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是高中自然地理部分中难度相对较大的知识点,是高考复习备考重点内容之一。在复习过程中,通常主要讲解洋流的成因、类型、分布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文以此为专题,系统讲解洋流复习中需要把握的考点。 洋流的概况 (一)定义:又叫海流,是具有相对稳定流向的大规模海水流动。
(二)形成的主要因素:大气运动和行星风系、密度差异、流体的连续性形成的补偿作用、陆地的形状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其中,盛行风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但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海流的流向并不与风向完全一致。
(三)分类
1.按成因
(1)风海流: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洋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
(2)补偿流:海水的连续性,补偿流失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由于海水连续性要求,补偿流失,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补偿流形成与风海流、密度流紧密联系。垂直补偿流主要发生在沿岸地区,在海岸附近,海水受风力作用发生运动,受离岸风或迎岸风的影响。
受离岸风影响由于离岸风吹送,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导致邻近海区海水流速来补偿海水缺失,下层海水也上升到海面,来补偿流去的海水,形成上升流(低纬信风带大陆两岸)寒流。当表层海水遇到海岸或岛屿阻挡时,海水聚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流,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下降流。
(3)密度流:由于各地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水压的差异(使水面高度不同)会导致海水的流动(就像大气气压的差异会形成风的道理一样)。
如上图所示: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地区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地中海蒸发量大,地中海海水盐度较高,而大西洋的海洋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较小,水面比地中海高。因此,大西洋水面较高,地中海水面较低,大西洋表层海水会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而地中海底层海水会从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再比如,(曼德海峡)红海与印度洋,红海与地中海,波罗的海与北海,地中海与黑海。密度流分布规律:在封闭海区与开阔海洋之间的海峡,密度流的分布一般都很明显。
2.按性质
(1)暖流:海水温度比经过的海区水温高的称为暖流,一般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皆属暖流。
(2)寒流:海水温度比经过的海区水温低的称为寒流,一般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皆属暖流。
注:如何根据等温线判断南北半球和洋流的性质?
由于从低纬向高纬太阳辐射量递减,因此,当等温线由南向北递减,则为北半球;当等温线由南向北递增,则为南半球;一般而言,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可能有暖流经过,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可能有寒流经过,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
如上图所示:AC为寒流,BD为暖流。
(一)定义:又叫海流,是具有相对稳定流向的大规模海水流动。
(二)形成的主要因素:大气运动和行星风系、密度差异、流体的连续性形成的补偿作用、陆地的形状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其中,盛行风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但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海流的流向并不与风向完全一致。
(三)分类
1.按成因
(1)风海流: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洋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
(2)补偿流:海水的连续性,补偿流失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由于海水连续性要求,补偿流失,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补偿流形成与风海流、密度流紧密联系。垂直补偿流主要发生在沿岸地区,在海岸附近,海水受风力作用发生运动,受离岸风或迎岸风的影响。
受离岸风影响由于离岸风吹送,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导致邻近海区海水流速来补偿海水缺失,下层海水也上升到海面,来补偿流去的海水,形成上升流(低纬信风带大陆两岸)寒流。当表层海水遇到海岸或岛屿阻挡时,海水聚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流,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下降流。
(3)密度流:由于各地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水压的差异(使水面高度不同)会导致海水的流动(就像大气气压的差异会形成风的道理一样)。
如上图所示: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地区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地中海蒸发量大,地中海海水盐度较高,而大西洋的海洋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较小,水面比地中海高。因此,大西洋水面较高,地中海水面较低,大西洋表层海水会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而地中海底层海水会从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再比如,(曼德海峡)红海与印度洋,红海与地中海,波罗的海与北海,地中海与黑海。密度流分布规律:在封闭海区与开阔海洋之间的海峡,密度流的分布一般都很明显。
2.按性质
(1)暖流:海水温度比经过的海区水温高的称为暖流,一般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皆属暖流。
(2)寒流:海水温度比经过的海区水温低的称为寒流,一般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皆属暖流。
注:如何根据等温线判断南北半球和洋流的性质?
