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说“观心者得解脱”,可我本无心无相,甚至无我,要如何去观? 法执是所知障,若放下所知障,我即有知也是无知。我不依靠我的认知和坚持存在,我甚至不存在。可是世人坚持我执法执,不就是为了证明自我的存在么?那岂不是连初衷都违背了?/>下面就看看www.niubb.net的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
网友顺超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话说,鄙人光顾着写批评,却忘了解答这位知友的问题,多谢@何不至提醒了我。现在我来为这问题贡献我的绵薄之力吧。
为了问题和回答关联性更强,我将之前写的批评放到了文后,并隐去了所有个人信息。
鄙人以为,题主疑惑的产生主要缘于读佛经没读仔细。@yolfilm说:“离经一字,还同魔说”,是很对的。
题主必须注意到,佛经里没说“观心者得解脱”这句话。佛经,准确是《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的是:“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这话有一个大前提:“三界之中”。什么意思呢?佛的意思其实是,对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芸芸众生,主宰他们一切的是“心”。这时你要动脑筋了,佛只说三界之内,那么三界之外还是这样吗?佛、菩萨和罗汉,这些三界之外,全然解脱的牛人,还会是“以心为主”吗?不是了,三界随着他们“心”的消失,一起寂灭了。
你说:“可我本无心无相,甚至无我,要如何去观”,亲,落了空执。还是那句话,明确佛说的那个前提后,你就不会疑惑了。题主啊,请注意了,我们本来无心无相,但谁说我们现在无心无相?你我都还在佛说的“三界之中”啊,所以我们还是有心的啊!
我本无心无相,不错,但题主你也会说“我本”这两个字了,本来是没有的,但你我落到三界之中,所以就有了嘛。等你我超脱三界之外,识得本来面目,那时,你我的“心”和“相”又会如水蒸发,了然无踪。
再者,题主你当知,这心到底是什么心?我挑明了,是妄心,是一直让你我不能解脱,久住轮回,不脱三界的妄心。用英文翻译,这“心”不当翻译成mind(想法),当翻译成desire(欲念)。所以佛在这部经文里说:是人不知烦恼根本。不知五境从自心生。烦恼的根本是什么?就是因为有这个妄心,有这个欲念。
正是因为看到这心不让你我解脱,佛慈悲啊,所以才教我们去“观心”,而你大大地误解了“观心”二字。
观心,观心,佛不是要你观想有这么一个心,而是要你观想没有这么一个心!
在这部经文里,佛是这么说的:无有心王,及心所法。无苦无乐。如是法界自性无垢。无上中下差别之相。何以故。是无为法,性平等故。如众河水,流入海中。尽同一味,无别相故。此无垢性,是无等等,远离于我,及离我所。此无垢性,非实非虚。此无垢性,是第一义。无尽灭相,体本不生。此无垢性,常住不变,最胜涅槃,我乐净故。此无垢性,远离一切平、不平等,体无异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一心修习如是心地观法。
佛说得非常抽象,但是佛没有故弄玄虚,佛打了个比喻,明白这个比喻,你就廓然开朗了。佛说:如众河水,流入海中。尽同一味,无别相故。我们这个妄心啊,像河流,只要流入“法性”的大海里便会融合一起,不起分别。当流入法性大海后,“心”也跟着消失了,“相”也没了,因为都同归本来面目了。请问你还能从大海里找出哪些水是来自长江的吗?
这就是佛开示给你的观心法:慢慢地让这个有“我执”和“法执”的心,归于“法性”,最后达到“无我无相”的境界。对了,你的自性是什么?你的自性就是没有自性啊!你的心是什么?你的心就是没有心啊!
