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后这位中将专门来到武汉看望罗厚福。但当这位中将看到曾经的老领导还是位大校时,真有点想不到。
1955年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发布主席令,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勋章奖章条例》以下简称〈授勋条例〉。〈授勋条例〉规定,一级八一勋章授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师级以上干部;一级独立自由勋章授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旅级和相当于旅级以上的干部,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时的支队级和相当于支队级以上的干部,1945年9月2日前在八路军、新四军中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中相当于军级的纵队和新四军师级以上干部;一级解放勋章授予解放战争时期的军级以上及其相当干部和直接领导原国民党军队一个整军以上起义有功的人员。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有143人:
其中有共和国10位元帅、人民解放军10位大将、47位上将、59位中将和15位少将。
就是说有10名上将、118名中将、787名少将都未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殊荣。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的罗厚福于1957年6月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在全军唯此一人。
这就出现问题了,明明可以授予中将军衔的人,为何偏偏被授予大校军衔?罗厚福在某些方面肯定出了问题,而且严重影响到他的军衔晋升。
我们现在看看罗厚福的阅历。
罗厚福(1909年—1975年),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本地赤卫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东北道委第三路游击师连长,特务营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营政治委员,中共河南光山县区委书记、县委书记,鄂东北道委第三路游击师师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黄安县区委书记,新四军第六游击大队大队长,豫鄂挺进纵队第一团团长,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旅长,特务旅旅长,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江汉军区副司令员,鄂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原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湖北军区孝感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副参谋长,军区干部部部长,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75年5月19日,罗厚福生命已经到了最后关头。罗厚福眼神是那样的混浊与迟钝。他有点不甘心。他还在想不通。想不通什么呢?

1951年,罗厚福受到了行政降职与党内警告处分。为什么呢?原因有二。
一,罗厚福任军分区司令员,军分区按照罗厚福的命令,自办工厂,他号召干部们拿出自己的钱做垫资,工厂盈利后,每个干部又得到了利息。
二,战争时期一位保长曾舍身忘死地掩护过我们的许多同志,为革命做出了贡献,解放后当地政府不明情况,要严惩他。保长找到军分区,罗厚福说,人家对革命作过有益的事情,共产党不能忘记,在他的提议下,组织上安排那个保长在烟厂当了工人。
结果,他检讨了十多次,大会斗争,小会批判。但就是过不了关,结果受了处分。他想不通,而且二十四过去了,处分依旧在,现在生命都走到了尽头,他能够想通吗?
这应该是罗厚福被授予大校军衔的直接原因。
《大别山的儿子》一书中,有一篇文章名叫《中将的军礼》。当年,这位中将是罗厚福的部下,是通讯员。一次在战斗中罗厚福同志执意要回去看看还有没有活着的战友时,在尸体堆中背出了这位小通讯员。这位小通讯员1955年成为开国中将,成为大军区的领导。这位中将专门来到武汉看望罗厚福。但当这位中将看到曾经的老领导还是位大校时,真有点想不到。
好在,1961年,罗厚福晋升为开国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