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习俗 回族“见面礼”是怎样的

  俗说话,“回回见面三分亲”。回族无论男女老少,他们见面相互问候时,通用一种祝安词,也叫见面语。《古兰经》多次强调见面礼节的重要性,说“如有视安于你,你应当比他更好地来回答他。”祝安词一般都是致者先说“安色俩目阿来库木”,意为求主赐你们平安,而回答者则说“吾阿来库色俩目”,意为求真主也赐你平安。这一礼俗文化,源于阿拉伯。据宗教传说,易卜拉欣和他的妻子晚年得一“圣子”,天使曾预先向他说“色俩目”,从此后人们也仿效。穆罕默德传教时期,这一礼俗已普遍流行,并当作一种“圣行”。唐时来华的阿拉伯、波斯人将这一礼俗带到了中国。这种祝安词原带有宗教色彩,但经长期沿用,回族群众已经把它看成是正常的视安问候语,相当于汉语的“您好”和“您也好”。

  宁夏、甘肃、青海等地有的回族把祝安词简称为“色俩目”,回族人见面时,致者说“色俩目”(平安,您好),回答者则说“安色俩目”(平安,您也好)。《西域番国志》、《哈烈志》记到穆斯林相见的礼节时说:“相见之际,略无礼仪,惟释屈躬,‘撒力马力’一语而已……”。“撒力马力”就是“色俩目啊来库”,“惟释屈躬”,回族说““色俩目””腰微前躬。这说明回族的见面礼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互致““色俩目””还有许多讲究。一般是晚辈先向长辈致“色俩目”。平辈亲友相逢,年幼者向年长者致“色俩目”。教民与阿旬相遇,教民先致“色俩目”。客人见了主人,客人先致“色俩目”。出门在外的要向当地留住者先致“色俩目”。乘骑者对步行者先致“色俩目”。男对女先致“色俩目”。夫对妇先致“色俩目”。西北有的地方是妇对夫先致“色俩目”。少数人对多数人先致“色俩目”。如个别人到清真寺或碰红白喜事,要向多数人高声道“色俩目”(你们好),多数人中凡是听到的要回色俩目。这样少数人就不再—一去向每个人致“色俩目”。

  回族在相互说“色俩目”时,同时还握手。有些地方的回族在致“色俩目”时,右手置抚胸前,腰微微前躬,表示从内心敬重对方,衷心地祝愿。

蓝月传奇 美女陪玩 热血传奇 套装赠送

回族习俗 回族“见面礼”是怎样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1651/565702311309.html

更多阅读

回族服饰——最洁净之色的服饰 回族服饰特点

回族服饰——最洁净之色的服饰      回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其服饰由于地域、性别、教派之差异,构成了不同风貌和特色。青海、甘肃、宁夏回族地区的服饰较富于传统特点。新疆回族妇女穿长旗袍、坎肩,戴盖头;男服饰与

回族的饮茶习俗与茶文化解读

(此稿发表于核心期刊《回族研究》,部分章节被《读者》、《宁夏画报》转载。)回族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说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唯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移植内地后,仍不改其风

上海的中秋节习俗 上海人是怎么过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上海人很重视这个秋节。由于这一天正好处于秋季当中,所以叫中秋节,又叫仲秋,团圆节、八月节等。中秋赏月吃月饼,是上海人风俗中很有传统意义的食俗之一。苏东坡有诗句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说明北宋时候已

广东中秋节习俗 广东人是怎么过中秋节

  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各地有不同的风俗。其中广东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如:拜月娘、荡秋千、游“月娘”、燃烟堆、烧瓦塔、观神、剥鬼皮。拜月娘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

声明:《回族习俗 回族“见面礼”是怎样的》为网友世当戮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