉伯人进军罗马城时那些身着盛装、不肯退去的元老们。(这一句联想,以虚写实)今日这冬青,面对冬的铁蹄,仍不屈地挺立着,令我在惆怅中有了一丝慰藉。 堂弟七岁,正值调皮捣蛋的年龄,他一刻也闲不下来,此时正攀爬着公园里的一座雕像。 我没去管他,依旧为冬日里憔悴的景色伤感。“哥哥,公园里为什么没有花呢?”堂弟不知何时已站在我身旁。“因为花要到春天才开啊。”“啊……”堂弟很失落,一个冬季对他而言足够漫长了。 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似乎发现了什么,转回头对我说:“原来花们约好了,全都躲起来了,要到春天一齐开放,那才漂亮哩!”(孩童有趣的发现,恰是醒人之语)“那它们为什么要躲起来呢?”我对堂弟的天真来了兴趣。“它们要先把自己的力气养足,然后才开得更加漂亮啊。” 我笑了,笑意从心底漾到了脸上。 堂弟很天真,可他这话却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发现我根本不必为萧条伤感,没有冬日的荒芜萧条,哪来春天的万紫千红?这花,这草,这树,这大自然的一切造化,不都在冬日里蓄势待发?只等春之号角吹起,他们便一同迸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让世界重新活起来,让激昂的春之韵震撼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花、草、树,一切的一切,都是从冬天出发,走向春天的呀!(富于激情和启迪性的议论,画龙点睛) 堂弟又去一边嬉戏了,看着他灿如朝霞的笑脸,我暗笑:花也未全躲起来嘛,这不还有一朵呢! 以后我会告诉他:人生亦可能常历冬天,那正是我们出发的好时候啊。 点评: 本文即事取材,写一次冬日游园的经历,从寻常的景致中觉悟自然的哲理,结尾更由冬景联想到人生,深化了意旨。如果小作者没有一定的思维水平,是无法获得如此睿智深刻的感悟的。同时,行文表达明丽而老到,展现了作者较高的语言修养。

素材金库 名句撷英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人生的本质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 ——帕斯卡 当你年轻时,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时候,你可能又觉得其实人生并没有所谓的答案。——电影《堕落天使》台词 人生路上,最近的路通常是最坏的路。——培根 名段赏析 年少之时,我们往往容易无病呻吟,夸大自己的痛苦,甚至夸耀自己的痛苦。究其原因,大约有二:其一,是对人生的无知,没有经历过大痛苦,就把一点儿小烦恼当成了大痛苦;其二,是虚荣心,在文学青年身上尤其突出,把痛苦当作装饰和品位,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只是到了真正饱经沧桑之后,我们才明白,人生的小烦恼是不值得说的,大痛苦又是不可说的。 我们把痛苦当作人生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接受下来,带着它继续生活。如果一定要说,我们就说点别的,比如天气。辛弃疾词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是不可说之说,是辛酸的幽默。 (选自周国平《把心安顿好》) 赏析借鉴: 少年常常爱做痛苦状,“为赋新词强说愁”,据说这也是“扮酷”的一部分。我们往往把这归结为表现欲,作者却从人生的角度探究原因。这两条原因同学们可能不爱听,但又不能不说分析得很深刻。且作者不满足于指出“为什么”,还进一步挖掘“怎么办”,告诉读者应“把痛苦当作人生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接受下来”,更引用辛词启迪读者,给人无尽的回味。作者以哲学学者身份写散文,他的文字有照彻人生的魅力,由此一小段可略略窥见一斑。 名事解读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当年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因为文化底子薄,两次报考母校研究生都名落孙山。她当时已经29岁了,自己想放弃,但又有些不甘心。母亲对她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真要想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就是这一句话,让她第三次走上了考场,终于在30岁那一年成为北广的研究生。 33岁那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部来北广招人,敬一丹幸运地被录用了。当时来自亲友们的阻力很大,他们说她是头脑发热,都三十多岁的人了,还瞎折腾什么。那段时间,她不断想起母亲的话“真要想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就这样,她在33岁走进中央电视台,一直走到今天。 解读运用:从敬一丹的故事里,我们读到她的两次人生飞跃,这两次人生的转折点,母亲的话都发挥了临门一脚的关键作用,这真是金子般的语言啊。确实,“真要想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你有那颗勇于改变的心,这颗心足够强大,足够坚韧,文化底子薄算得了什么,亲友们世俗的看法算得了什么呢?
适用话题: “改变”“这句话真给力”“永远不晚”“一颗强大的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