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园 杜牧 杜牧作品金谷园品读 金谷园杜牧

  金谷园 杜牧

  《金谷园》是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在路过金谷园的时候触景生情,面对残破不堪的废弃园林,诗人想起了金谷园过去的繁华,过去的景象让人不敢相信如今的一切。

金谷园 杜牧

  繁华的过去如今却成为一片荒芜,连一点生的迹象都没有,想到过去的锣鼓喧天,门庭若市,人们富足的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但是时局的变动,王朝的更替,让这里的繁华遭到毁灭,过去的美好如今香消玉损,留给我们的只有无限美好的过去,但我们却看不到崭新的未来。

  再看这废园中的情景吧,我们不得不感叹时代的变迁,如此的沧桑,最终只是影响到小小的人类,流水和过去一样潺湲,春草也和过去一样绿的惹眼。似乎原本的景物丝毫不把人类这种毁灭性的变迁放在眼里。

  正当诗人流连与春草和流水的遐想,听到东风送来鸟的啼叫,若是满园春色,这啼鸣无疑是对盛状的奏曲,但是眼前的悲凉确实在让人联想不起,也无心听闻。夜幕降至,加之傍晚略显凉意的春风,在诗人耳中的鸟鸣早已失去了那一份期待,带来的是无尽的悲凉。

  就连那盛开的花瓣也因为此刻的悲情落下枝头,原本春天特有的生气,在这片废墟中着实十倍掩盖了吧,万物的死寂也许也是息息相关的吧,百花会争奇斗艳是因为想要展现自己,如今落花无情,应该是对眼前的悲凉毫无感觉,生无可恋了吧。

  诗人用落花比喻当时盛世的落寞、沉寂,用景物抒发自己的悲情,景中有人,景中喻情,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杜牧是唐代诗人,和李商隐一起被称为“小李杜”,因为杜牧晚年住在樊川,也有人称他“杜樊川”。

杜牧

  杜牧是宰相杜佑的孙子,晚唐人士。在唐文宗年间中得进士曾经担任过史馆修撰,各州刺史,最后成为中书舍人。杜牧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他的七言绝句尤其出名。

  晚唐由盛转衰,大部分的诗人的作品多少有点抱怨的感觉,但是杜牧不一样,他的绝句多抒发美好的感情,歌颂赞美美好的事物,杜牧通过诗歌抒发自己想要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

  除了诗歌,杜牧在行书、草书上也尤为擅长,杜牧三十二岁的时候曾写过字帖,看到的人都觉得这是集前朝书法大家的水平,他的真迹现在也被完整的保存在故宫博物馆内。

  杜牧在文学创作方面有诸多成就,在诗、赋、古文上都可以称得上是行家,他认为写文章要一表达的情意为重点,杜牧对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有着自己正确的理解,而且杜牧能活用先人留下来的长处,并结合自己加以创新。

  在诗歌上,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可见他在诗歌上的地位,杜牧的诗体借鉴杜甫、韩愈,他对于文辞的拿捏十分到位,作品也都深得人心。

  晚唐的诗歌普遍现象是藻绘绮密,但是杜甫坚持自己的本性,成为晚唐诗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的作品影响深远,被后人所铭记,是晚唐的代表诗人之一。

  归家 杜牧

  《归家》是杜牧在描写自己仕途生活的无奈,孩子问我为什如此晚归,是在和岁月作斗争吗,鬓角那一抹银白是胜利的军功章吗。

归家 杜牧

  全诗前两句写出孩子的天真无邪,说话的时候也是口无遮拦,什么都敢说,其实是想通过这样来衬托后两句作者关于自己仕途的思考,作者想要问自己,想要弄明白,这些年在官场都做了什么?

  难道仅仅是受名誉和权利的驱使就去挣了个头破血流,但是到头来自己又获得了什么呢!是被朝廷的肯定还是被百姓的爱戴,似乎这些到后来都已经不重要了,所以说,人啊,忙忙碌碌一辈子,究竟在忙些什么呢?

