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夫秘籍:好老公养成术!
——想要会做家事的另一半,女人一定要改的三件事
撰文者Chao-Yi Lin
以同理心养成家务分担的习惯
我与先生两人一向都是平均分担家务,谁在家看到脏衣服满了就顺手洗衣服,谁看到冰箱空了就顺便采买,谁放假或早下班就准备当天晚餐,另一个人准备水果或洗碗。因此我从来也不觉得做为职业妇女有多困难。
直到某次,一位荷兰友人因与太太分居暂住在我们家里两个礼拜,我才体验到下班回家还要负责所有家务的职业妇女有多辛苦!友人的家庭分工属于传统「男主外女主内」,他负责赚钱,家里有太太张罗一切大小事物,他不需要(也不会)煮饭洗衣,因此这两个礼拜下班后我需要考虑做什么晚餐、采买、煮菜、洗碗,还要不时提醒该洗衣服了。
我发现这不只是身体的累,更是精神上的压力,本来下班后应该可以放松的时间,身边却随时有一个人需要被照顾。此后我更感激自己的先生会帮忙分担家务,也才知道做为职业妇女在工作外,若是仍需要负责家中全部家务,会是多么辛苦与厌烦。
因此写下这篇文章,建议职业妇女尽量寻求另一半支援家务,我相信这种改变能使家庭关系更健康,至少对我满有用的。(如果你是下班后要包办家务的男性, 也可以对调性别来看这篇文章)
好老公养成术秘籍
期待改变另一半其实有点缓不济急,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用以下三点检视自己:
是不是个「没我不行」的救世主?
很多女人因为传统窠臼,认为包办家事是应该的,或是觉得「我不做还能怎么办? 老公又不会做」,这只会让妳的担子越来越重,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受不了而一次大爆发。妳要提出需要协助的讯号,或是直接要求先生帮忙

「今天你帮忙倒垃圾好不好?」
「我在忙下一道菜,这个鸡肉你帮我切」「你先把衣服拿去洗吧,等一下我来晒衣服」这些是我与先生平常互相沟通的方式,当超过自己负荷的程度(身体或精神上),很自然的开口寻求另一半支援,因此不会累积受委屈的负面情绪,此外夫妻俩人对彼此的同理心是关键要素,能体会对方需要协助, 也乐意给予支援。
常对对方泼冷水?
很多人习惯一开口就是泼冷水,这对亲密关系有害无益,妳需要练习在每次开口前多琢磨表达的方式,到后来受益/受害的也会是妳。某一次我与先生逛街,他想要买一本中菜食谱,我当时脑袋里直觉想着:好贵的食谱…。买了会看吗?这些食材这里也很难找吧!」
等等负面的看法,但多想一下之后决定不要说出口,不要泼冷水浇熄先生对煮菜的兴趣。之后证明,先生因为兴趣越煮越起劲,能自己独自做出一桌道地中菜或是整套圣诞大餐,我们常邀请公公婆婆来吃饭,他们很高兴的说「喔~我从不知道我儿子这么会做菜!」反过来说,如果收到老公送的花或礼物后都是用 「不要再花钱买这些东西了」或是「你吃错什么药做了什么事啊?」这类话作回应,当然是对着一腔热情泼冷水。
这些话说出口以后,很可能妳让自己从此失去被取悦的机会,到时候只能回头羡慕别人能收到来自老公的惊喜。建议改为先给予正面回应,再表达妳所考量的点,最后提出解决方法。譬如:谢谢!虽然这个月我们有点超支了,我们再想办法补回来,下个月省一点就好。
容易抱怨挑剔?
请用看小孩开始练习走路,鼓励又兴奋的心态看待开始学习做家事的老公。我想大家不会看到刚学走路的小孩跌到了开口就骂「怎么这么笨,连走路都不会走!」大概就是这样的心情。
这点是我从先生应对的态度上学到的,有一天他准备清理瓦斯炉,我赶紧告诉他「我昨天才清过了!」。从先生脸上很勉强的笑,就知道他觉得我做得不够好,但没有挑剔嫌弃,他反而幽默的说:「妳应该不介意我再擦一次吧?!」因此当下没有不愉快的气氛,我也马上了解他的标准,下次便会注意。
后来我与妈妈提到这件事,「这么好!要是是我看到一定会唸妳至少五分钟!」而我也老实跟我妈说「要是帮忙做事还要被唸,下次我一定不会想再碰了。到时候妳又抱怨我都不帮忙, 其实不也是自己造成的吗?」
给重要的另一半
如果你单身,可以试着用销售的角度切入,「自己」这个产品在「配偶市场」上的独特卖点是什么?