——————————————————这真的是分界线—————————————————
我看到有如下截图里的回答,有几点质疑。
回答说:“佛法不是分析法”,不知结论从何而来,出自何处经典,请给references。我虽然对佛学只涉猎皮毛,但还是知道早在原始佛教时期,就有因明学派,极重逻辑分析,其中法称大师的《七论》堪称各种分析法大全。如果你觉得理解不了圣者的著作,建议你多读读舍尔巴茨基的《佛教逻辑》,里面有系统地介绍了佛教的分析法。
其次,你又说“另外,你不知道佛教中的无心,是个什么无”,说得好像你就全知道一样。你如果真的知道,我倒是虚心受教啊,但你说了这句之后,就不解释了,而是故弄玄虚地说些,佛法讲究的是悟性,最好是他没讲到的,你都悟到了。如果是这样,那我真的不知道为啥佛要不停地说法,苦口婆心,乃至说了法后,怕你不懂,还来个偈,再怕你不懂,再来个咒。最后,三次集会整理出来的佛经极为浩瀚,以至龙树菩萨到龙宫看了三个月都没能看完其中一小部分。如果依你所说,我更搞不清佛祖为啥留下几万法门去循循善诱我们这些凡夫,让我们不至于堕落。
所以,其实这个回答错了。佛法讲究的不是悟性,而是平等,是众生平等!无论这个众生有没有悟性,有没有慧根,佛也会平等地帮助你。就算你愚痴得千劫万劫在饿鬼道,佛也会让你早日超脱,得无上道。这是佛的慈悲,更是佛之所以为佛。不然地藏菩萨为什么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明白这点才是真佛子,不明白这点是未入门。
再次,悟是怎么来的?凭空而来的吗?不是的。说到底,还是要依文解义,利用“文字”这根手指,指出法这个“月亮”。所以六祖说:“执空之人有谤经者,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言语,便是文字之相”。六祖留了本《坛经》为啥啊,为了就是让你有个文,来解其中之义,不然你学个毛禅,读个毛经。所以啊,我们学佛啊,还请乖乖依经文,去解义,乖乖念佛求往生。我们这些初地菩萨都不是的人,连文都不愿意去依,你依什么?不会走,就想飞,是最要不得的。你又说,楞严经说“凡有言说,皆非究竟” 。不好意思,我又一次表示质疑。这话出自第几卷啊?当时是跟谁说的啊?怎么的语境啊?请明确点出。不然,你这是连“依文解义”都做不到,只不过了断章取义”罢了。据末学查阅《楞严经》全文,里面压根就没有这句话。《金刚经》有类似说法,那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佛没说,却说佛说,大妄语啊!
然后,回答又说,要想真正的明白你的问题,最少你要有三年以上的修学佛法,我很怀疑你是怎么就得出“三年”这个结论。为什么一定要三年以上,而不是四年以上,不是五年以上,不是六年....你是怎么定的这个量?你看,六祖就不会说你这样的话了。六祖说: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正因为人有利钝,所以佛教广立法门,让有些人慢慢来,让有些人快快走。有些人有累世的因缘,听法三天就悟了,而像六祖这种逆天级boss,更是只需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悟了。相反,一些业障太深的人,单是消业估计也要半生,三十年可以悟就很不错了。用修学佛法三年作为一个判断标准,吾未见其明也。
最后,哎,我要深刻地自我批评,为什么呢?因为我用逻辑分析来和一个不讲逻辑分析的人分析问题,那是缘木求鱼,是煮沙成饭,是刻舟求剑,是生了妄念。佛看了我一眼,摇了摇头,说:无有是处。
网友刘俊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选择不善的有为法,只会增加有为法的执着。
选择善的有为法,会渐渐地让有为法趋入无为法。
以修行这种执着的行为,却能渐渐耗尽所有的执着。这就是这种特殊的执着的殊胜之处
网友王路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佛教是解决烦恼的问题。烦恼就烦恼在,本来没这回事,你当成有这回事,烦恼就来了。
无我相,是从「实相」上来说的。我执和法执,是把「名言」执为「实有」。这就叫「戏论」。
好比你做梦,梦见自己在北京买了100平的房子,3万一平,刚过户完,房价暴跌到1万一平了。烦恼得不行。这时候,醒了,发现自己还是个北漂,根本没有房子。烦恼也就没有地方附着了。
