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诸岛的魅力非亲临不能体验
南沙海域的珊瑚种类最丰富、造型最漂亮
透过摄影师的镜头,琼台礁海下蓊蓊郁郁的珊瑚得以清晰呈现。这里珊瑚之茂密、肥美,就像是由珊瑚组合而成的热带雨林,或是珊瑚国家公园。狭义的珊瑚是指珊瑚虫,但广义的珊瑚则包括由众多珊瑚虫及其分泌物和骸骨构成的组合体,如珊瑚树、珊瑚礁等。珊瑚向下的生长以阳光能照射到的位置为限,琼台礁所在的南沙海域,阳光能照射到水下40米深处,所以南沙海域算得上是我国珊瑚种类最丰富、珊瑚造型最漂亮的地方。即使你对珊瑚的形成和构造所知不多,面对这片色彩饱满的珊瑚海,也会被深深打动。摄影/吴立新
南沙、西沙、中沙、东沙群岛统称为南海诸岛。南海诸岛有着一种神奇的魅力,凡是去过的人,无不夜思梦寐。张维一在日记中写道:“我巡视一岛,喜爱一岛。每当弃岸登舰时,总是满怀留恋和惋惜。”
但是南海诸岛众多珊瑚礁的魅力,是那些没有去过的人很难体验的。无论是看图片、听人讲述,还是阅读文字,都不能代替身临其境时的感受。亲临南海诸岛的感受和体验是全方位、立体、综合的,很难拆分开来。“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珊瑚礁形态之复杂,很难描绘,礁坪有时如环状的石塘围绕着一池碧水,称之为环礁、瀉湖;有时平展如砥,像覆水的机场;有时平坦坚硬如水泥铺地;有时又堆砌出一些蜂窝状的珊瑚礁块,好似废墟;有时大礁坪上有一堆白雪似的沙岛……
琼台礁:我国最南端的陆地领土
琼台礁(4°59′N , 112°37′E)位于南康暗沙中部,距离我国领土的南至点曾母暗沙仅117公里。即使在大比例尺的地图中,琼台礁仍然只是一粒小点,但因为它已从一个水下暗礁发展成为高潮时也可以出露水面的灰沙岛,它的意义就变得特殊而重要——我国最南端的陆地领土。这里目前还是一个无人岛,我们建议海军要迅速进驻这个小岛,避免它被别国占领,我们再去与其对峙。
琼台礁:水上一点点,水下一大片
这就是琼台礁。琼台礁在地图上标注为暗礁区,我们实地考察时却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出露水面的小岛。白色的珊瑚碎块、碎屑堆成了一个低潮时高出水面十余米的小岛,水面下则是五彩缤纷的珊瑚世界。小岛的地面上有一道明显的分界线,界线以上部分是白色的、干燥的,界线以下部分是棕色的、湿润的,可以想见这道线是涨潮时海水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在这个小岛上,潮涨潮落的区间,也就是潮间带大约有三四米。
树枝般的柳珊瑚也被潜水员叫做“海扇”,在水下观望,它确实和折扇扇面有些神似。这株大的柳珊瑚已经死亡,但它全身“脉络清晰”的干黄枯枝可以让我们想象它活着时有多么漂亮。摄影/吴立新
这造型如树的珊瑚也是柳珊瑚的一种,它的名字叫黑珊瑚。由于生活在水深20 米以下,阳光被表层的海水吸收,很难照射到这里,所以在水下珊瑚枝体看上去一片漆黑。可是摄影师的闪光灯让它彻底曝光了,原来黑珊瑚竟如松柏般墨绿,小鲷鱼围绕珊瑚翻游觅食,鱼身粉红,犹有金属光泽。摄影/吴立新
除了西沙群岛中的高尖石外,南海诸岛都是珊瑚礁岛,没去过的人很难想象这些珊瑚礁的形态。这些由珊瑚建造的领土可以很广阔,但它是以低潮时的海平面为限的,大面积的珊瑚礁都会在高潮时被淹没在水下。与我国其他领土不一样,珊瑚礁是一种特殊领土,但大多数中国人都对这种领土的意义没有太多认识。
除少数岛屿外,这里大部分领土的表面都覆盖了一层水,涨潮时,领土被淹,落潮时,重新露出。它的独特性在于:露出水面的部分很小,整个南沙群岛有200多个岛屿、沙洲、环礁、暗沙、暗礁等,露出水面的岛屿和沙洲仅有20多个,但是淹没在水下的部分十分广阔。
赤瓜礁哨所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驻赤瓜礁防卫哨。赤瓜礁位于北纬9°43′,东经114°18′,是南沙群岛九章群礁西南端的一个珊瑚礁,著名的“中越3?14海战”即发生于此。从图中可以看到,由于水深不同,海面呈现两种不同的界线分明的蓝色,近处较浅的部分是赤瓜礁的礁盘,哨所就坐落在潟湖内广阔的礁盘之上。由此可见,暗礁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淹没在水下,但是在上面修建永久性建筑还是可能的,如果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建设,完全可以把这些暗礁建造成一艘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我把南沙群岛的领土分为4部分:一部分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岛屿,即无论潮涨潮落,永远露出水面的岛屿和沙洲,这部分领土的陆地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左右;一部分是高潮时被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的礁坪,共51个,总面积约500多平方公里;一部分是低潮时也不会露出水面的浅水区(海面以下5—200米的范围),它们面积巨大,单就目前做过统计的72个礁体,已达25551平方公里;最后一部分是海洋的水域面积,整个南沙群岛的水域面积为706800平方公里。
令人失望的是,一些人对南沙群岛领土面积的认识,仅限于那些永远出露水面的岛屿和沙洲,也就是仅有2平方公里的范围。因此,南沙群岛在这些人眼中只是弹丸之地。其实南海诸岛绝不是弹丸之地,它是像华北平原、青藏高原一样辽阔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