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答道:“幼儿园。”
“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看,世界有名的学者,他认为学到了对他最有用东西的不是大学,也不是科研所而是幼儿园。因为在幼儿园里他养成了合作的习惯、思维的习惯和健康生活的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意间表现出的自然行为。习惯和习性不同,习性是先天的,是与生俱有而且不可改变的东西。而习惯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通过培养达到的东西。习惯有多种,有卫生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阅读习惯等等。习惯又可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当然,无论什么习惯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要让孩子有一个好习惯,就要从小培养,千万不要等孩子长大了、等孩子的坏习惯已经养成了再进行培养、纠正,那个时候费的事可就大了。

从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个近似规律的东西:那些学习好,成绩拔尖的同学,几乎无一例外地养成了专心、有计划、有条理、会总结的好习惯。不管这个学生的性格如何,不管他是开朗活泼的,还是斯文沉静的。有的学生很活泼,玩起来也很疯,但一坐下来学习,他就变得很投入、很专心,这样的孩子学习效率就很高。
案例:我有个考入北大的学生叫黄健荣。他活泼开朗,喜欢体育活动,特别喜爱篮球和足球,是学校足球队队长。只要是课外活动时间,你总能看到他在球场上奔跑。和那些死用功的学生相比,他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最多是别人的五分之四。但就是这样一个被体育活动占去很多时间的学生,他的考试成绩却是最好的。很多同学都很惊讶,为什么他不是特别用功,也不是最聪明的那个,学习成绩却总比别人要好?
一次我和他聊天,问他在学习上有什么诀窍,让他把自己的经验给大家传授传授。他笑了,他说:“其实也没什么诀窍,就是玩的时候开心地玩,学习的时候专心地学就行了;再就是每天起来的时候先盘算一下,今天要做哪些事?复习哪些东西?做作业前,先把书和笔记看一遍,回忆老师主要讲了些什么,然后再做题。晚上睡觉前也是大致回忆一下,今天主要学了哪些新知识、新题型,哪些题是一个类型的等等;还有就是为了节约时间,课堂笔记就记在书上,解题思路也都在书上,所以复习起来就容易。还有就是在自己感到脑子转不过来的时候,就不要死学。有时候一个题我再怎么想都想不出来,但我打一场球后或者打球的时候,突然就有解题的思路了,这就是我喜欢打球的另一个原因,这些习惯都是小时候爸爸妈妈教的……”
看,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只要你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可是,现在有部分家长,想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却不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培养。一味地让孩子学习、学习,用功、用功,却不去培养孩子思考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这样的学习就比较盲目,收效就不会很大。
还有一些家长,只强调形式上的学习,却不强调效率两字。明明孩子已经学得头昏眼花了,还不让孩子休息、不让孩子去玩;电视上放着孩子喜欢的球赛,孩子的心思明明已经跑到电视上去了,却还要把他关在书房。你想想,这样的学习能有效果吗?不但没有效果,而且会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恶,养成学习时分心的坏习惯,对他今后的学习非常不利。你还不如让他去玩,让他看电视,等他玩够了、看完了再回来学习!这样才能养成一个玩的时候开心地玩,学的时候专心地学的好习惯,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说到培养专心、高效学习的好习惯,做家长的还应注意,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扰他。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一会儿送个苹果、一会儿送杯牛奶、再一会儿让他休息;也不要问东问西,更不要坐在旁边给孩子扇扇子。
我觉得,适当提醒孩子注意休息是可以的,至于苹果、牛奶、扇子等事情你千万别做!他饿了自然会吃,渴了自然会喝,千万不要因为大人的关心,影响孩子的思路。当然还要注意,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把电视声音开得很大,更不要和一帮朋友喝酒、打牌。你想想,你这边这么热闹,孩子怎能静下心来学习呢?
