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秦暮楚的典故 关于成语朝秦暮楚的典故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出自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至于是否真的有具体国家根本无从考证,只有一个叫“关垭”的地方可能符合此说法。

  春秋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原则。亦比喻行踪不定或生活不安定。

朝秦暮楚的典故 关于成语朝秦暮楚的典故
   朝秦慕楚的典故

   关垭位于湖北省的竹溪蒋家堰镇和陕西省的平利县长安乡交界处。亦称关垭子。距竹溪县城20千米。因昔在此设关卡,故名。现古堡残碉犹存。垭口海拔710 米,西北-东南走向,长40米,高5米,宽7米,两侧属泥质石灰岩,北侧山岭海拔854米,南侧山岭海拔955米。汉白公路从垭口通过。历为军事要地。关 垭两山夹峙,一线中通,横亘南北,形如一个马鞍,它的前方是正南面,连接着山宝寨;它的北面即马尾巴处,连接着擂鼓台。自春秋以来长期为兵家必争的战略隘 口。这从竹溪县人民政府在此立碑文可知,云“秦楚边际山脉绵延陡峭,此地隘口成要塞,两山对峙,一道中通,称关垭。”且“关垭城堡为竹溪县周边六处楚长城 城堡遗址之一”。于是,这座被当地人称为“边墙”或“垱城”的土石建筑,经传媒称之为“楚长城”流转开来。

朝秦慕楚

  据有关资料记载,楚长城始筑时间应为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十年)楚伐申国(今南阳市北部)、邓国(今襄樊)之后开始修筑的。据《左传》记载:楚成王十六年(前656年),齐攻楚,两军对垒之际,齐桓公举 行军事演练邀请楚使者屈完观礼,借此扬盟国之威。屈完不卑不亢,对齐桓公进言,“楚方城以为城(城墙),汉水以为池(即使不如盟国强大,楚人也会齐心协 力,依靠天时地利人和守卫自己的家园。[1]于是齐桓公知难而退,两国讲和),”这个历史事件也佐证了当时楚长城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防御体系。据此可知 楚方城至迟始筑于春秋早期。楚长城的位置,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它的西头出河南的邓县,往北经内乡县,过湍河,经郦县故城北,达翼望山,复向东沿伏牛山脉, 经鲁山县,叶县,往南跨过沙河经方城县直达泌阳县,直线距离总长308千米。另一说楚长城自湖北竹山县(明成化十二年即公元1476年析竹山地置竹溪县) 跨汉水至河南邓州市,往北经内乡、镇平、南召,折而东抵鲁山、叶县,往南经方城县直达泌阳县,直线距离总长近400千米。又因其顺伏牛山脉之山形筑成,以 其走向曲折如“方”,故名方城。楚长城是中国历史上修筑最早的一条长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0951/183452383415.html

更多阅读

按图索骥成语故事 按图索骥的典故,成语按图索骥的故事

【按图索骥的典故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按图索骥的典故释义】骥:好马。按照画像上的样子,去寻求好马,结果一无所获。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不能灵活变通。【按图索骥的历史典故】春秋时,秦国有个名

郑人买履成语故事 郑人买履的典故,成语郑人买履的故事

【郑人买履的典故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买履的典故释义】履:鞋子。郑国人买鞋子只相信自己测量的尺寸,而不自己试穿大小。讽刺不懂变通、不尊重客观条件的人。【郑人买履的历史典故】古时候,郑

南辕北辙成语故事 南辕北辙的典故,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

【南辕北辙的典故出处】《战国策·魏策四》。【南辕北辙的典故释义】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南辕北辙的历史典故】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

螳臂当车成语故事 螳臂当车的典故,成语螳臂当车的故事

【螳臂当车的典故出处】(战国)庄周《庄子·人间世》。【螳臂当车的典故释义】臂:螳螂的前腿;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腿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不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螳臂当车的历史典故】一天,庄子乘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的典故,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

【掩耳盗铃的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铃的典故释义】掩: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掩耳盗铃的历史典故】从前,有一个人很

声明:《朝秦暮楚的典故 关于成语朝秦暮楚的典故》为网友大牛子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