梦里的烦恼是真实的么?是的。真实不虚。做噩梦时你会血液循环加快,浑身大汗,心脏狂跳。醒来还心有余悸。
而梦中的事情是真实的么?不是。
所以,把虚妄的事情执为实有,就是烦恼产生的根本原因。
我,法,这些都是虚妄的事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把这些当作实有,烦恼就来了。
所以,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就是点破这一层。
网友吕剑霆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这可能是很多学佛者的通病:把佛的境界和人的境界混淆了。
”无我“是佛或菩萨的境界,”有我“是世人的境界,而修佛,就是从”有我“转化为”无我“。当你处于”有我“境界的时候,就要破解”我执“,当你已经破除”我执“,也就”无我“了。
如果你还在”有我“的境界,就想着按”无我“的境界行事,那当然就会出问题了。
所以,我们看佛经,要看这佛经是讲给谁听的,如果是讲给非自己境界的人(或众生)听的,那就不用想太深入了。
网友MIHO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佛学初学者,在此谈谈自己的理解,与大家探讨。
佛说无我无相,那是证悟圆满的境界。但芸芸众生中的多数都处于我执、法执的无明中,他们又怎能无障碍地理解既有又无的非二元对立的概念?对无明的众生就要使用无明众生能接受理解的方法来教授,所谓佛法的善巧方便。我们就假设有我执、法执这两样东西(实际不存在),为了达到无我无相,就先试试破除这两样吧。善巧方便的目的是为了最后自证空性。
网友释平象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就本来面目而言的确是无我无相,无需修正,自得心开。就无明烦恼而言就有我执与法执,当一个人真正明心见性,彻悟本来面目,会发现所谓的我执,法执也是了不可得,犹如空花水月。在凡夫地一切都有,在如来地万般皆空空寂寂。这是不同层面的见地,不可混淆。
网友般若光光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首先你要知道,佛法不是分析法,而你的问题已经在分析了,所以,你这种问法,一般有人不愿意去答!另外,你不知道佛教中的无心,是个什么无,不要依文解义,依文解义,是最没有道理的。所以,佛在楞严经中说,凡有言说,皆非究竟。另外,佛法讲究的是悟性,最好是他没讲到的,你都悟到了。佛法是出世法,所以,你用分析的方法去解释佛法,本来就是犯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这也体现出,你对佛法的不了解,以及你对这方面没有深入。要想真正的明白你的问题,最少你要有三年以上的修学佛法,不要告诉我你已经有了三年的修学,不然,你的言行会被我否定成为一个零。
网友当下明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佛法的一切言论分为四种范畴,名为四悉檀
1.世界悉檀 "有法从因缘和合故有,无别性" ,此悉檀总括世间假名与方便法. 佛法不是凭空存在的,是依凭于人的认知范围的, 但导向于空性. 所以需要有世界悉檀的内容以渐次深入
2.各各为人悉檀 "观人心行而为说法,于一事中或听或不听" 同一种开示,对某个人很当机,另一个人则未必适合.
3.对治悉檀 “有法对治则有,实性则无。譬如如重、热、腻、酢、醎、药草、饮食等,于风病中名为药,于余病非药” 为对治而说的法.
例如不净观破贪欲,慈悲观破嗔恚,因缘观破愚痴. 若在贪欲人中说慈悲法,则增益贪欲, 若为嗔恚人说不净观,则增益嗔恨.
包括你这里说的"破我执、破法执"都算是对治法. 破我执除"能",破法执除"所",能所双亡,空性自现. 常人执着深重,若没有方法来对治,犹如重病无药,命且堪忧,何论理想抱负?
4.第一悉檀 过一切语言道,心行处灭,遍无所依,不示诸法,诸法实相无初无中无后,不尽不坏,是名第一义悉檀。
只有在第一义悉檀中,才含摄你所说的"本无心无相,甚至无我". 然而第一悉檀非思维力能碰触,非杂念人能得,非垢重人能见,非智慧人能悟. 所以需要前3悉檀的方便施设.