上面讲了学习习惯,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所以,在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时,还要注意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合作习惯、思考习惯、卫生习惯等等。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爱干净,讲卫生是从小孩到大人都知道的,做得也很好,我这里不说。我要说的是我感觉普遍欠缺的劳动习惯、合作习惯、思考习惯。
我曾问过我的学生,回家自己洗衣服,帮家长做家务的不到50%。很多学生说:“我家有保姆,洗衣服、做家务都是她的事,我要自己洗衣服、做家务要保姆干什么?那样我也成保姆了!”还有的学生说:“妈妈很勤快,所有的家务全自己做了,根本不要我插手,她只要我搞好学习就行了。”还有同学说:“不是我不做,而是没什么事做,别说让我洗衣服、做家务,连刷牙的牙膏我妈都给我挤好了……”
看,正因为有了这些勤劳的妈妈,没有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甚至觉得劳动是下人干的事,才出现了孩子在学校打扫卫生的时候,很多同学溜边耍滑的现象,才出现了分配做事多一点都不行,让孩子干活比上刀山下油锅还要难过的现象,才出现了因为不会叠被子、不打扫宿舍被老师批评而赌气退学的现象,才出现了上学时,父母提着书包、行李而孩子空手走在旁边的现象。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三口之家,家里没什么事,也舍不得让孩子做事,没有培养过孩子劳动的习惯,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你想: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场合,一个勤快能干和一个懒惰自私的人,哪个更受人喜爱?哪个更容易成功?除了懒和不会做事之外,自私、不合作、不思考是这一代孩子的明显缺点。当然也不能全怪孩子,孩子是产品,家长才是生产者、设计者。
很多家长除了不让孩子做家务,也不让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一天到晚光让孩子学习。在家里除了学习,孩子几乎无事可做。我们的家长把孩子像皇帝一样供奉着,有好吃的,让孩子一个人吃;有好喝的,让孩子一个人喝;有什么好穿的、好玩的,只要条件许可,第一个享受的必定是孩子!这还不算,在孩子外出的时候,哪怕只有几天,也要从头到脚包装一遍,还要大包小包准备许多东西,然后千叮咛、万嘱咐地说上若干。
这样久而久之就给孩子养成了自己优先、特殊、凡事都要受照顾的不正确思想,而且还养成了孩子孤傲、自私、不善于与人合作、不善于与人分享、缺乏生活能力的坏习惯。当他带着这些缺点步入社会,在与自己家庭以外的人交往时,他的缺点就会表现出来,就会招人讨厌。而习惯了特殊照顾,特殊优待的他们,怎么能够忍受这样低人一等的待遇,于是就会与人发生冲突,或者自己发生一些心理问题,严重的还会走向极端,甚至精神分裂、自杀、伤害他人!
所以我觉得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甚至比单纯让孩子学习重要得多。好的习惯,是孩子享用一生的东西。就拿我个人来说,我很平常,有很多缺点,但我有两个优点:一是爱思考、想了就去试、就去做的习惯;另一个是阅读的习惯。
前年《谁教坏了孩子》出版后,很多人都不理解。一个理科老师为什么能出这样的书?而且惊讶:一个理科老师的作品语言这么流畅?
其实,对这件事我也感到意外,我并没有什么写书的打算,只是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萌发了写书的念头,报着试一试的心态,结果真的写成了、出版了,且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这些看似偶然的东西,细想起来还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从小养成的凡事想了就做的好习惯。
记得小时候,我母亲常教导我们兄弟姐妹:“要勤快、要多动脑子,而且想到了就要去做!”很多时候,我们为一些自己感到没把握的事情犹豫不决时,她总是鼓励我们去做,去试一试。她经常讲:“做了才知道行不行,你想到了不做就会后悔,你试了不行也就算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正是在母亲的引导下,我养成了“想到了就去试一试”的习惯。在这一习惯的支持下,我完成了很多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出书仅是其中之一。至于说我的文章语言流畅,这又得益于我喜欢阅读的好习惯。我是《读者》的忠实读者,20多年从不间断。不管多忙《读者》是每天必读的书,读得多了,自然会受一些影响,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嘛。好了,说了一些题外话,我们还是回到正题来,继续说早期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习惯的事情。
长话短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愿我们每一位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初期,重视孩子习惯的养成,也愿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养成好的习惯,成就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