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 筋 制 作 大 全
策划、文 :胡传富
制作:胡传富 谢金华
摄影: 胡传富
面筋被称为“素食之肉”,“色泽似奶酪,味似鸡豚佳,一经细品嚼,清芳甘齿颊”。这是宋朝王炎题面筋之诗,形象地描述了面筋的色香味,其诱惑,跃然纸上。
据《佛学广记》记载:早在1400年前,印度释家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一苇渡江”来东土传法,随之佛教兴起,并提倡佛门斋食。当时南梁、北魏佛门信士兴起素食之风,面筋即应运而生。

厨行谚云:“面筋之功,白菜赖之”。面筋既可单独做菜,也能配荤搭素。有烧、炸、爆、炒、酿馅。做汤等方法,其特征具有韧性,可塑性强,能做成不同形状。面筋遇热易膨胀有孔,作料易进入,抱汁含味。冷、热、咸、甜均可,制做多样,老少咸宜,为食客所好。北宋道家葛长庚咏面筋诗云:“结庵白云处,山供味味新,嫩腐虽云美,麸筋最清纯”。诗中说豆腐鲜嫩,还不及面筋清纯。
面筋是把面粉加水调成面团,饧后,再经过水洗加工,制成的一种植物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胶状体物质,在烹调实践中,利用面筋制作仿荤素菜,如:素大肠,素排骨、素鸡腿、素甲鱼等等。
一、面筋的制作方法:
面粉要选高精面粉,因其面筋含量多,出料率高。1000克面粉,加水600克-700克之间,冬天因温度低多加些水,使面团软些,如果加水少面团硬,饧面费时且洗时困难。夏天少加水,使面团较硬,因温度高较快使面团饧好。盐4-6克,冬天少加盐,夏天多加盐,碱是骨头,盐是筋,盐能增加面团的筋力。把面放盆中加盐和水,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用布盖住饧1-2小时。在饧的过程中,每隔5-10分钟,将面按一定的方向搅动,使其上劲。如果调和的面团多(1500克以上),饧时,用手抓住面团的边缘,向外且向上伸拉,然后向中间折叠。用此法旋转折叠一圈即为一遍,折叠3-4遍,即饧5-10分钟。
(图4057、4060、4062)。饧好后,把面团放入加满清水的大盆中,用手不停的揉搓,淘洗。使面团中的淀粉形成粉浆,溶解于水,水会逐渐变白,变浓稠。呈饱和溶液时,再换清水继续揉搓,翻洗。翻动时要按一个方向,不停翻动,使面团内部的淀粉,最大限度的接触水,使其溶解成水淀粉溶液。这样,反复换水六、七次,直至水呈清澈状,即可说明面团中的淀粉基本分离出来,这时剩余的胶状物即是面筋。洗好的面筋,色泽呈白色,略带浅黄色,柔韧、软滑,富有弹性。这里得到的面筋即为生面筋。1000克面粉最后能得到450克左右的生面筋。
(图4066、4067、4068、4072、4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