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的改造愈演愈烈,医药行业也加入这场热潮中,各种转型如雨后春笋。九州通、康美药业等选择独立运营电子商务,200多家知名连锁药店与天猫医药馆合作、上海医药与京东医药馆合作,还有药比较等O2O医药平台迅速崛起,打通药店与消费者间的信息壁垒,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整合,推动购药方式改革的同时,让用户享受到互联网医药的红利。
不过,尽管“互联网+医药”的尝试遍地开花,但由于商业模式尚未成熟、药品电子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该行业鱼龙混杂,网售假药的报道时有出现,大部分消费者对于网络购药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据企鹅智库调查,医药电商用户最担心的是假货。调查中,高达61.9%的用户表示害怕在网上购买的药品是假货。
剩余用户中,20.9%的用户担心网络购买的药物得不到专业的医疗指导,并且绝大多数人无法区分正规网上药店和违法网上药店。但网上销售的药品价格实惠,方便快捷,且私密性高,对于消费者还是具有一定的诱惑,矛盾之下,如何区别网店药品的真伪,就成了关键所在。
B2C :网络黑店多,购药需谨慎
为了规范互联网医药行业,保障民生安全,根据我国《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的要求,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必须经过审查验收,并同时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和《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方可在互联网上开展药品销售服务。
但为了追逐利益,商家违法售药现象非常普遍,截至目前,我国持有《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企业三千余家,但持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企业仅有一百四十多家,大部分“黑店”甚至在没有取得任何正规牌照的时候就销售药品,销售的药品质量也参差不齐,据统计,有90%左右均为不合格药品,极大地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除了政府机关加强监管之外,消费者在B2C网站购药也需要加倍小心,认准正规网店。
首先,可以向供应商索要上述的两个证书,或者直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进行查询,确保其具备基本资质。
其次,查看其官方网站认证。根据相关规定,互联网药品销售网站必须在网站首页显著位置标明其证书编号。若网站有编号标识,则可以信任,如壹药网、康爱多等网站都列在网站底部导航栏。
再次,通过搜索引擎(如百度、360、即刻搜索)的认证来判断,即官网上的蓝色“V”标识,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获得网上药品交易资质的药店才能够获得此标识,消费者搜索关键字“网上药店”,能够通过这个标识轻松分辨出网上药店是否合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