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贤文第一讲观后感 第一讲???现代文阅读的方法

第一讲   现代文阅读的方法

【训练策略】

一、“扫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本的阅读方法
    现代文的阅读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熟练运用“扫读”与“对读”这两种基本的阅读手段。把握思路运用的就正是“扫读”的阅读手段。
    所谓“扫读”,是指对设置试题的文本的“初读”,也可叫“粗读”,即对文本的“扫描”。 扫读时,应鸟瞰全篇,力求整体把握文本。因为整体把握文本后,就能自由地解答无论是从局部还是从整体设置的题目。“扫读”,一要快速,有时是“跳读”; 二要边读边“划要”,划要,就是在文本中划出能显示段落乃至全文要点的词句。
    “扫读”应注意把握关键的信息点:
1.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借助标题,就可以尽快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2、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词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有概括段意作用的语句以及其他一些集中表现了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词语。 
3、从表达上,要注意文章中那些抒情和议论的语句。(如以“我以为(觉得)”“我想”“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作为语言标志的语句。)

4、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表示过渡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文、段开头或结尾的领起性、总结性语句等等。

5、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

二、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步骤

(一)、纵观全篇、明确内容、把握主旨
    对所给阅读材料进行总体浏览,心中略有一个文章的整体的了解。确定所给材料是写社会人生的哪个方面的,是抒发人生情感方面的,还是讨论文艺问题的;是重在叙事抒情、写景抒情。托物抒情,还是重在说理议事、追溯缘由、辨明真伪的。
      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二)、明确文体
    通过以上阅读,确定所给现代文属于哪种类型的文体,不同的文体其特点也不同,要求回答的问题也不同,从而可以为后面的仔细研读确定阅读方向。

   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于景人相通处。
   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3.写物散文――托物言志――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5.如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态度。大致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理清脉络 划分层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理解了每一段的含义,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把握了全篇的主旨,再解答后面的问题,就如顺风行船,事半功倍。可是有些考生不在这方面下功夫,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文章,似懂非懂,就急于解答后面的问题,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容易答错。所以,在初读的过程中,要仔细揣摩每一段的中心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有助于很好地把握全文的主旨。

(四)、审题干、检索范围、准确摘取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审题干都审哪些内容呢? 

    1、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现代文阅读题干的设置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其中,前两者是显现的;而后者则是隐性的,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只有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因此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而命题意图又融于创设情境和设问角度之中,所以,通过显现条件去揭示隐性因素,就成了揣摩命题意图的必然途径。          
    2、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少走弯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这个方向来自何处?就来自于题干本身的暗示。当然,题干中的答题方向同样是非显性的,也同样需要我们对题干作出分析和挖掘。          
   3、题干能显示答题区位。答题的区位是指试题形成答案所在的语段或句子,这是保证答案准确的前提条件。信息集中在何处呢?试题的题干往往会有所显示。因此,要仔细分析题干,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位的“彼信息”,从而确定出答题的区位。
   4、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当然,有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语句太长,不合答题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其他信息,这就要根据题意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

修身贤文第一讲观后感 第一讲???现代文阅读的方法

(五)、多联想,定答案
    从文章中找到出题人让你回答的内容并做了具体的分析后,就要把这些内容写下来,写给阅卷老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要所写即所问。即题干中问什么,就要直接答什么,且不可回答问题拖泥带水,甚至于驴唇不对马嘴。
    2、要努力做到言简意赅。即语言要少而精,既不可写得黑乎乎一片,而实际内容了了,让老师去找;也不可两三个字词了事,语焉不详。同时要注意表述的完整性。          
    3、注意答题要点的次序。答题要注意前后的条理,因为老师阅卷是从前往后阅,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把你认为最重要的内容放到最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

 

总体思路就是:首先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其次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阅读一篇陌生散文注意以下要领】:
    寻找“情物”
    “情物”在散文中用来表示理念、传达情感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这个“物”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就不再是普通的“物”了。《白杨礼赞》一文中,“白杨”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白杨,作者抒发了对华北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进取,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找到了一篇文章的“情物”,也就基本领悟了作品的基调,掌握了整篇文章的精髓。
    探究“情缘”
    “情缘”就是情感的缘起。比如鲍昌的《长城》作者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长城”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命运的关注之情。作者为什么如此关注中华民族的命运?我们只要沿着作者的写作思绪就不难找到答案。三个排比段,追昔抚今,含蓄地表达了对闭关锁国的否定,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期望。
    体悟“情义”
    “情义”就是文本的意旨。一篇文学作品总要传达一点什么或表现一点什么,比如《报秋》一文,文章从始至终,无不紧扣标题“报秋”立意,文末“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委,领取生活罢”,由此便可以断定本文的意旨——时不待我。体会作品意旨要避免望文生义、避免主观臆断、避免无中生有、避免断章取义、避免以偏概全,避免节外生枝。
    品味“语言”
    散文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自然美”,实质上是强调散文语言的真情、真心、真语、不矫情,不做作。在散文阅读中,一要注意捕捉贮满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对那些喜悦、或悲伤、或愤怒、或忧思、或景仰的句子要特别关注。如《荷塘月色》一文中,点活了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字;把量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一丝”、“一带”、“一道”、“一二点”等等,也生动地起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用。五、发现“技巧”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虚实相生的手法,《黄鹂》长短错落的句式,《荷塘月色》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内蒙访古》形联神系、浑然一体的结构,《胡同文化》不瘟不火、炉火纯青的文字,《琐忆》画龙点晴的议论,形散神聚的格局……如果在鉴赏散文能有这样的发现,说明对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就有一定的审美感悟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8051/71935640262.html

更多阅读

古训《增广贤文》全文 增广贤文全文带拼音

古训《增广贤文》全文2008-01-27 23:01《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

增广贤文与译文 (上) 增广贤文上

360docimg_3_增广贤文与译文 上1.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译文】古代圣贤的名言,给你亲切有益的教导。经过广泛搜集扩大篇幅,会令你多有所见、多有所闻。观察今天的事应当借鉴古代历史,没有古代

声明:《修身贤文第一讲观后感 第一讲???现代文阅读的方法》为网友约好的以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