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雕(gu diao)是一种似鸟非鸟,似豹非豹的食人畏兽,独角,叫起来像婴儿的啼哭。
九尾狐“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海外东经》 “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大荒东经》 史书中记载,九尾狐成就了“大禹”与“涂山氏”的佳缘,成为了中国古书中出现的最早的“婚姻中介”,传说中人吃了她的肉,可以不逢妖邪之气,抗拒蛊毒。九尾狐在《山海经》中出现了三次,后来成为祥瑞和子孙繁荣的象。
上古异兽之四大凶兽:《饕餮》tāo tiè 传说轩辕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有云,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亦有传说为“龙生九子”的九子之一。
狻猊(Suān ní):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
矔疏(guan shu) 一角马,辟火奇兽。最早出现在《北山经》。
传说中的矖【白矖(xǐ)】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非常孤独,于是用泥造人,同时也造了和自己同为蛇神的宠物。一为白矖为雌;一为腾蛇,为雄。女娲补天因所采五色石不够用,于是以身补天,白矖和腾蛇亦追随以身补天。
上古异兽之四大凶兽:《梼杌》 táo wù 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
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应龙 1.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2.古代传说中善兴云作雨的神
举父(ju fu) 崇吾山的畏兽,善于投掷,虎豹畏之。
钟山的山神名叫烛阴(烛龙)。烛龙睁开眼,天下便是白昼;烛龙闭上眼,天下便是黑夜;烛龙吹一口气,天下便是冬季;烛龙呼一口气,天下便是夏天。烛龙从来不吃、不喝,也没有气息。一旦他吐一口气,天下便刮风。他的身形似蛇,身长达千里,面孔似人,周身都是红。
蛟龙,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
麒麟
狸力(li li)柜山上的畏兽,样子像猪,四肢却长出了爪子,带有锯齿。见到它的地方,地面多起伏,所以猜测狸力善于挖土。
异兽:《横公鱼》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虬龙,古代传说中的有角无须的小龙。屈原《天问》:“虬龙负熊”。宋《瑞应图》:“龙马神马,河水之精也,高八尺五寸,长颈骼,上有翼,修垂毛,鸣声九音。有明王则见。”虬龙则是传说中的瑞兽,“神马”,“马八尺以上为龙”,“两角者虬”。
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

嘲风,龙生九子 老三 好险
吼,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
獓狠(犬因)(ao yin)三危山食人巨兽,样子有些像牛,长着四只角,它的毛发很长,就像披在身上的蓑衣
钟山神(zhong shan shen) 自女儿山至贾超山共十六座山,方圆三千五百里。其山神都是马身龙首神。又名中山神。
狰(zheng)章峨山,千里无草木植被,多碧岩。此山中有一畏兽,五尾一角,吼叫声如雷劈石,以老虎豹子为食物
睚毗(ya zi):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 以显得更加威严
自女儿山至贾超山共十六座山,方圆三千五百里。其山神都是马身龙首神。又名中山神。
帝江 《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 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霸下:又名贔屭,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 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异兽:《陵鱼》 鲛人,人鱼
海中有陵鱼,人面鱼身,有手有足,啼声如小儿。有的古书把它称作鲛人,有的说就是人鱼。而神话中的人鱼,可能和西方见到的美人鱼应该一种生物 ,灭绝罢。
章峨山,方圆千里都无草木植被,多碧岩。此山中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吼叫声如雷劈石,以老虎豹子为食物。
三危山食人巨兽,样子有些像牛,长着四只角,它的毛发很长,就像披在身上的蓑衣。
上古异兽之四大凶兽:穷奇 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象狗,靠吃人为生。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