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现场,医护人员示范如何量血压
绝大部分高血压可预防和控制 调整生活方式是第一步
在9月2日的“名医大讲堂”中,专家们重点讲解了如何管理和控制血压,并分析了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控制开始“走偏”的血压。
专家们认为,绝大部分高血压可预防和控制的。在生活中,一要控制盐的摄入量;二要控制体重;三要彻底戒烟并避免被动吸烟;四要限制饮酒;五要适当运动;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七要注意只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少量脂肪。

警惕
血压处正常高值 冠心病风险增加
在讲座中,专家介绍,高血压的发生,会同时受遗传和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双重因素的影响。通过控制环境因素,绝大部分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他说,健康人血压暂时升高会很快恢复,如果出现慢性血压持续较高的状态,就成了高血压,偶尔一次血压高,不能认为是高血压。应该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上肢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 考虑为高血压。然而,低于这一界限,也不代表能完全掉以轻心。“高血压的标准是人为划分的。十几年前的标准是160/95毫米汞柱,现在已经下降了。但理想的血压实际应该是120/80毫米汞柱,因为研究发现,血压从115/75毫米汞柱开始,随着血压升高,心血管事件的几率已经会升高。在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的阶段,尽管还没有达到高血压的标准,但冠心病发病几率已经增加40%,因此这一范围血压也成为正常高值。”专家表示,现在有的国家对高血压前期(即正常高值)开始提前治疗,而国内仍未提出这一点,需要进一步探讨。
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专家表示,收缩压控制的目标可以稍微放松,控制在150毫米汞柱以下即可,特别是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血压稍高对脑的供血会好一点。但对于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则更为严格,目标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提醒
高压低压差值大 可能是动脉硬化
心脏的收缩、舒张交替进行,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循环系统内持续流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也就是俗称的血压的“高压”和“低压”。
专家介绍,随着年龄增大,收缩压往往会越来越高;反观舒张压,由于老人血管硬化、弹性不好,很可能随年龄增长降低,因此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即舒张压不超过90的高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正常情况下为30~40毫米汞柱,假如这一差值增大,是动脉硬化的一个指标。
正常情况下,下肢血压比上肢的高,左手的血压比右手高。假如这一规律破坏了,提示有可能出现了大动脉狭窄等问题。
无论是健康人还是高血压患者,血压都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大部分人在24小时内血压呈“两峰一谷”的状态波动,上午八九时、下午四时左右血压比较高。但“峰谷”的时间有个人差异,可以做24小时动态监测,“昼夜血压波动是正常的,假如一天之内血压都比较平稳,反而说明血管病变可能比较严重。”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