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意思是,夏季在此终止。因此“处暑”标志着炎热即将结束,秋凉之意渐生。但是你以为,处暑就等于凉快吗?不不不,“秋老虎”仍然肆虐。处暑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
8月23日迎来“处暑”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因此“处暑”标志着炎热暑天即将结束,秋凉之意渐生。此时节的养生要点在于防“秋燥”,调情志。清淡饮食固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同时还不能忽略睡眠这个重要因素。那么处暑时节在衣食住行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我们又该如何防病呢?下面跟着PCLADY健康编辑一起来了解。
衣:保暖并注意“秋冻”
刚刚转凉时,适当“秋冻”可激发人体防御机能,为应对秋冬季寒冷做足准备。民间有“二八月乱穿衣”说法,说初秋气温不稳定,要随温度变化增减衣服。一般着装以感到凉爽,不觉寒冷为准。由于脐部是人体最易受凉的部位,着凉会影响脾胃功能,出现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因此“秋冻”同时要注意脐部保暖,女性不穿或少穿露脐装。
住:适当多睡一小时可以解乏
炎热夏季里人体出汗多、睡眠少、食欲差、体力消耗大,随着“处暑”节气的到来,暑气消散,气候变凉,人体各系统也从活跃状态转入生理性休整期,人便会感到倦怠乏力,这其实是人体为补偿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体内取得阴阳平衡的一种生理现象。不过,秋乏太过明显甚至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就不好了。
中医理论支持秋季“阴精收藏,收敛神气”的养生法则,适当增加睡眠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而早睡和午休是增加睡眠的最佳方法。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对于年轻人来说,适当增加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减少“秋困”的出现。
(责任编辑:林琼美)
“处暑”的意思是,夏季在此终止。因此“处暑”标志着炎热即将结束,秋凉之意渐生。但是你以为,处暑就等于凉快吗?不不不,“秋老虎”仍然肆虐。处暑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
食:清淡开胃食物为主

处暑之后,气候干燥,少食辛辣、煎炒、烧烤类食品。烹饪时,辣椒、花椒、大料、桂皮之类的热性食材不宜过多使用,避免火上浇油。饮食一方面注意滋阴润肺,宜吃蜂蜜、芝麻、百合、莲子等;一方面注意健脾益气,多吃粗粮、豆类、菌类、山药、红枣等开胃消食的食物。吃生冷瓜果、冰镇饮料避免腹泻。防止秋燥,应及时补充水分。晚上喝一杯蜂蜜水,或吃一个梨或柿子,有助于缓解干燥。
行:适当进行强度较小的锻炼
处暑以后,早晚可进行适当运动锻炼,中午气温偏高,仍要避免室外运动。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不宜晨练一直到太阳当空。锻炼的项目以慢跑、做操、打拳、散步为宜,避免锻炼强度过大,伤到阳气。
处暑防病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不宜急于添衣
“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2. 白天不宜开空调
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3. 睡觉夜寝提示
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责任编辑:林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