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北京的春节》教案

导读:爱华网网友为您分享以下“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北京的春节》教案”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aIhUaU.com的支持!

北京的春节

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腊月、展览、翡翠、万象更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重点)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难点) 教学准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北京的春节》教案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积累:

春联: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2、板书课题、读课题。“北”啊,右边在写的时候,稍微高一些,会更好看。节字请大家注意,它的最后一笔,咱们如果留出一个小尖儿,会更好看一些。咱们一起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腊月、展览、翡翠、万象更新”等词语。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3、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初步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三、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引领自学,质疑合作

师导入:同学们有信心完成目标吗?就让我们走进字里行间,一步一步的来吧。请看:

出示自学指导(一):

1、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把这些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分钟)

生自主学习,师巡视。

2、精讲释疑,训练点拨

(1)、 检测课前预习:

腊月、展览、翡翠 下旬 熬夜 蒜 醋 掺和 娴熟 板栗 元宵 风筝 饺子 拌嘴 万象更新 截然不同 各形各色

a、带音我会读。齐读—指名读,纠音—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b、去音我会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d、我会写。"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竖不能和下面的一撇连成一笔;"醋"字的左边不能写成"西"。

e、听写。纠错。

f、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们都要知道,待会我们再一起在具体的句子中理解它们。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领自学,质疑合作

出示自学指导(二):

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思考:

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依次写了哪几个日子?其中略写了哪几个日子?详写了哪几个日子呢?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5分钟)

生自主学习,师巡视。 2、交流反馈:

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谁来说说?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北京的春节为什么给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谁来说说? 师:是啊!美好的事情总是能够让人印象深刻!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依次写了哪几个日子?

生:腊八节、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

师:其中略写了哪几个日子?

生:腊月二十三、正月初六和正月十九。

师:详写了哪几个日子呢?

生: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

师:你发现作者在写这篇课文时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生: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生:有详有略。

师(板书:表达特点 以时为序 有详有略):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呢?谁知道?

生:这样表达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

序,课文重点描写了“腊八节、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这四个日子,其中你最喜欢哪个日子呢?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腊八节→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时间顺序)(详略得当)

七、课时作业:

一、给下列词语标上拼音。

间( )断 铺( )户 掺和( ) 分( )外 初旬( ) 寺观(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分外—( ) 闲在—( ) 庇佑—( ) 光景—( ) 开销—( ) 酬劳—( )

三、形近字组词。

醋( ) 熬( ) 饺( ) 筝( ) 腊( ) 傲( ) 较( ) 挣( ) 已( ) 饯( ) 宵( ) 眨( ) 己( ) 钱( ) 销( ) 泛( )

四、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春节( )很快乐,( )一眨眼功夫就过去了。

2.( )除夕之夜要守岁,(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3.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玩耍。

4.北京( )城市,( )它也跟着农民一齐过年,( )过得分外热闹。

5.小孩子最爱过年,( )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玩意儿,( )还可以放鞭炮。

五、将词语补充完整。

色( )双( ) ( )象( )新

灯火( )( ) 日夜 ( )( )

万不( )( ) ( )( ) 不同

六、从课文中找出下面各类物品的名称,写下来。

1.春节食品:( )( )( )( )( )

2.春节玩具:( )( )( )( )( )

3.元宵彩灯:( )( )( )( )( )

第二课时

课前积累:

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喜欢童谣吗?:谁来说说这首童谣讲的是什么事儿?

一、导入新课 童谣讲的就是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同学们,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谁来说说?课文重点描写了“腊八节、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这四个日子,其中你最喜欢哪个日子呢?为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魅力。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三、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引领自学,质疑合作

出示自学指导(一):

现在请同学们好好研读春节中你喜欢的日子,了解一下北京人在这个日子里有哪些风俗习惯?并且还要划出其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想想好在哪里?你能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做好批注。

(时间:6分钟)

生自主学习,师巡视。 2、交流,反馈

腊八节:

1、北京人在“腊八节”这天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呢?为什么要这样过?

生A: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请你们从文中找到这个句子。老舍先生还是怎么介绍腊八粥的呢?

出示句子1: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①你们认为这个句子写得好吗?(好在作者把腊八粥比作一个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我体会到熬腊八粥用的材料很多,多得就像在开展览会。我还体会到农民获得了大丰收)

②读出自豪、高兴的心情。

③明明是粥,可是老舍先生却说“这不是粥,而是一个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真是太有意思了。由此我们感受到老舍先生不仅是位语言大师,而且还是位幽默大师呢!(在“语言特色”后面板书:幽默风趣)

出示句子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①你们认为这个句子写得好吗?(好在它把腊八蒜的颜色写得很美。)

②你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③读到这里时,你眼前似乎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除夕:

出示句子1: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①这是一种怎样的热闹呢?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吗?(红红火火的热闹)。

出示句子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①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热闹呢?谁来说说?(通宵达旦的热闹)

出示句子3: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①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热闹呢?谁来说?(这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 出示句子4: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守岁”如何理解?为什么要守岁呢?知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初一:

你能具体说说北京人都是怎么过初一这天的吗?

过元宵节:

1、比起除夕来的确显得悠闲而详宁一些。大家就是在这样一种温馨而详和的节日气氛中过了一个喜庆而美好的初一。初一过去,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北京人又是怎么过元宵节的呢?谁来说说?(元宵这天,北京人要观花灯,吃元宵。)

2、作者侧重写了哪个方面?(侧重写了“观花灯”。)

老舍先生不但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有详有略的处理,而且在一个段里面也是详略得当的。这样使文章的重点显得尤其突出。元宵节这天,“观花灯”是一个重要内容,所以作者进行了详细描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写灯的这部分内容。

3、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对灯进行描写的?(作者是从灯的数量和灯的种类这两方面来对灯进行描写的。)文中哪些词体现了灯的数量多?哪些词体现了灯的种类多?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8951/27273418694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北京的春节》教案》为网友别跟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