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女,1954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现任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
2004、2005和2008年。三次入选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名最具影响力商界女强人”。 2007年,入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11年,获得2011年度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也是此奖项的第一位女性获得者。1975年,毕业于安徽省芜湖干部教育学院统计学专业,同年7月参加工作,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干部身份。
1990年,36岁的她辞掉南京的工作,南下广东打工。 一次偶然的机会,应聘到当时名为海利空调器厂的格力电器,成了一名基层业务员。一开始不知营销为何物。凭借坚毅和"难缠",连续 40天追讨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故事。
1992年,凭着勤奋和诚恳,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占整个公司的1/8。随后,被调往几乎没有一丝市场裂缝的南京。隆冬季节,神话般签下了一张200万元的空调单子。一年内,个人销售额上蹿至3650万元。
1994-1995年,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部部长。
1996-1997年。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经理。
1997-2001年,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01-2006年,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2006年至今,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格力总裁:要想可持续成功,就要坚持自己的信念;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很难说哪一种对和错;当一个人看到你的不足,给你提出来的时候,是真正的爱护;如果你用性别希望别人同情你获得成功,那没有价值;为了一个结果不择手段去做,过程并不快乐,最后也不会有好结果。
不知怎么回事,每次采访董明珠,感觉都不理想。可能是气场?我不够从容?
前后,我曾三次采访过董明珠。记忆最深的是,她每次都爱戴围巾或者身着披风,挺优雅。但是一旦采访开始,她会十分专注的注视着我。回答问题时,会很干脆和谨慎。
李亦非曾说,我对她采访,她感觉很顺畅。这是咱强项啊!
这次采访董明珠可能过于在意和刻意了?让自己尽量放松、放松,人人平等。
十多年的媒体生涯告诉我,越放松的采访,效果越好!

这次采访前,我和董明珠交流。“栏目需要,我们这次可能偏重您个人一些”,“没问题,一切听从你安排”。妥了,有共识!
董明珠是那种让你敬而远之的被采访对象。你能感觉到她的热情和微笑,但是也会让你感觉到她的威严,自然而然产生距离。真是奇怪!
记得几年前,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人民日报》主办的一次颁奖活动。第一次见到董明珠,不认识她,也不知她是谁。只看到很多人和她合影。嗯,可能是个人物。
上前,要了名片,没手机号。“能给个手机号吗?不好找您啊!”
很顺利拿到了。董明珠一直面带微笑,第一感觉就是一个挺有亲和力的企业家。后来,了解这是一位十分传奇的人物,后悔当初有些鲁莽。
过了两年,要开“两会”了,偶然翻名片看到了董明珠人大代表身份。发个短信,约下吧!奇怪,居然迅速地回了,可以给我时间采访。
那次“两会”采访,也不顺,定好的时间一再推,董明珠一再抱歉。没办法,名人,身不由己。但是董明珠一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我答应你了,就会一定接受你采访”。成功在于搏命精神
腾讯财经:这几年中国出现了很多企业家榜单,在女性企业中你几乎是独占鳌头的,始终是第一名,你觉得成功的因素在哪里?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董明珠:我觉得主要是有搏命的精神!有时候在你选择的时候,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你把人生价值追求定位在哪里?是为钱而奋斗?还是为别人带来的幸福,这样一个价值取向。所以我们在跟一些朋友吃饭的时候,跟你谈你什么,你都是格力,谈别的东西你都没有兴趣。我觉得真的要有这样一个精神在里面,才能感染一批人,大家愿意为这个品牌付出,才能把这个品牌做到最好。
腾讯财经:当初从一个公务员的身份下海,是怎样想的?
董明珠:其实我不是公务员,我只是在一个行政事业单位,但是我觉得跟单位的性质是没有关系的。一个人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做好,我下海也不是为了挣钱,只是走进珠海觉得珠海的环境太好了。对个人来讲,人家说你有什么目标,我可以说是没有目标的。这个地方是我一个落脚的地方,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感觉,所以我就到了格力。
腾讯财经:现在你觉得是完美的?还是还有一些欠缺的地方,你现在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董明珠:欠缺总是会有的,因为我们现在还不能做到全世界的人来买我们的产品,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没有说我是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其实任何时候做完了一件事情的时候,回头看看,总觉得有不足的地方。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