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方面:
1、相机:拍摄大场面的红叶景色时,用120相机最好,在拍红叶特写方面,135相机则更为方便,傻瓜最好是备有变焦功能的;
2、镜头:最好配有广角及长镜头,广角可以表现枫林壮丽的景观,长焦则可以用来拍枫叶,特写或拍枫林的层次感;
3、附加镜片:偏振镜必不可少,它可以很好地消除杂光,更好地还原红叶的色彩,而且还能达到加深蓝天白云的目的。
技巧方面:
1、拍摄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测光的方法,如果蓝天白云所占的范围比较多,就得补偿1.5-2级;
2、在取景方面,最好能选择阳光灿烂的角度,藉着光线透过层层叠叠的叶片轻轻泄下的光影,颇能制造罗曼蒂克的气氛;
3、枫叶美景以红橙黄三色为主,在摄影时首先要注意颜色的搭配,服装是其中配色的关键,所以最好避免穿与枫叶同色的衣服,而改穿对比色,例如蓝色、绿色等,白色亦可,如此拍出来的照片才能明显将人物与风景各自突出。
角度
拍红叶构图时宜选择局部红叶作为被摄体,最好靠近红叶拍摄,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选择适当的摄影位置与角度--要从不同的摄影位置和角度去看被摄体,看看到底在哪个位置和角度红叶显得最鲜艳漂亮,反复对比后再确定摄影位置与角度。
靠近红叶拍摄时要注意镜头里红叶的形状,如果红叶边缘部分对着镜头,叶片是呈重叠状的,不能展现红叶美丽的形状,所以镜头最好对准红叶正面,这样不仅能清晰地表现6--8片红叶的美丽叶形,而且叶片颜色也比较鲜艳,这一点是在选择拍摄角度和构图时特别需要注意的,在红叶密度很高的地方横画幅拍摄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否则画面中的红叶互相重叠,密密麻麻,杂乱而无重点。
如果拍红叶树冠,要选择树冠和枝条形状整齐漂亮、树冠本身明暗差和色调层次丰富的作为被摄体,同时要注意画面的色彩平衡。画面中如果是单一色的红叶非常单调,最好以红叶为主体,在画面适当位置配以少量绿叶和黄叶及为衬托,画面才显得丰富多彩。要达到这个目的,拍摄时只要稍为移动一下摄影位置,或改变一下摄影角度,就能把绿叶或黄叶纳入画面。晴天拍红叶,在顺光条件下红叶的颜色显得很鲜艳,构图时需要注意在画面上方把蓝色天空纳入画面,蓝色天空和红叶组成的画面显得非常鲜艳明快。
天气
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拍摄的红叶画面效果是不同的:如果在强烈阳光照射下拍红叶,由于漫反射的影响,叶片会显得发白,后面还会出现讨厌的阴影。此时拍摄,一般很难表现红叶的美丽色彩,这时必须在大片红叶中仔细寻找反射光少、颜色鲜艳的局部作为被摄体,这样才能拍出理想的画面。
晴天最好利用逆光拍摄,用逆光透过光拍的红叶显得特别漂亮。构图时需要注意背景的处理,最好选择黑色或深色背景来衬托明亮的红叶,使之在画面中特别突出,画面也具有立体感。(记住这句口诀:拍树叶顺光不如侧光,侧光不如逆光。)
阴天和雨后也是拍红叶绝好的时机。阴天雨后的红叶不仅色彩显得稳定,而且雨后红叶表面湿漉漉的,色彩格外鲜艳夺目。这时如果所物色的被摄体颜色不那么鲜艳的话,可以寻找较暗的背景来衬托它,这样红叶的色彩就会提升。
阴天雨后拍红叶,首先要物色色彩鲜艳、形状美丽的红叶作为被摄体,然后从摄影位置稍为向后移动几步,用远摄镜头从取景器里截取红叶颜色最鲜艳漂亮的局部进行拍摄。构图时需要注意不要把白色天空纳入画面,否则白色天空在画面内会喧宾夺主。另外还要注意控制好曝光量,如果曝光过度,就不能恰如其分地表现红叶湿漉漉的形态,最好略为欠曝来提高画面的饱和度。

背景
把画面中的红叶拍的较大时要注意主体与背景之间的颜色搭配。最好以虚化为不同暖色调的景物和虚化后的绿叶为背景,以烘托红叶的环境气氛。另外,亮度不同的背景也可以把红叶衬托得更加醒目。例如暗背景衬托明亮的红叶、明亮背景衬托颜色浓艳的红叶等。不过拍摄时要注意,避免画面中红叶少而背景绿叶多又比较清楚的构图,因为红、绿色的亮度基本是一样的。也可以选择相同的暖色调作为背景,但背景本身必须有明显的阴暗差,并且尽量虚化。
红叶与背景之间的搭配经验是:
黄色叶:用蓝色或红色作背景。
红色叶:用黄色、淡绿或蓝色做背景。
淡黄和淡红叶:用绿色或蓝色做背景。
灵活运用拍摄现场条件
实际拍红叶时可能遇到不同的现场环境,拍摄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条件。例如红叶位于溪流旁,不妨把溪流也纳入画面,红叶会更加清新。为表现溪流的动感,可以用1秒左右的低速快门。
晚秋时节,秋风扫落叶,地面堆积的大量落叶也是很好的被摄体。为表现大片落叶的纵深感,拍摄时宜用树荫下比较柔和的光线,以广角镜头拍摄,拍红叶时可能遇到风,这时用低速快门拍红叶的动态也非常有意思。强风时快门速度可用1/15秒,弱风时可用1/2秒--1/4秒。
1、拍远景不如拍中景,拍中景不如拍近景