由于从低纬向高纬太阳辐射量递减,因此,当等温线由南向北递减,则为北半球;当等温线由南向北递增,则为南半球;一般而言,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可能有暖流经过,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可能有寒流经过,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
如上图所示:AC为寒流,BD为暖流。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形成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使洋流的分布很复杂,但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通过上图所示可以得出结论:全球有四个大洋环流。
环流一: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海区的反气旋式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此处的大洋环流规律是:大洋的东岸是寒流,大洋的西岸是暖流(东寒西暖)。
环流二:中高纬度以副极地为中心海区的气旋式大洋环流(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无)。
环流三: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
环流四: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顺冬逆)。如下图所示:
注:南半球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海洋面积广阔,陆地狭小,故没有形成中高纬大洋环流,只有西风漂流和环南极大陆环流,并且皆为寒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1.平衡全球热量和水分: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
2.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如下图所示:澳大利亚东西两岸不同景观,从图中可以发现西部是沙漠,说明西部降水少,东部则绿树成荫,说明东部降水多,为何东西两岸降水差异如此巨大──洋流,西岸是澳大利亚寒流,对流经的沿岸地区影响很大,降温减湿,使该处降水稀少,东岸是澳大利亚暖流,对流经的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使得此处降水多。除此处之外,世界许多沿海地区的气候都不同程度受到沿岸洋流的影响,如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的东北部以及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这四处都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是远离赤道,没有赤道低压的影响,属于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纬度较高,皆因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亚洲东部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纬度较低,则为千岛寒流的照顾所致等等。
(二)对海洋生物的分布的影响
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主要是形成渔场,全球四大渔场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布在寒暖流交汇的地方,另一类是分布在上升补偿流的地方(秘鲁渔场)。因为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都能把营养盐类带至海洋表层。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引起上下翻腾,于是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各种鱼类都集中到这里觅食,这就形成了渔场。世界著名的三大渔场都分布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它们是北海道渔场(日本)、北海渔场(英国)、纽芬兰渔场(加拿大);秘鲁渔场则因上升补偿流(秘鲁寒流)而形成。
注:渔场形成的条件:
1.位于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它们是鱼类的饵料。
2.一般温带海区较多,温带海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上泛的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
3.沿岸有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
4.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补偿流(寒流)处,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
(三)对航海的影响
(1)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如哥伦布航海图,两次所用时间不同,哥伦布第一次去美洲时,向西横渡大西洋,逆北大西洋暖流航行,经过37天,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第二次去,绕了一个大圈,顺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航行,沿着西班牙和北非西海岸南下,接近赤道时才向西横渡大西洋,却只花了22天。
(2)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于航行
1955年5月11日,“紫云丸”号与“第三宇高丸”号在日本濑户内海松冲海面雾中相撞,“紫云丸”沉没,乘客800余人中,死亡168人,是雾航中的一大惨案。
(3)北极地区洋流携带冰山,威胁航运
1912年4月那个寒冷的夜晚,泰坦尼克号和来自北极的冰山发生死亡之吻:船的右舷和冰山底部碰撞后猛烈摩擦,使右舷前部吃水线下被划擦出了一个约93厘米长的大口,所有货舱和六号锅炉房开始汹涌地涌入海水,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
(四)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1)加快净化速度
(2)扩大污染范围
陆地上的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之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加快净化速度。但是,随着洋流的运动,污染物质会传到其他海域,使污染范围扩大。如2012年11月13日在巴哈马群岛注册的“威望号”油轮在西班牙海域的油轮燃料油泄漏、已使350公里的海岸受到严重污染,给当地的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另据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南极州的企鹅体内有DDT,这都说明洋流有利于加快污染物的净化速度,但是使污染范围扩大。突破洋流知识三步曲
|

洋流涉及范围广、名称多,不好记忆,加之学生对洋流的成因难理解、分布记不准、影响不理解,所以学习起来感到吃力。下面给出学习这部分知识技巧的三个步骤,即首先理解洋流的成因,推理记忆全球洋流分布规律;其次是结合模式图,掌握每支洋流的具体分布,自行绘制各海区洋流分布图;三是例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辨析成因,掌握分布
1、洋流的形成原因
(1)风海流: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如信风和盛行西风。
(2)密度流:由密度较低的海区(水面较高)流向密度较高的海区(水面较低),如海水由大西洋表层流入地中海。
(3)补偿流: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如秘鲁寒流为水平补偿流,附近上升流为垂直补偿流。
2、区分洋流性质
从较低纬海区流向较高纬海区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高,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3、判断依据
中低纬度海区,大洋东岸是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中高纬度海区,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北半球西风漂流是暖流,南半球西风漂流是寒流。
4、全球洋流分布规律总结
(1)在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南半球中纬度海区,形成规模很大,环绕地球的西风漂流。它是海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海流),洋流自西向东(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流动。
(4)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性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沿岸海水向西流去,呈逆时针方向的季风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沿岸海水向东流去,呈顺时针方向的季风洋流。
二、绘制模式图,具体落实
联系世界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结合世界海陆分布大势,绘画出洋流的分布模式图,进而落实每支洋流的名称、流向和性质。
三、结合实例,注重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解
环境类型影响举例气候促进高低纬间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大陆西岸——形成沿岸荒漠环境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著名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我国的舟山渔场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海洋航行航行速度;时间、经济效益顺流加速,逆流减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