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3号,中午结束了在湘阴县城的参观后,经过南泉寺,沿“石沙线”一路向南走大约14公里就到了?X064,然后右拐上X064前行1公里就到了柳庄。现在这里已经建起了一座“柳庄旅游区”。
一进大门就看见这个“克家不私”的匾额。
反而介绍了这个“左公寿匾”的来历。
这边墙上还挂着左宗棠的一些名言。
看样子柳庄将来还要扩大。
再往下走就是“归云亭”了。
远望柳庄。
柳庄正门。门票30
进到院子里。
典藏阁门前挂着的牌子上对柳庄进行了介绍。1843年,左宗棠用教书所得积蓄约九百两白银在柳家冲置田70亩,并亲自设计建造了一座占地4亩多、有48间房屋的砖木住宅,因挚爱柳树不折性格,起名“柳庄”。从建成入住到1857年迁居长沙,左宗棠在柳庄居住14年。
从这里开始参观。
这种双门的结构还比较少见。
进门的左手边陈列着一些农具。左宗棠在柳庄期间,除研习农事、钻研农桑外,还广泛研究天文、军事、历史、时事,“读破万卷”、“心忧天下”,通晓治道,通观国事,为其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奠定了深厚基础。并自号“湘上农人”。
存朴阁是柳庄里唯一的两层建筑。
里面现在的布置像是左宗棠的书房。
这幅“左宗棠率部收复新疆的战斗场面”的画可太不专业了!明明是秦国统一六国的战斗场面!
放大了就看清楚了。
这里是他家子弟们上学的地方。
这里还陈列着一封王震当年读了《左宗棠评传》以后对左收复新疆的历史功绩作出的高度评价。但我个人觉得这是明着抬高别人,实则是为搞高自己。
这几个木制建筑构件是当年柳庄留下来的原件。
这是他家的梳妆盒。
这种银元原来也跟左公有一些关系。
连这个笔架也是左公用过的。
养真房是左公次子的卧室。
这个东东让我想起了封建社会官员们盘剥老百姓时所用的“淋尖踢斛”。
这种皮质木屐在我们湖南农村是很常见的雨具。
养正房是左的长子的卧室。
这是左的父母。
这就是左公的后房了,“湘上农人”的匾额高悬门上。
正堂。
左边是存俭房,是左公收下当妾的张夫人与左公的卧房。
这是左公与周夫人的卧室了,想来在封建社会女人们的性观念还算可以的,居然能容一个丫鬟居侧室,还是主动要求老公这么做,真是无限敬仰!
再来看左公四个女儿们的“仁风小院”。

茶室。
最后来到了北面的杂屋和谷仓。
在茶室里跟一位守院的老人扯谈。他告诉我这里现在是一个开发商在经营,现在所看见的老房子都是后来新建的。现在这里的游客也比较多,团队门票只比零客票少5块。他还告诉我这房子的一些老构件在周边的一些农户家里,只是他们在重修此处时没有去找了。
出来是一大片的荷塘。
发现一只大鸟,不知何名。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