拍远景就容易出现色彩一片,没有细节,枝枝叶叶不分明,没有立体感,也很难有锐度表现,表现力不足;
拍中景能兼顾一些色彩和细节,立体感不突出,表现力仍不足;
拍近景能兼顾色彩和细节,突出局部,突出质感,局部树叶结构、色彩的*,能展现秋叶的魅力,表现力强,正所谓一叶知秋;
2、顺光不如侧光,侧光不如逆光
顺光拍摄,色彩一片鲜艳,缺乏立体感/质感,表现力不足;
侧光拍摄,色彩与光线组合,秋叶表现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轮廓清晰,质感强;
逆光拍摄,色彩与光线组合,光线为主,秋叶得叶脉纹理分明、质感强。树影之间,层叠的树叶,光影的强弱,构成强烈的局部震撼的效果;
3、运用大光圈,长焦距
这是基于照相机的原理所使用的摄影的基本手法。
运用大光圈能清晰前景虚后景,目的还是突出前景,表现局部秋叶的纹路枝理;长焦距是将中远景拉近,景深短也能起到清晰前景虚后景作用,同时运用大光圈和长焦距,可以避免同地形地物的障碍,摆脱空间位置限制,发挥你的拍摄优势;
4、使用三角架、大口径镜头和高感光度:
秋季多风,片片簇簇的秋叶,在风中摇曳,很难捕捉。山沟里小溪边,往往光线忽明忽暗,反差大。要想稳稳地捕捉美丽的瞬间画面,尤其在阴雨的天气,色彩饱和度高,但是光线反差大,总体光线亮度偏低,需要使用三角架;
另外,对付光线不足的风中摇弋秋叶,仅靠三角架还是无济于事,大口径镜头,如1.4、2.0、2.8mm口径的镜头会帮你一定的忙;
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ISO 400、800的高感光度或许更能帮你忙,拍摄局部景象,高感光度颗粒粗的特点不会很明显影响照片质量;
5、最佳的拍摄时间,是早上十一点以前、下午三点以后,因为这时光线柔和,明暗反差及阴影比较小。
6、巧妙安排背景
红叶固然是红叶摄影中的无可非议的主题,色彩鲜艳的红叶也的确是最容易吸引目光的对象,但是如果忽略了背景的选择,再美丽的红叶也会失去光彩。即使是拍摄红叶特写,背景的因素也不容小觑,拍摄红叶风光作品,就更应该注意背景环境的选择和安排。
首先背景的选择应该突出红叶主题,不能喧宾夺主。通过巧妙选取红叶所处的环境,不但有利于衬托红叶,还可以表现红叶与周围环境的有机联系。按照这样的原则选择和安排背景的色彩和明暗,可以创作出戏剧性的红叶作品。
根据选定的背景,适当增减曝光补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背景是比较明亮的雾气,就应该增加曝光补偿,如果是山谷或者岩石等比较晦暗的背景,就应该适当减少曝光补偿。增减补偿的量,取决于红叶与背景的明暗对比和比例分配,使用较大幅度的包围曝光,是获得成功作品的有效手段。
7、和谐的色彩赋予作品生命力
俗话说“草木一秋”。曾经生机勃勃的树叶,在它们即将凋零之际,燃烧着它们的生命,把最后的辉煌奉献给人们。红叶除了给世界带来了美丽,还总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思考。所以,我们在拍摄红叶的时候,往往不满足于平铺直叙地表现它们,而是让它们更加美丽、更加令人感动。
巧妙的色彩搭配,是突出红叶的色彩魅力的有效办法。一般来说,选择与红叶颜色相容性和协调性好的颜色,可以令红叶的色彩更艳丽。为避免喧宾夺主,削弱对红叶主体的表现力,搭配的颜色应该柔和平淡色彩,通常黄色、绿色、白色或淡粉色等颜色都能够与红叶形成很好的搭配效果。尤其是黄色,黄色也是秋天的色彩,黄叶与红叶共生共长的景色非常多见,因此红黄搭配是个不错的选择。黑色也能够使红叶看上去更醒目,以树木、山峰或者阴暗的天空为背景,都有可能创作出激动人心的作品。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搭配色彩,关键是使其处在虚焦状态,形成虚化的背景或前景。通常使用长焦镜头,采用较大光圈,焦点落实在红叶的局部之上。还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避免杂乱的色彩出现在画面之中,选择长焦镜头也同样基于这样的考虑。
8、妥善处理天空的表现
秋季天空清澄透彻,即使有云,也多是高空出现的卷云和层积云,所以人们才有了对秋天的特定感受,“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词语就是这种感受的概括。拍摄红叶的时候,把明显具有秋季特征的天空也融进画面,可以创作出独特秋天风情的风光作品。
恰当的天空表现,可以积极地衬托红叶主题。比如晴朗的蓝天与红叶的反差强烈,可以使红叶看上去更加艳丽,是拍摄红叶时经常选择的天空背景。画面中蓝天所占的比例,往往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晴朗的秋日里,红叶和天空都呈现出极佳的色彩,两者相得益彰,固然可以获得色彩鲜明的作品。如果巧妙地选择秋天特点明显的高空卷云或层积云,则可以拍摄出感情色彩浓烈的红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