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在采访黄梅戏史料中,搜集了将近百余幅黄梅戏楹联。内容涉及戏台、表演、观众、剧目、音乐、人物、剧种、班社等等方面。大多数戏联由于转抄传讹,错字颇多,对仗不准。整理时作了些文字订正。除署名者外,均由老友黄际飞供联。
一
晚清至民国年间,黄梅县农村采茶戏舞台上流传了这幅戏联:
梅苑里,看半真半假面目;
戏台上,作大开大合文章。
这幅对联,言简意深。上联“梅苑”含黄梅人在黄梅县看黄梅戏。戏中故事和人物,说真亦假,虽假犹真;下联写小小采茶戏台上,艺人所唱的戏文,都是有主题、明头尾的大开大合文章。
二
建国前某年,黄梅县新开、蔡山、孔垄等地梅族续修家谱,主事人邀清戏班子唱戏祝贺,请蔡山黄仕荣先生为戏台撰联:

是孰占花魁?试看十月先开,万紫千红齐俯首;
问谁弹古调,且向七弦静听,高山流水几知音。
上联以梅花切梅族。下联用钟子期、俞伯牙的故事,隐喻唱戏。(黄季安供联)
三
民国某年,黄梅县四圩(现属陶河乡)叶家畈村,“清明”节邀班唱采茶戏,请本地张焰南先生撰戏台联。张是本地人,根据唱戏的季节、村上户数、艺人报酬、生活安排以及村名、饮水、灌溉的塘名,撰了一幅地方特色浓厚的戏联:
节届清明,人邀十户,派东宿西餐,锣声响彻叶家畈;
班出梨园,台高八尺,唱南腔北调,戏文惊醒恶皮塘!
四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春,黄梅县余海先、乐柯记、桂三元、项雅颂等采茶戏艺人,应邀到广济县郑公塔唱戏,当地一位教私塾的先生,为这次演出撰了一幅“错”字戏台联:
时局腥、政治腥、团体腥、腥事腥人腥气象;
君臣假、夫妻假、父子假、假人假义假心肠。
据了解,此联作者并非将“新”错为“腥”,而是用一个“腥”字,深刻揭露与讽刺国民党政府腐朽、残酷的社会现象。(余海先、项雅颂供联)
五
一九八一年《黄梅文艺》载学犁撰农村黄梅戏台联:
唱忠奸美丑,山作舞台天作幕,台下台上同喜怒;
演离合悲欢,涛为锣鼓月为灯,鼓前鼓后共艰辛。
此联写农村业余剧团,不拘条件,列处演出黄梅戏,演员与观众感情十分融洽,同时赞颂了在郊野演出的草台班,演员和乐队极为团结,甘苦与共。
作者:莫诚斋 原载:《黄梅戏艺术》1987.4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