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国之间来往中,赠送礼物是很平常的事,可是赫鲁晓夫竟在1954年赠送了中国一枚重达一吨的纯金国徽,这可绝对称得上是大手笔。
而当时赫鲁晓夫送给中国的礼物还不仅仅是这个国徽,还有一火车皮送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的礼物。
赫鲁晓夫如此大手笔是为什么呢?收到礼物后的毛主席又说了什么话呢?
首先我们要先弄清楚,赫鲁晓夫如此大手笔的原因,这还得从苏联的政治斗争说起。
1953年斯大林突然去世,苏联的政局出现了动荡,苏联的高级领导人之间展开了残酷的最高权力争夺,最终赫鲁晓夫取得了胜利,可是此时赫鲁晓夫的地位并不巩固,苏联共产党内,苏联国内以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中,对赫鲁晓夫的认可度,其的影响力,都无法和斯大林相比。
而此时的赫鲁晓夫则迫切需要外来的支持,以提升自己的威望,巩固自己的位置。
所以才有了1954年他大大加大了第一次访华的礼物数量与质量。

而毛主席对赫鲁晓夫的小心思心知肚明,所以收到他的礼物后,只是冷冰冰的说了两个字——“贿赂”。
没错,赫鲁晓夫此举就是在贿赂中国,以礼物来换取中国这个除苏联外最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对他的支持。
而显然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中央要比赫鲁晓夫更高明,也更实际。礼物这个东西收了也就算了,中国还提出了要苏联加大对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援助力度。
在中国的要求下,赫鲁晓夫也是这么做了。
赫鲁晓夫一改斯大林时期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做法,不再卖给中国已淘汰的武器装备,而是改为直接提供苏联现役装备样品和生产技术。
在中国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政府,同意援助中国建设141项重点工程。赫鲁晓夫上台后,不仅继续履行这些援华合同协议,还加大了援助力度,向中国提供了5.2亿卢布的长期贷款,并于1954年又追加了15项重点工程,从而构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著名的“156项重点工程”。
这些重点工程大部分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实施和完成的,实际上只落实了150项,其中军工企业占44项,包括航空工业、舰船工业及兵器工业等。
因为这些援助,使中国用了极小的代价(大概这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币值几十亿吧),就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建立起了比较完整和比较先进的配套的现代国防工业基础,并在常规武器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不过这一次赫鲁晓夫访华时,毛主席还向他提出了让苏联援助中国核弹和导弹技术却被赫鲁晓夫给拒绝了。
可是不久后,东欧出现了反对苏联控制的波匈事件,再加上苏共党内的元老派这时又要求推翻赫鲁晓夫,赫鲁晓夫的地位再次受到了威胁,虽然在掌握军队的朱可夫元帅的支持下,赫鲁晓夫打压了国内的反对派,可是外交环境却未改善。于是他又派米高扬访华,希望中国对他表示支持。
鉴于赫鲁晓夫在政治上有求于中国,聂荣臻元帅提出,应利用这一机会交涉核技术援助,周恩来请示毛泽东后马上做出安排。此次苏方反应异常迅速,赫鲁晓夫不顾军方的反对,决定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技术,以及帮助中国建立核工厂。
同年11月,毛泽东到莫斯科参加六十一国共产党、工人党会议,在大会发言中表示了支持赫鲁晓夫战胜“反党集团”,同时拥护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为首”地位。这不仅为赫鲁晓夫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树立了威信,而且在兄弟党面前也给足了他面子。随后,苏联立即开始履行协议,先后向中国提供P-2导弹和“543武器系统”等技术资料及样品,为中国发展导弹事业奠定了基础。
也就是说,中国的几句表态的话,就利用了苏联国内的政治斗争,换取到了巨大的利益。
可是随着赫鲁晓夫地位的巩固,他在处理和中国关系时再度展现出了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如赫鲁晓夫一厢情愿地想与中国搞“联合舰队”和在中国海南合建“长波电台”,这些都是侵犯中国主权的。
最终中苏走向了决裂,苏联撤走了所有援华专家,这对中国的核武器研究造成了一定影响,赫鲁晓夫甚至讥讽说:“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可是中国人就是不信邪,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西北罗布泊上空成功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赫鲁晓夫随着中国蘑菇云的升起黯然下台。后来,毛泽东风趣地说:“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哦~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