  如今的我早就不复当年,和岁月拼搏的痕迹早早就在自己身上体现出来,应该不单单是对日薄西山的自己的感叹,更是对自己奋斗一生换来的最终结果的疑问,想要去弄明白,不过最终换来的可能只是一个对得起自己的苦笑罢了。

  这首五言绝句告诉世人一个伤心的事实,我们终其一生,但是仕途不顺,我们穷尽所有,但是官场险恶,我们愁白了头,苦苦思索的答案在一切都回归平静后似乎并不那么让那个人满意。

  诗人借小孩的视角引出内心的伤感,抒发出自己对于境遇的不满,也许诗人在借天真烂漫的孩童之手,向我们揭示什么人生哲理,当满头银发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能笑着问自己这一辈子我们真实的存在过。

  

  江南春 杜牧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诗中描绘了江南的春光,展示了江南烟雨蒙蒙亭台楼阁的景色,迷人的江南在作者笔下更加让人心旌摇荡了,短短四句诗有意象有景象,有动有静,江南的美被很好的展现出来。

江南春 杜牧

  诗的一开头,作者就向我们展示了江南景色的秀美,幅员辽阔的江南,黄莺在欢快的啼叫,绿树簇拥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家,都给人一种江南水乡的宁静致远之美。

  从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莺鸟鸣叫,酒旗飘舞应该是晴天,但这两句又有写道烟雨,原来只是因为江南的阴晴不定,作者这里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很好的把握了江南山重水复的特点,诗的前两句只是介绍了在青山绿水的相衬下,江南的美丽,但只能描绘出江南春天明朗的一面。

  所以作者又加了一笔,本来就迷雾重重的寺院在作者笔下,变得更加深邃,这一层朦胧让江南更具韵味。

  关于《江南春》是不是有借古讽今的意味有很大争议,有人说之前帝王对于佛教的崇拜程度仅限尊敬,但到了杜甫所处的年代,有些恶性泛滥,杜牧有点反佛教思想,认为杜牧倒数第二句就是在表达自己对统治者迷信佛教而措施了很多治国的好机会,用现在统治者因为沉迷佛教而大兴土木修建寺庙。

  也有人说,这只是对江南美不胜收的风景的赞美,变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杜牧反对佛教,但不能说他讨厌佛教建筑。

  杜牧泊秦淮

  《泊秦淮》是诗人晚上游玩秦淮的时候所想所感,开始介绍美丽的秦淮夜景,之后借陈后主亡国的历史典故,讽刺那些醉生梦死的晚唐君王,全诗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限担忧,表达了作者想要为国效命的远大志向。

杜牧泊秦淮

  诗中的第一句就给人特殊的感受,两个“笼”字让天地日月都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它在作者笔下是那样的宁静,但是字里行间又透露出暗藏着的涌动,虽然是用清淡的笔墨,但是那冷寂的气氛渲染的又是那样的成功。

  第二句在有第一句的情感基调下,显得那样自然从容,正是有秦淮这样迷人的景色,才会想要有亲自去目睹的想法,为什么不一开始点明诗人此行的目的,这样写的好处该是诗人特意为我们创造出一个美好的环境,给人们在欣赏完美景后知道,原来这里就是秦淮的满足感。

  商女,也就是伺候人的歌女,这里通过描写商女对国家兴亡的无关紧要,其实是在暗讽当时的统治者,只顾享乐,无心治理国家,真正糊涂的其实是当权的统治者。歌女还在为统治者唱着美好的歌曲。

金谷园 杜牧 杜牧作品金谷园品读 金谷园杜牧

  都说时局怎样就该听什么样的歌,但但是晚唐已经落寞,诸侯王却不当一回事,沉溺在寻欢作乐,这里通过歌女唱歌,讽刺统治者纸醉金迷,不问朝政的无能,反应了诗人清醒的认识到局势的危机,想要挽会局势,但是自己的志向不能传达给君王,想要实现抱负但是无从落手的不甘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8051/20528024588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山行》诗意画 山行 杜牧 注释诗意

原文地址:《山行》诗意画作者:婉约_水墨氤氲《山行》诗意画纸本设色婉约题记:前有傲雪。琳姐姐相邀婉约画《秋林之约》,后有一画好友希望婉约以杜牧《山行》诗意构思一幅图。连续几天的绵绵细雨,让京城仿佛提前进入了秋天,这幅画的创作也

杜牧《题乌江亭》审美赏析 杜牧秋夕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审美赏析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

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是杜牧的《遣怀》诗,就像这首诗后两句所说的,杜牧生活中的一些风流韵事,曾给当时及后世人留下了一种印象:这个恪守儒家价值观念与生活信条,自称“世业儒学,自高、曾(祖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寄扬州韩绰判官拼音

【作品简介】《寄扬州韩绰判官》由杜牧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

金谷园 金谷园小区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诗人杜牧金谷园是一首即景生情诗。诗人经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思。前句写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今已不见;二句写人事虽非,风景不殊;三、四两句即景生情,听到啼鸟声声似在哀怨;看到落花满地,想起当年坠楼自尽

声明:《金谷园 杜牧 杜牧作品金谷园品读 金谷园杜牧》为网友眼前荒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