如果不了解四悉檀,则会发现佛法中处处矛盾、处处相抵,或者是心有所悟却不知道如何修证。从四悉檀来看佛法,则清晰自在。
四悉檀出自《大智度论》,想深入学可以学习这部论。
网友Stone Lee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说简单点儿,不引经据典,你还没有到无人无我的境地,所以要破我执法执,若是到了那个境界,三藏十二部经都是戏文。佛陀的难处在于要用语言文字做工具让众生领会到一个超越语言文字思维的境界,禅宗管这个叫“指月之手”,你不知道月亮在哪里,我用手指给你看,你看到月亮了,手就没用了。一个道理。
网友Samuel Yang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我正在读江味农大德的《金刚经讲义》,中间有一段与此类似,希望可以帮到您:大乘佛法,尘说刹说,横说竖说,面面俱圆。最要是破执,一有执即落二边,不著有,即著空,不是中道。听法看经,亦须面面观之。倘著一边,即不得受用。佛说了义,不说不了义。说得彻底,尚恐听者不明,说不彻底,如何能令人了解。听者亦然,否则般若之理,不得了解。故须面面说。又说而不说,留一点让听者去想。若将极深道理,一一说尽,则听者不复用功。故古来禅宗祖师,开示学人时,恒留半句,待人自悟。否则专事抄写讲义,自己不在此中努力,打一个筋斗,有何用处。看本经上文,明明说不住六尘而行布施。盖以住于境,则心不清净。须一无所为方可。然此处则说福德不可思量,岂非上下文意义冲突耶?福德非即相乎?何故处处言不住,又处处言福德乎?须知上文教人不住六尘,是教人不执著,并非灭却六尘。下文有于法不说断灭相可证。盖修行即有境界,不是不要境界,托境方能起修。布施而讲福德,即指示人以下手方法。故教人学佛,必须托境,方可下手。自己学佛,亦必须托境,方能下手。本经说不住六尘,而弥陀经全写极乐世界之六尘,看似相反,实则相同,且正可见净土境界之高。苦恼众生,起心动念,不离六尘。净土法门之妙,在改变众生之心。而观想极乐世界之六尘,即不住空,由此而脱离五浊之六尘,即不住有。故佛法治心,不重降伏而重转移。使众生心转向佛境之六尘,即脱离五浊之六尘,二边不著之下手方法,即在此。
网友蒙面大侠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如果大家都不说,如何每个人有可能明心见性,即心即佛。佛说即非佛说,是名佛说,法,非法,非非法。还有就是关于我执,不管是禅修还是其它,都首先强调的是专注到一点,再去掉这一点。

网友蒙面大侠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其实,没有我,也没有法,也没有自性。要是认为还有个什么,那不还是识阴在起作用吗?
你说【我执】,【法执】可否指明出处?佛经上我不记得有这个提法。可能是祖师说的吧。
楞严经上说:
“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花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花相。”
网友邱俊炜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观心者得解脱”是针对“有我”的人讲的,“有我”可以通过观心来趋向于“无我”的境界。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有我”的。你即以达到“无我”的境界,无心无相,又怎能观心。 观心是一种达到”无我“的方法而已。
网友鍾紹京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車軲轆轉啊轉,車軲轆理講不完
网友Brian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你想吃苹果(达到无我的境界),但苹果藏在枝叶之间你找不到它。于是我用手指给你看(法),帮助你找到苹果。等你找到苹果了,自然就不需要我再指给你看了。
网友徐毅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没看明白,估摸着是“先看到它有,再看到它无”的过程吧
网友蒙面大侠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观心者得解脱“这句是以佛性的位置意识看人性。
”可我本无心无相,甚至无我,要如何去观?“你本无心无相无我!!!你如何观照得知?
此”无心无相,甚至无我“正是【你执】和你执你【法执】而生
”自性“ 自性本来你无法知道。
“自我存在”是人性的需要,是人性的本来,是因“【我执】【法执】”是果 皆非佛性。
切莫以人性去推理或者揣摩佛性。
佛法无量可悟不可修,悟 在知,修 在求,不得涅槃。
观心者可遇魔杀魔遇佛杀佛,但千万别拿这句话去傍佛傍魔。
网友蒙面大侠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拿佛法来打妄想
网友王帅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自己未度,而度人者,无有是处,如果有问题还是建议师兄多去看看祖师大德的讲经以及注解。自然明白。在这里大家给的答案,我想应该不如祖师大德的讲解清晰吧。建议去弘化社的网站上申请几本佛法入门的书来看看,自有益处。《印光大师文钞》就很好。祝好!
网友chuan pu对[我执]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给出的答复:
真实是无我,我执法执是还原真实前的错觉导致的痛苦和错误。同人喜忧,如川流入海,百川同归时则得忘我,入无我之境。慈悲是无我的结果,更是求无我的途径。只有入海,才能看不到自己。浅见也是收获,希望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