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都有一群表现总能优于常人的朋友,而我们自己也常有全力以赴即可大功告成的经历。然而,我们该如何日复一日地维持卓越水准?
哈佛商学院的弗朗西斯·弗雷(Frances Frei)教授多年来一直在零售领域探究这个问题,并最终于2012年出版了《与众不同的服务:将客户置于业务核心的制胜之道》(Uncommon Service: How to Win by Putting Customers at the Core of Your Business)一书。
在2015年上半年,这位UPS基金会服务管理教席教授携手高级讲师、风险投资大师艾米·舒尔曼(Amy Schulman)教授共同开设了一门新课程——“为何你应在乎:为实现卓越创造条件”,向MBA学生们传授了自己的所思所得。
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可谓与众不同,既深刻实用,又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我甚至无法形容这是一次多么特别的经历,”弗雷教授说道,“我从来没有收到过这样的论文,从来没有。”
根据课程描述,“该课程探讨了如何识别并克服阻碍个人及事业实现卓越的障碍。这些障碍往往违反人的直觉,比如对于个人成就的关注。”
示弱的勇气
弗雷教授的思想核心,是与大多数哈佛商学院MBA学生们的信条相左的一句话:想要实现卓越,你必需要有示弱的勇气。
“我最近常在思考:为什么许多遵循直觉、用心良苦且精力充沛的人们最终却作茧自缚,'弗雷教授说道。她发现,大部分人面临的主要障碍是想把每件事都做好,到头来反而任何事情都无法出类拔萃。
“人们时刻都在与他人作比较,并愿意为在比较中胜出而付出孜孜不倦的努力。想打破这个僵局,你并非缺乏能力,而是承认‘术业有专攻’的巨大勇气。你得承认,如果你在成本和质量上占优,那么就得妥协完成速度。”
第二堂课关乎协作。弗雷教授说道,一旦你决定利用自己在特定领域的优势与他人竞争,你需要学会通过与他人的协作,弥补自身短板。这一点正是舒尔曼教授所擅长的。她是北极星创投的投资合伙人,公司掌管着4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曾任美国辉瑞制药公司高管的她,拥有在全球90个国家工作的经历。
“在多元环境中创建协作团队的关键是找到一种增加价值衡量方法的战略,从而避免成员们只将注意力集中在一处,”舒尔曼教授说道。“当你让人们有了不同的目标,你便为每个人创造了更多的价值。”换句话说,一加一大于二。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这样的协作获得成功,沟通艺术的培养也极为重要。“你会惊讶地发现,谈论事情的本身是可以非常随心所欲的,而当我们探讨难以启齿的话题时,沟通需有风度和分寸,才能让人感到释然,”舒尔曼教授说道。
两位教授告诉学生们应彻底研究他们的选题,就算是面对不熟悉该课题或领域的家庭成员也能解释详尽。“通常而言,我们不需要更好的想法,我们只需要更有效的表述,”弗雷教授说道。“想要简洁明了地描述一件事,你必须真正深入地了解它。”
混班教学
第一期课程只有20名学生,对哈佛商学院而言算是小班。更为独特的是,班里一半的学生来自商学院,另一半来自哈佛法学院。将商学院和法学院学生进行混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既增加了观点的多样性,又让他们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
“当你在部分未知的环境中与他人进行亲密互动,将会收获一种既陌生又自由的体验,”弗雷教授说道。
这样的氛围让学生们更好地对各自所讨论的案例进行自省与反思。舒尔曼教授回忆道,当法学院和商学院的学生们就道德和价值观问题进行激烈讨论时,每组学生都对另一方所处的行业袒露了偏见。“学员们不得不挑战自我假设,并且以一种相互尊重但充满对抗性的方式讨论真理的能力,令我感到惊讶。”舒尔曼教授说道。
这种深思在学生们的个人自创项目中得到了延续,诠释了他们对于卓越的自我思考。“在乎意味着什么?”“如果不在乎了,又会发生什么?”弗雷和舒尔曼鼓励学生们对此形成个人观点。一位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通过卡尔文和霍布斯的连环漫画来表达她的个人信条。另一名学生则写了一篇文章,讲述她如何努力克服“害羞的亚裔女孩”这一定势思维。一名来自于零售业的学生写了一封给Abercrombie& Fitch服装店的公开信,阐述为何“是时候再次关注”。还有一名学生制作了一款如何在职场做出正确选择的电脑游戏——“选择你的冒险”。(弗雷教授试玩了这款游戏,“在游戏里,我最终被公司解雇了。”)
课堂里最让人动容的一个项目,来自于一名法学院学生。生于饱受战争蹂躏的非洲国家的他,曾经在非洲国家人权委员会工作过一段时间。他系统地使用教学材料,批判了该委员会的伪善,同时也检讨了没有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我开始认为,如果委员会当时按照某一方式去做的话……个国家就不会‘陷入此般困境’”,他写道。“我的忍耐超出了我应有的限度。”该学生在文章的最后列举了一些如何对委员会进行改革的具体建议。
“他们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从别人那里获得了许多极佳的反馈,”弗雷教授在谈及她的学生和他们的项目内容时说道。这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会比较困难,他们会因缺乏具体性的指导而感到沮丧。但是弗雷教授认为,正是因为这份自由,才有助于他们形成对卓越的自我认识。
课程的最后一课关于改变。弗雷教授意识到,根据她多年的服务经验,细微的改变只会招致更多的麻烦,得不偿失。若想要实现颠覆性且有意义的变革,你通常需要以一种超出所在组织接受范围的速度去改变。
弗雷教授和舒尔曼教授希望,通过在课堂中引领学生们走出舒适圈,并且帮助他们审视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学生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文编译自哈佛商学院《Excellence Comes From Saying No》,作者迈克尔.布兰丁(Michael Blanding)是哈佛商学院的一名资深作家。
哈佛商学院高层管理教育
哈佛商学院高层管理教育在全球推出80多门公开课程及60多门专为领先企业设计的定制课程,每年约有10,000名企业高管分别在波士顿、孟买和上海参加课程学习。一系列为企业高管精心设计的课程挑战思维定势,打破原有格局,塑造全新理念,帮助企业高管勇于引领变革,迎接各项挑战,把握每一个机遇,构建更美好的企业未来。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