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末年,有个姓苏的太监,侍宠擅权,文武百官,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但苏太监大权在握,谁也动不得他半根毫毛。一年春天,苏太监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南下扬州,查察盐政。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题西林壁 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这首《题西林壁》,历来被称为描写庐山的杰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启示人们:只有超越事物本身才能看清事物全貌,也只有超越人生本身才能明了人生真谛。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会默写古诗。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思想。教学
题西林壁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古诗。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的感受与他人交流。4、体会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