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本质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其执政地位的认可和支持,其基础由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执政绩效等方面构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流变。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关注民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功能,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合法性基础。
【关键词】合法性 中国共产党 执政基础 当代建构
现代政治学以“执政”为逻辑起点,揭示出执政党不断寻求自身的合法性是政党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律,即任何政党掌握国家政权后,都会在国家和社会之间不断寻求适合自己执政的契合点,以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治理,进而维护自身统治。在当今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从合法性视域探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及其如何构建,对于有效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及其执政合法性,巩固和加强党在国家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政党执政基础的合法性
合法性(legitimacy)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综合概念,政治学上使用的“合法性”概念主要用来指“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的承认,就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的正当性的认可”①。对于政党执政而言,社会民众对于政党施政纲领的认可,即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接受和服从政党的统治,并接受维护这一关系的制度。社会成员对政党信任的程度高低,则在于民众是否接受政党的意识形态,政党执政绩效是否高效,社会制度是否符合民众的根本利益。这三者中,政党执政合法性最基本的就是意识形态。首先,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代表着一定社会或一定社会阶级、阶层、集团的根本利益。它不仅为一个社会为什么是这种政治体系而不是另一种政治体系提供合理解释,而且能培育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感,并激发他们为这种共同的理想而奋斗。一个社会正常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核心价值作为支撑,如果缺乏这种社会民众共同认可的信仰,那么这个社会便失去了奋斗的方向,社会发展将缺乏延续性。其次,执政的合法性不仅体现在执政者的承诺能满足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方面的需要,更重要的体现在政党的绩效上,能够使社会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因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②。最后,执政党依靠制度来实现对国家的统治。当这种制度不能满足政治体系正常运作,绝大多数的民众反对这种制度或者当制度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时,很可能导致执政党或者政府被赶下台甚至被推翻。
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生成与流变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社会主义政党,其执政合法性基础是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生成,并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而逐渐发生流变的。
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生成。执政党的合法性是整个政治生活的核心。任何执政党只有不断建构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才能获得民众的认同而延续其政治统治。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其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共产党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实现向执政党角色的转变,在执政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性质、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流变。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受到多方面的冲击。一是主流意识形态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弱化,西方自由主义、国家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宗教主义等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了滋生的土壤并开始蔓延,不断冲击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使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受到一定的损害。二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制度性基础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政治体制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绩效基础也在被弱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社会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特别是广大农民一直处在社会最底层,加上一小部分党员干部把自己凌驾于人民之上,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自己谋私利的工具,为一己私利损害民众利益,这些行为败坏了党在广大民众中的形象,逐渐蚕食党的执政公信力。
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当代建构
任何政党执政首先要确定执政的合法性,这也是政党执政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要巩固其执政地位,必须不断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巩固原有的合法性基础并使之得到人们群众的认同。
加强执政合法性的绩效性基础建设。执政党的执政绩效是一种最能判断政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参考标准,其中的经济绩效是政党执政合法性的首要因素。政治学家英罗纳德・英格尔哈特通过研究发现:“经济发达程度高的国家的人们在生活满足感、政治满足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人际信任感方面水准更高,人民对国家运行机制体系的忠诚也更容易形成,政治运行机制的合法性会更牢固”。当前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党的执政合法性来源包括执政绩效、意识形态、领袖形象、民主选举等等。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就必须始终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稳定社会的同时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代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沿海与内地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势头,使国家和社会真正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境界。
发挥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功能,增强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维护和巩固政党执政的合法性、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需要将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理念有效地传输给社会成员,并转化公众对执政党执政地位的认同以及对现实政权的政治认可。在全社会普及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增强民众对社会主义国家前途的信心,在全社会形成广泛政治共识。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它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我们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向,深入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充分发挥它内在的凝聚力量,在引领社会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充分意识到主流意识形态在政党执政合法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新时期必须加强对民众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从思想上澄清种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我们的侵袭。使得它成为我们党统一思想,凝聚民族力量,实现思想领导,推进社会发展的思想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加强和完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巩固执政合法性基础。一个政党能够顺利地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治理。首先应该得到人民的拥护和认可,这种认可通过法律和制度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一种法律和制度使执政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对立起来,这个执政党就不可能承担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历史使命。执政党对国家进行有效的治理的前提是获得民众的支持,怎样才能让民众认同和支持,关键在于依靠民主政治制度获得民心,因为民主政治制度不仅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而且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政治制度建设要加快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真正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源头上消除贪污腐败以及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官僚主义、拜金主义和特权思想作风,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机制,辅之以党外监督制度相结合;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真正做到以法治代替人治,在法律上明确党的意志为国家意志;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人民的权力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树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念,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深入人心,通过制度和法制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治理,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在体制和机制以及程序上都能找到执政合法性的依据。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想保持长期执政的地位,必须树立执政合法性的时代紧迫意识,不断拓展和巩固执政基础,始终将人民大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功能,不断推进和完善党的执政制度和机制,从而实现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作者分别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西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6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3页。
责编/韩露(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