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妈妈们在讨论各家的孩子:
“我昨天突然发现我家孩子能分清大小了,才12个月哦~”
“我家孩子都快2岁了,还不能区分颜色,会不会是色弱啊?”
“xxx才1岁就会说话,现在2岁居然能数数了,他家长是不是教得太早了?”
小宝宝多大应该学习说话了?多大能分清大小?多大能计数?要怎么教?
孩子什么年龄可以学习绘画?什么年龄可以开始学钢琴?什么年龄教他写字?要如何学?
对于以上问题,很多家长表示一头雾水,很惆怅。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问,欢迎关注辣椒妈妈的儿童敏感期专题,以上问题将会一一解答。
敏感期、关键期,是什么鬼?
先看两个极端的例子,一个是与世隔绝6年的“狼孩”,在被发现并进行特殊教育1年后,他就赶上了同龄孩子的语言发展。
另一个女孩被父亲绑在阁楼上12年,除了吃和睡没有任何的教育,在被解救后,专家通过很长时间的教育也没有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开口说话。
心理学专家认为,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这个年龄阶段,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在这个阶段,人脑发育根据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特点,我们的语言发展会经历一个关键时期,从而形成稳定的发音系统神经通路,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期,以后要重新改变非常困难。
然后,让我们明确两个概念:敏感期、关键期。
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而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且难以弥补。
敏感期是指:在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发展迅速的时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关键期一览表
敏感期一览表
0~2岁,“印刻效应”敏感期
“印刻效应”是指小的动物在出生的一段时间内首先接触较多的就会被小动物自动接收认知为自己的主要带养人。
这让我想起了《猫和老鼠》动画片中,一只小鸭子出生后第一眼见到了猫,结果就认他做妈妈,然后当发现猫想吃掉自己,就决定牺牲自己让妈妈开心的故事。
因此在婴儿0~2岁的“印刻效应”敏感期中,不要给孩子看太多电视,否则孩子会以为电视是自己的主要带养人,而对妈妈的声音失去关注。
0~6岁,语言敏感期
这个阶段如果要区分得更细致一些,口头语言敏感期发生在0~3岁。婴儿在1?1.5岁之间掌握第一批词汇,其数量在50至60个左右。3岁儿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
1.5?2.5岁的婴儿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到了3岁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这个阶段孩子可以吸收90%的口语元素,完全掌握一门语言,因此在这个阶段需要多和孩子交流。如果孩子2岁左右还迟迟不肯开口说话,就需要去医院检查。
想要孩子学习第二门外语的,也可以在这个时期给孩子引入。不过,此时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多样性。
因为我就遇到一个妈妈特别苦恼,她认同敏感期的观点,所以她自己在家只和孩子讲英文,不过因为她自己的词汇量有限,所以讲得很少,那么到孩子三岁的时候就会出现中文和英文孩子都无法和成人顺利交流,因为两国的语言元素在敏感期时孩子都接触偏少。所以,如果实在没有条件,还不如让孩子掌握一门优势语言比较好。
0~4岁,视觉发展敏感期
视觉对孩子一生都非常重要,所以家长需要在视觉发展敏感期格外注意:多给孩子不同的色彩刺激;多让孩子爬行;定期去医院体检,关注孩子的视觉异常,视力矫正在0~4岁之前都是比较简单的。

0.5~2.5岁,深度知觉敏感期
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高度)知觉。在孩子爬行和走路的时候,注意引导孩子认识到空间的变化,大一点的孩子会喜欢爬高、旋转和扔东西等活动来探索空间。
1.5~4岁,细微事物敏感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会对泥土里的小昆虫、衣服上的小图案产生浓厚的兴趣,常常会蹲着地上看半天蚂蚁搬家,这正是培养孩子细微观察能力、细心能力的好时机。
2~4岁,秩序敏感期
孩子需要一个有序的秩序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他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出现害怕、哭泣、大喊大叫等失控行为。
“对秩序的要求”在这个阶段的孩子表现得尤为明显。
因此,一个有序的环境、良好的生活习惯、固定的所有物……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从而逐步建立内在秩序,逐步构建起智能。
3~4岁,识字、色彩、数字、音乐敏感期
识字敏感期在3岁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孩子识字要采用灵活有趣的学习方式,而需要设计学习游戏,在玩中学。
色彩敏感期在3~4岁。孩子会主动寻找不同的色彩并确认色彩的名称,此时可以适当引导孩子多接触不同的色彩,带领孩子玩色彩涂鸦。
数字敏感期在4岁。还是需要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和认识数字。
绘画和音乐的敏感期都出现在4~5岁,在色彩敏感期完成后孩子开始对绘画产生兴趣。
对于音乐是从感知旋律开始,慢慢感知节拍,所以早期孩子听到音乐的舞动都是无法踩准节拍的,对于乐器的学习建议还是从6岁之后开始,因为乐器的学习需要比较长时间枯燥的练习,对于太小的孩子不太容易忍受,反而由于老师的严格要求对乐器失去了兴趣。
2.5~6岁,社会规范敏感期
2.5岁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
因此,这时的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3~6岁,想象力敏感期
这个阶段可以带领孩子多接触大自然,丰富多样的自然事物,旅游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另外讲童话故事和接触益智玩具也是有益的。
3~7岁,方位知觉敏感期
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
通常,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方位知觉个别差异很大,有的人一生方位知觉都不清楚。
7岁以后,时间知觉敏感期
时间具有非直观性,没有看得见的形式,也没有相应的感觉器官。对时间的感知具有相对性和主观性的特点。
所以,在五六岁以前儿童的时间知觉不稳定,不准确,也不会使用时间标尺。
7岁开始发展时间知觉。小学阶段是时间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
下期预告
今天,我们系统地介绍了关于关键期、敏感期的概念,接下来,将会跟大家详细讲述,在每个敏感期中,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知识,比如,怎样帮助0~3岁的孩子发展口头语言能力?如何给2~4岁的孩子建立规则概念?如何教孩子认识颜色?……
感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我吧~
原文发布于微信公众号:八卦心理研究所。
更多文章在公众号每日更新,欢迎关注,接收心理学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