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小国是如何来处理外交事务?

  自从人类社会有了国家,就有了大国和小国的区别。大国固然有大国的争霸之术,小国也有小国的生存之道。当今的世界也是这样,除了少数的大国,多数都是小国,如何生存,如何有尊严地生存,这些都是学问。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小国是如何来处理外交事务?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春秋时期就是国家林立,小国们在大国的夹缝中求存,为当今的世界展示了不同的求存之道,颇具借鉴意义。

  下面,我们从四个国家的典型经历看看春秋时期小国求生存的经验和教训。

  鲁国:舍掉尊严换生存

  春秋中期开始,晋国和楚国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争霸,所有国家都面临站队的问题。对于鲁国来说,除了要应对两个超级大国之外,还面临北方邻居齐国的欺压。

  鲁国是周王室的宗亲,十分重视血缘关系。在权衡利弊和自尊后,他们做出了一个决定:投靠同是周王室宗亲的晋国,并且“擦掉一切陪你睡”,就算你瞧我不起,我也对你不离不弃。

  应该说,鲁国的策略是相当成功的。楚国距离较远,并不能侵略鲁国。而齐国慑于晋国的威力,也不敢造次欺负鲁国。几次齐国攻打鲁国,都遭到晋国援军的痛击。跟着晋国这个老大混,鲁国的国家安全得到了保障。

  安全得到保障了,可鲁国人丧失了尊严。他们对晋国的无原则服从,导致不仅其他国家瞧不起他们,就是晋国也对他们吆三喝四,完全不放在眼里。

  在鲁国人身上发生过多起被晋国羞辱的事情,可以说国格人格尽丧。

  鲁国曾占领杞国的一块地盘,按理说这跟晋国没什么关系。可是突然有一天晋国来了命令,说是鲁国必须把这块地盘还给杞国,而且还要把城修好。原来,晋国新国君晋悼公的母亲是杞国人。鲁国人这个火窝得可就大了,可是还是要“擦掉一切陪你睡”。

  那一年晋国国君的一个小妾死了,恰好鲁国国君鲁成公在晋国访问。按理说,国君小妾死了,盟国顶多是派个下大夫来参加葬礼。可晋国竟扣留鲁成公一个月,参加完葬礼后才让他回国。鲁成公郁闷透了,召集大臣讨论,想要重新站队,投靠楚国,结果大臣们纷纷反对,执政大臣季文子发表了著名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演讲。

  于是,鲁国继续执行“擦掉一切陪你睡”的外交策略,直到进入战国三家分晋为止。

  舍尊严换生存,这是一种小国生存之道。

  宋国:死要面子活受罪

  宋国其实是个不大不小的国家,比小国大,比大国小。宋国是商朝的后代,当初周朝灭了商朝,周公优待他们,封他们为公爵,而且不用进贡。所以,宋国人一向自称“我们是周朝的客人”,自我感觉超好,自尊心超强。所以,宋国人绝对不干“擦掉一切陪你睡”这类事。

  宋国人的口号是:独立自主,永不结盟。

  宋国人在春秋时期是打仗最多的国家,跟左邻的郑国和右舍的鲁国之间战争不断,可是几乎没打赢过。

  宋国的南面就是楚国,宋国人瞧不起楚国人,说他们是南蛮子。楚国人很生气,所以经常来打宋国。可是宋国人会守城,就是不投降。

  春秋时期几次著名的围城战争,都是楚国包围宋国首都睢阳。

  楚成王曾经率领军队包围宋国数月,宋国顶不住了,于是向晋国求援。晋国出兵,就有了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揭开了晋楚争霸的序幕。

  后来到了楚庄王时期,楚国比晋国还要强大,连晋国都不敢与楚国正面交锋,可宋国敢。事情是这样发生的,楚庄王派两个大夫出使晋国和齐国,分别要路过郑国和宋国。按当时的规矩,应该开具“单位介绍信”向这两个国家借路,可是楚庄王嫌麻烦,就省了这道程序。结果,路过郑国的大夫顺利通过,可是路过宋国的大夫就被宋国人杀了,理由是“楚国不开单位介绍信,就是不把我们当一个国家”。

  后面的故事可以想象,楚军包围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国不敢对抗楚国,只是派人忽悠宋国“顶住,我们就来了”。这一回,宋国被围了8个月,悲惨到什么程度呢?反正“易子而食”这个成语就是这次发明的。最终,宋国人还是投降了,“城下之盟”这个成语也是这次发明的。

  宋国的策略下,死要面子,结果面子基本上也没有,城下之盟签了,其他国家还笑话他们。关键的是,老百姓的日子没法过,当时宋国百姓是各国中最穷的。

  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也是一种小国生存之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1151/522480727544.html

更多阅读

名人简介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的名人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名人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故事

【春秋】:  一提起春秋时期,就令人想到诸子百家。的确,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也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重要时期。  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典故大全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呆若木鸡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课件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

声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小国是如何来处理外交事务?》为网友英雄太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