越来越多女性有经济独立的能力,也有很大部分女性希望结婚后仍继续留在职场。不要怀疑,愿意分担家务的男性很容易凸显「体贴好男人」的卖点而变成抢手货。
「如果有一天男人普遍都愿意做家务,那不就不再是独特卖点了?」
没错阿!如果大部分男人都愿意分担家务,你没办法因此被凸显成抢手货,但反过来说,这时候你还不跟着产品升级,最后很大机率要被市场淘汰。
如果你已经结婚了,请参考我一位人称为「贴心好老公」朋友的坦率心声。
「我不喜欢做家事啊,我只是认清这是我必须做的!」
从他二十岁离家在外工作开始,洗衣、采买、打扫房间都必须自己来,婚后他以一样的心态负责一半的家务,而不是就把家事丢给一样需要上班的老婆。我认为这段独立生活的经验是让男人开始做家事很关键的因素,否则很可能住在家里习惯有老妈负责打扫煮菜,结婚后搬出去住就无缝接轨让老婆处理所有家事。请认清
职业妇女同样要上班,和你一样时间有限,分担家事不是「帮忙老婆」,而是「本来就必须做的」。
有你的帮忙与支援,让老婆有时间可以喘口气,缓和情绪,这会是解决家庭紧张气氛的良药。
除了责任,也把陪伴小孩当成享受
某天我在FB上看到荷兰朋友的生活记录,他们五岁大的儿子今天玩「模拟爸爸」的游戏,小朋友胸前背着洋娃娃,推着玩具娃娃车。看到这张照片,我终于了解为什么我在荷兰身边很少看到严父形象的爸爸,绝大部分看到都是对儿子女儿又亲又抱,与孩子的亲密互动不输妈妈。
我发现最根本的差异:传统上我们把亲子关系当作「义务与责任」,为了孩子,努力工作赚钱存钱,担心没钱让小孩补习,期待以后能为孩子留间房子,过好的生活。因此努力工作赚钱的爸爸(或妈妈),即使忙到完全没时间参与孩子的成长,最后也心安的跟自己说「我做到了当爸爸(或妈妈)的义务」。
在荷兰,亲子关系是责任,但也是权利跟享受。
常会听到同事需要排开工作「因为今天是小孩生日」
「因为答应小孩今天要去海边玩」
不用太担心同事老板的眼光,是理直气壮地争取亲子相处时间的「权利」。当然还是会有需要工作优先的时候,但绝对不是工作凌驾家庭,需要赚钱就必须牺牲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而亲子相处时间是放松、有趣、享受的,我认识许多即使身为大老板,也不会为了赚更多钱把全部时间排满工作,尽量晚上回家吃饭,周末陪小孩去打球、骑车。对他们来说,与孩子相处是不可或缺的生活调剂。
我自己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两种观念上的差异。
我与先生正准备迎接第一个小孩出生,在讨论应该如何安排照顾日程时,我妈妈提议到「你们夫妻俩都要上班,荷兰托婴又很贵,荷兰公公婆婆又不愿意全天候帮你们顾小孩。不如我帮你在台湾养小孩到两三岁好带了,你们再带他回去。」我爸爸就是传统努力赚钱养家,长期在外地工作,而由我妈妈负责照顾一家老小,因此对于我妈来说,这是个很贴心又很实际的建议。
但我先生简直不敢相信岳母是认真的,「那为什么生小孩?这样我们就看不到玩不到了!」对他来说养小孩绝对会是辛苦的责任,但同时也是非常期待的有趣经历,这权利怎么可以被剥夺。
减少牺牲奉献的心态,适当地寻求另一半支援
亲爱的职业妇女们,如果觉得自己被家庭与工作忙到蜡烛两头烧,妳需要让自己轻松喘口气。试着把亲子相处时间当作享受,少一点「牺牲奉献」的心态。
另外不论是职业妇女或全职家庭主妇,有了另一半的支援与分担,才能生活得更有活力。建议妳与另一半沟通,想办法让先生了解,他不是只有赚钱养家的功能,陪伴照顾小孩更是他的「权利」,他也需要享受到与孩子互动的珍贵时光!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