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李谘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宋史·李谘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谘,字仲询,唐赵国公峘之后。谘幼有至性,父文捷出其母,谘日夜号泣,食饮不入口,父怜之而还其母,遂以孝闻。举进士,真宗顾左右曰:“是能安其亲者。”擢第三人,除大理评事、通判舒州。后摧知制诰,寇准数改谘所拟制辞,谘不乐,以父留乡里请外,遂出知荆南。会翰林学士阙,宰相拟他官,帝曰:“不如李谘”,遂为学士。    仁宗即位,权三司使,拜右谏议大夫。尝奏事两宫曰:“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即诏谘与御史中丞刘筠等同议冗费,以景德较天禧,计所减得十三之上。    时陕西缘边数言军食不给,度支都内钱不足支月奉,章献太后忧之,命吕夷简、鲁宗道、张士逊与谘等经度其事。谘曰:“旧法商人入粟边郡,算茶与犀象、缗钱,为虚实三估,出钱十四文,坐得三司钱百文。”谘请变法以实钱入粟,实钱售茶,三者不得相为轻重。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谘以疾累请郡,改枢密直学士、知洪州。行数月,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商人,多请慈州矾,会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增课百万缗,以觊恩赏。谘坐不察夺职。    久之,进给事中、知杭州。衣冠子弟恃荫无赖者,谘悉杖之,境内肃然。还,勾当三班院,坐举吏降左谏议大夫。    进尚书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数月,遭父丧,起复,迁户部侍郎。是时榷茶法浸坏,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谘以前坐变法得罪,固辞,不许。于是复用谘所变法,语具《食货志》。    谘性明辨,周知世务,其处烦猝,常若闲暇,吏不敢欺。在枢府,专务革滥赏,抑侥幸,人以为称职。(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一》)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B.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C.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D.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怜之而还其母                  怜:疼爱。    B.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商人    私:勾结。    C.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            更:交替。    D.专务革滥赏,抑侥幸              抑:抑制。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谘对家人感情特别深厚。李谘的父亲曾经休了他的母亲,李谘就日夜哭泣,不吃不喝,最终感动父亲接回了母亲,李谘对母亲的孝甚至连皇帝都听闻了。B.李谘看事情很有眼光。西北停战二十年可是边饷还和原来一样,李谘敏锐地意识到可以削减不必要的花费,就给朝廷提出建议,后来果然节省了大量的经费。C.李谘善于改革。当朝廷发现内府的钱不够支付陕西边境守军的花费时,处理这事的李咨果断地提出改变商人入粟边郡获利丰厚的旧办法,实行减少商人收入的新法。D.李谘明辨事务。他清楚地了解谋身治世之事,工作中虽然经常有繁琐的事务和突然的变故,但处理起来却总显得很悠闲,他属下的官吏也不敢随便欺负百姓。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增课百万缗,以觊恩赏。(5分)    (2)谘以前坐变法得罪,固辞,不许。(5分)  答案:4.A  5.C(更:重新。)  6.D(“欺负百姓”错,应该是“欺骗他”。)  7.(1)恰好根据茶法不计算亏损虚费的钱,假称增加赋税百万缗,企图得到朝廷的恩赏。(“会”“妄”“课”“觊”各1分,全句通顺1分。) (2)李谘由于从前因变法获罪,坚决推辞不答应,没有被准许。(“以”“坐”“辞”“不许”各1分,全句通顺1分。) 译文:  李谘字仲询,唐朝赵国公李峘的后人,李谘小时候就表现得至情至性,他父亲李文捷把他母亲休了,李谘就没日没夜地嚎哭,不吃不喝,父亲心疼他就让他母亲回来了,从此就以孝闻于天下。科举中了进士后,宋真宗对左右大臣说:“这是个能让亲人安心的人。”提升为进士科第三名,授以大理评事、舒州通判。后又提拔为掌管起草诰命之职。寇准屡次改动李谘拟定的文书,李谘很不高兴,因为父亲在家乡就请求出京做地方官,于是就掌管荆南事务。恰逢翰林学士这个官位空缺,宰相原定的是别的官来当,皇帝说:“不如李谘当好。”李谘就当了翰林学士。    宋仁宗即位,掌管三司使事务,任右谏议大夫。曾向两宫太后上奏说:“天下的赋税都是有定数的,现在西北停战将近二十年了,可是边饷还和原来一样。边疆防守的军队虽然不能撤销,那些不是军队本职业务的不必要的花费,应该全部削减用来增加下面的待遇。”朝廷就下诏书让李谘和御史中丞刘筠等人共同商议削减多余费用的事,拿天禧年去和景德年相比较,核算后朝廷削减多余费用十分之三以上。当时陕西边境守军多次上奏朝廷说军粮不够,朝廷计算后发现内府的钱还不够支付一个月的俸禄,章献太后很担忧这件事,命令吕夷简、鲁宗道、张士逊与李谘等人筹划这事。李谘说:“原来的法律规定商人到陕西边境纳粮,结算茶叶、犀角象牙和缗钱,给的虚价是实钱的多倍,商人只要出十四文钱,就可以得到官府百文钱。”李谘请求变法用实钱纳粮,实钱售茶,粮食、茶叶与犀角象牙、缗钱这三样相互之间不得分贵贱。规定实行之后商人果然失去了丰厚的利润,于是到处都在埋怨指责李谘。李谘以疾病为借口多次请求出京任地方官,后改任为枢密直学士、掌管洪州。李谘离开京城几个月后,御史台的负责审问的官员王举、句献等人勾结商人,购进了很多慈州的明矾,恰好根据茶法不计算亏损虚费的钱,假称增加赋税百万缗,来企图得到朝廷的恩赏。李谘因失察的罪名而撤职。过了很久,任命为给事中、掌管杭州,那些倚仗祖上的荫功行无赖之事的官家子弟,李谘对他们全部施以杖刑,境内一片安定。回京以后,主管三班院,后来因为推举官吏犯罪降为左谏议大夫。后来提拔为尚书礼部侍郎,又任命为枢密副使。几个月后,李谘父亲去世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后复职,转任户部侍郎、知谏院事。这时榷茶法渐渐损坏,朝廷于是下诏让李谘、蔡齐等人重新商议这件事。李谘因为从前由于变法获罪,坚决推辞不答应,没有被准许。朝廷于是恢复使用李谘改变的法规,内容详细记载在《食货志》里。    李谘本性能明确分辨是非,能完备的了解谋身治世之事,他处在繁琐的事务和突然的变故当中,但处理起来总像很悠闲的样子,属吏不敢欺骗他。在枢密院的时候,专门致力于废除胡乱的赏赐,抑制下面图恩赏的侥幸心理,人们认为很称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8651/242250983666.html

更多阅读

周书・李贤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尝出游,遇一老人,须眉皓白,谓之曰:“我年八十,观士多矣,未有如卿者。必为台牧,卿□勉之。”九岁,从师季业,略观大旨而已,不寻章句。或谓之曰:“学不

三国志・魏书・李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

宋史・林广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林广,莱州人。以捧日军卒为行门,授内殿崇班,从环庆蔡挺麾下。李谅祚寇大顺城,广射中之。夜过洛河,夏人来袭,广扬声选强弩列岸侧,实卷甲疾趋,夏人疑不敢渡。尝护中使临边,将及乌鸡川,遽率众循山行

声明:《宋史·李谘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为网友阿男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