璎珞:用珠玉串成的饰品,原为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唐时为宫女侍女、舞伎所喜着。其上部为一半圆形金属颈圈,下半部为一珠玉宝石组成的项链,有的在胸前部位还悬挂一较大的锁片形饰物,整体华贵晶莹。
臂钏,又称跳脱,是以金属丝盘绕多匝,形如弹簧,或以多个手镯合并而成的饰物,套于手臂,在唐宋时代的宫女和仕女中流行。
坠子:明代妇女戴耳环及耳坠。《天水冰山录》中就记载有多种耳坠:如"金累丝灯笼耳坠"、"金玉寿字耳坠"、"金厢猫睛耳坠"、"金摺丝楼阁耳坠"、"金宝琵琶耳坠"等。《金瓶梅词话》也叙及不少耳坠名称,只是将耳坠称之为"坠子",或称"坠儿,'。如"金坠儿"、"金灯笼坠子"、"金镶紫瑛坠子"、"玲珑坠儿"、"金镶假青石头坠子"、"宝石坠子"、"银镶坠儿"等等。当然,耳环出现的时间就非常早啦。
搔头:“玉搔头”,有一则香艳的故事。传说汉武帝宠爱乐师李延年的妹妹,有一日他顺手从李夫人头上拔下玉簪来搔头,竟惹得其他妃嫔宫女纷纷购买玉簪,一时玉价飞涨。
扁方:这个东东是清朝的发式才用的,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特殊大簪,均作扁平一字
唐代 四蝶银步摇
步摇 步摇是在顶部挂珠玉垂饰的簪或钗,因走动时摇曳而得名。

宋代 银栉
栉 zhi4 栉下面有齿、上面有背,齿有疏密,疏者称梳,用以梳理头发,密者称篦,用以篦除发垢。栉也可以直接戴在头上作为装饰。
笄
古时用以贯发或者固定弁,冕的。在《仪礼·士冠礼》中记载:“皮弁笄,爵弁笄。”郑玄注:“笄,今之簪。”古代妇女经常使用笄来固定发髻。
华
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
篦
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工具。亦指用篦梳头剔除发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1651/87397185605.html
更多阅读

【古代言情】古代女子发髻和服饰名称 (2012-10-20 19:39:32) 转载▼标签: 杂谈分类: 『梨花素材』梅花纹纱袍娟纱金丝绣花长裙丝绸罩衣菊纹上裳百褶如意月裙流彩暗花云锦宫装金银丝鸾鸟朝凤绣纹朝服翠纹织锦羽缎斗篷

发型与冠戴能增加女子仪容的俊美,又能体现出女子的年龄与身份特点。段成式《髻鬟品》就记载了不下百余种,其髻名虽多,但基本上是按髻的形态与装饰而命名,如髻似螺,曰螺髻,如髻饰以凤,曰凤髻等。古代女子发型变化,基本上是按梳、绾、鬟、结、
遍览《全唐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之作,何其多矣。纵逸兴横飞、似不食烟火之作,亦足彰显泱泱大唐之胸襟气魄。若联合史料,借诗读史,既悦其诗,复究其实,则千年神州,如在眼前,不亦快哉。故有《唐诗舆服志》,与观者诸

【中国古代养生格言】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莫强食饮,莫大沉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 【译文】 保养性命的方法是,不要一时行走太久、端坐太久、睡卧太久、注视太久、凝听太久;不要过多饮食、过多喝酒沉醉

(7分)【科技改变世界】A【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指出:“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