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了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这个地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却并不令人乐观,其原因在哪里,笔者进行了认真分析。
【关键词】高职高专 国际贸易专业 就业难 综合素质 发展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从整体带动和提升了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促进和完善该区的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在这个地方,高职高专国际贸易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并不令人乐观,其原因到底在哪里,笔者以为:
一、国际贸易专业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差距
1.应届毕业生实践知识弱,理论与实际操作有距离,企业需要懂得高新技术、操作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并有发展后劲的高技能人才,而目前的毕业生一般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2.专业人才的需求从学历上来看,其中本科学历的需求占了60%,研究生学历占了15%,高职高专及以下的则占了25%,由此可见,高学历对于外贸行业来说优势相对明显,而专科相应来说低。
3.招聘的形式多样化。目前企业解决人才需求的方法一般不以到学校招聘为主,更多的是依托中介机构或者人才市场,因为通过这种形式招收人才,企业可以相对减少成本。这种招聘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给毕业生就业增加了难度。
4.由于小型外贸公司的硬件和软件不能满足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所以有些毕业生不愿到中小型公司就业。
5.公司需要懂得专门高新技术,操作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并有发展后劲的高新技术人才,目前系部培养的人没有准确职业岗位定位,且一般都缺乏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6.专业知识不扎实、不系统、不对路,与实际工作相脱节,从而使就业稳定性差的问题突出,不少毕业生频频发生跳槽、换岗的问题。据悉我系08届毕业生换岗的更多,而频繁的换岗和工作不如意跳槽,造成了就业难和失业问题。
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计与市场需求有差距
1.专业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不能反映业界发展需求的现实,职业定位不清晰,宽而不精,培养的学生缺乏职业针对性,所学的知识有局限,书本知识和实际运用“两张皮”,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要求外贸人才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及心理素质,如责任心、外语应用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公关能力、市场推广开拓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相对而言,专业设置在这些方面考虑得少。
3.作为一个外贸人才,懂得商务礼仪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些学生这方面的知识缺乏,不会搞商务应酬,待人处事经验不足,整体素质较差,交际范围狭窄。
三、对如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的思考
1.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思想概念。
2.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新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应该结合市场需求、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结合地方性经济和地域性特色的发展,探讨课程设置新思路。使高职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3.坚持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就业的循环的教学模式。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因为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办学硬软件设备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应在学校使学生学到适应市场需要的新知识,另外要加大对学生的实训力度,这样才能使学生毕业后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4.专业教师走出学校,与众多行业加强合作,因为只有深入了解行业和企业,才能知道企业需要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与企业搞好合作,才能获得自身的快速发展。为此,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5.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施展才华着想,为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着想,围绕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置课程,为便于学生就业选择教学模式,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多渠道、多层面就业。
6.强化学生的新就业观念教育,使学生珍惜工作机会,珍惜现有岗位,在认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自觉与实践和客观需要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能力、社交能力,适合社会需要的能力,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努力做一个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施展个人才华的有内涵、有修养的高素质大学生。
四、高校辅导员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学生的自身发展与辅导员的辅导有密切关系,但是辅导员只能起引导和辅导作用,并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目前有些学生的依赖性过强,须臾离不开辅导员的辅导,甚至把辅导员作为自己生活当中的“保姆”,这对他们走向社会迅速自立极为不利。
为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源头抓起,高校辅导员应该在帮助学生搞好学习搞好生活的同时,更多地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利用他们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通过辅导员的努力,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状间的距离,最后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