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太极拳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详情介绍

【导读】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太极拳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详情介绍。

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太极拳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详情介绍

    太极拳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详情介绍

    历史来源

    河洛文化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武术之乡

    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位于温县城东六公里的清风岭中段。村南隔黄河相望有虎牢关、伏羲台、河洛汇流处等。距陈家沟

    西北不远处有道教圣地阳落山“二仙庙”,西南一百公里处有少林寺,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与儒教文化都在这里汇集,形成了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厚重的中原文化。

    明朝初年,陈家沟陈氏始祖陈卜从山西移民到此,便带有家传武术。这里沟壑交错、兵匪出没,经常骚扰百姓,为了保卫桑梓,村里成立了武学社,陈家沟人习武成风。这里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厚重的汉族传统文化对陈王廷创编陈氏太极拳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王廷(字奏庭,1600~1680),陈家沟陈氏第九代人,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明武庠生,清文庠生。其祖陈思贵,任陕西狄道县典史;其父陈抚民,曾任征士郎,均好拳习武。

    陈王廷自幼勤奋好学,昼练武,夜习文,不但深得家学真传,出类拔萃,而且熟读诸子百家,学识渊博,文武兼备,精于拳械,功夫深厚,有超人的轻功绝技。年轻时走镖山东一带,扫荡群匪,匪寇闻“名”丧胆。晚年,陈王廷隐居乡里,以《黄庭经》为伴,潜心研究易学,收集整理民间武术。他理根太极,秉承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生克之理,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将众家武术之长融汇合成,加上自己平生习武所悟,融中医经络学与道家导引吐纳术为一体,创编了一种刚柔相济、阴阳互化、变幻莫测、威力无比的武术拳种——“太极拳”。

    陈王廷所传授下来的有五路拳、五路捶、108式长拳,双人推手和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其中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更具有前所未有的独特风格。

    步入赵堡镇,就犹如步入了太极文化的圣地。这里有令人敬仰的太极拳历代宗师纪念馆,有响誉国内外的中国太极拳博物馆。

    1982年,因为太极拳的影响,国务院确定温县为“甲级对外开放县”;1992年11月,国家体委命名温县为第一批全国“武术之乡”;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太极拳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6月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温县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并在温县建立“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2007年7月31日,中国武术协会命名温县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2008年8月20日,中国政府启动太极拳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2010年4月,温县被世界华人华侨社团、中华文化促进会、国际休闲经济促进会联合授予“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荣誉称号;2011年9月,温县与河南登封、河北沧州一起,被评为“最受全球网民关注的中国武术之乡”,且名列榜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9251/676551521438.html

更多阅读

魔术的起源和发展 魔术的起源与分类

品牌心理博士、演艺心理专家郭涛给魔术的定义是:“依靠灵活运用光、声、电等物理和化学的多种科学原理,用奇特的艺术构思,表演者以迅速敏捷的技巧或特殊装置,造成种种变化多端、离奇巧妙的表演景象,让观众感觉神秘莫测、妙不可言、身心

芭蕾的起源和发展 芭蕾的起源

芭蕾的起源  ★芭蕾的产生五百年前,意大利产生了“宫廷芭蕾”,是芭蕾最初的雏形。后来发展成各类庆典和迎接外国贵宾礼仪的一部分,被欧洲各国宫廷所吸收。在法国,芭蕾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国王带头跳舞,大臣们争相学习舞蹈,一时成为欧洲

声明:《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太极拳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详情介绍》为网友漫步巴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