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莲园池 香港南蓮園池(一)園林

           香港南蓮園池(一)園林
   (文字資料摘錄南蓮園池官方網站)香港 南蓮園池座落於香港九龍鑽石山,北面是宏偉端莊的志蓮淨苑,背靠鬱郁的獅子山、慈雲山、飛鵝山等山嶺,西鄰荷里活廣場,毗連地鐵站,南界龍翔道,東臨斧山道;座北朝南,遠迎東九龍一帶。      公園於2006年11月開放,供公眾免費享用。     南蓮園池是一座唐式園林,山、水、林木、建築和小品,建設佈局都依唐代規模制式。唐代(公元618至907年)園林屬自然山水型。
    上此張是香港政府航拍图




       南蓮園池以始建於隋代、確立於唐代的的山西省絳守居園池為藍本,按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提出的「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原則,融唐代園林佈置和建築的特色,將自適快樂和明麗畫意寫入園林,建立城中古園,為市民於煩囂喧鬧城市建設之中,建造一個不可多得的靜態舒閒休憩場地;亦希望藉發思古之幽情,增加對中國傳統歷史和文化的認識,也提高對中國傳統歷史和文化的興趣。

   香港南蓮園池其造園手法「小中見大」,以小品建築、樹木、山石和池水等營造的借景,將山水融入其中,古意盎然。遊覽南蓮園池,您可以沿園內一條單向的迴遊式路徑漫步,步移景轉,樹木、石景、古建築,就如一幅幅山水卷軸展現在眼前一樣。




   

      造園藝術概論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天道」、「人道」、「自然」、「人為」的相互關係,是關係著人類與大自然協調發展的重大的事。

        古人崇尚自然,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孟子說:「上下與天地同流。」把人和天地緊密聯系為一體。其中特別是道家的清靜無為,修真養性,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思想。佛教的「禪機悟道」,「隱性止欲」;禪的「境由心造」,悠遠脫俗的意蘊等理論和「極樂淨土」的理想、故事,都深深地影響著中國的造園藝術和手法。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師法自然的藝術方針:

        從遠古的原始的自然崇拜,對大自然的依賴與敬畏,到欣賞享受大自然,特別是魏晉南北朝以後,美學思想有很大的發展,人們把大自然視為至善至美的境界。畫家宗炳曾說:「棲丘飲谷三十年,峰岫嶢嶷,雲林森渺,萬趣觸其神思,披圖幽對,坐究四荒,余復何為哉?暢神而已。」造園向大自然學習,再現大自然。


「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指導原則:

        柳宗元不僅是大文豪,唐代八大家之一,還是中國第一位景觀建築家。他親自規劃設計了很多景觀,為永州留下了清麗雋秀的作品,還提出了逸其人 -- 以人為本;因其地 -- 因地置宜;全其天 -- 保持景物的天然真趣,不要過份施加人工的雕琢。他的實踐,他對風景的分類,他提出的景觀建設的原則,他的《永州八記》等,對後來的造園都是十分寶貴的指引。




「巧於因借,精在體宜」的基本藝術指導思想 

      借景是中國造園藝術的傳統手法之一,有意識地把園外景物借入園內,或園內景物相互因借。計成在《園冶》中說:「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晴巒聳秀,紺宇凌空,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蕭寺可以卜鄰,梵音到耳,遠峰偏宜借景,秀色可餐。」借景的手法很多,如遠借寺廟古塔;借如黛的遠山;近借別院花木;仰借朝霞落日;俯借「半山金剎照方塘」的景色;借四時景色的變化;景物還可相互對借等。真是「但憑規劃巧安置,得來全不費功夫」。這對擴大景的深度、廣度、豐富園林景觀都十分重要。

小中見大,虛實結合,空間的引深和相互滲透

        造園手法常說或藏或露,或深或淺的手法,都是在有限的空間內,創造「無限空間」的感覺。因此,「空靈」二字是造園的要諦。這就需要對自然山水進行概括和提煉,好像舞台演戲一樣「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會萬師」。為此花木重姿態,山石貴丘壑,要以少勝多。


 

    小中見大的具體手法很多,如欲揚先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追求疏密有致,參差錯落的空間變化,這會產生很強的韻律感、節奏感,從而使空間充滿生機和活力。如利用水面擴大空間感,「半畝方塘一鑿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的趣味。再如,「化有為無」,「不了了之」周邊式佈局,使空間安排更合理;蜿蜒曲折的路,會產生曲徑通幽,意境深邃之感。

        中國人常說:「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因此,造園注意不一覽無餘,追求步移景異,追求咫尺山林的藝術效果。










































































































重在意境的美學觀點  

 

        中國園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尋味。寄情山水,詩情畫意寫入園林,對園林美的創作有重要的意義。人們不僅重視園內景物的設置,還非常重視「象外之景,弦外之音」。好像王維的詩《漢江臨流》「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僅僅十個字,寫盡了江漢一帶長江的遼闊,山巒的隱現;人們還會體會到作者眼中那緩流如帶的大江,起伏不平的峰巒,迷茫的霧靄,灰藍的雲色外,還有山的青黛,江的黃白,點點船帆,江畔遠村,岸旁漁火,給人們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不僅寄托了他對理想社會的憧憬,那「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的情景,對園林設計亦有頗多的啟發。

  有人說,中國園林設計的靈魂是對遊覽程序的安排,有目的的,按順序地將設計的意念傳達給遊客,這就不完全是「形」的創作,而是由「形」到「神」的一個過程。人在運動中會產生一連串的印象,在思想感情上帶來感染力,好像景物的餘韻在靈魂深處蕩漾,給人們留出了足夠的想象的空間。站在南蓮園池的水邊,望著一鱗片排列的白色大卵石,你會想起王維《白石灘》「清淺白石灘,綠蔭何堪把,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

香港南莲园池 香港南蓮園池(一)園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0151/701163156654.html

更多阅读

《昆明莲花池》第一部份 昆明地铁莲花池站

昆 明 莲 花 池梁春发 著缘 起诗曰: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风水宝地育人丁,商山山清水亦秀。五百年前无人烟,而今昌盛又繁荣。欲知古今演变事,请看《昆明莲花池》。昆明莲花池遐迩闻名,实则得益于明末清初三个著名的历史人

收敛 收敛-基本内容,收敛-详细解释

收敛,汉语词语,拼音为shōu liǎn,意为1. 减轻放纵的程度、2.会聚于一点;向某一值靠近、3.减弱或消失、4.使有机体组织收缩、减少腺体分泌。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道学》:“朱公尤渊洽精诣,盖其以至高之才,至博之学,而一切收敛,归诸义理。

江南三织造指的是 江南三织造

苏州织造署与江宁、杭州织造署并称“江南三织造”。康熙二十三年,在织造署西侧建行宫,作为皇帝“南巡驻跸之所”。原织造署规模宏敞,厅堂、园池、机房、吏舍齐备,占地甚广。惜咸丰十年全部毁于兵火,同治十年重建,但未能恢复旧观。苏州织造

太公兵法原文和译文 王翦将兵 王翦将兵-原文,王翦将兵-译文

《王翦将兵》是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相关文言文。选自司马迁《史记・王翦白起列传》。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

声明:《香港南莲园池 香港南蓮園池(一)園林》为网友要学会放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