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诗人、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于1924年4月12日访问中国抵达上海,次日在慕尔鸣路32号应上海各学术团体邀请发表演说,后访问杭州、南京、济南、北京、太原、武汉等地,并发表演说,于4月30日乘船离开中国前往日本。
泰戈尔与林徽因等人
由于讲学社、新月社主要成员在出面欢迎时把泰戈尔捧为活神仙,并借此鼓吹东方精神文明,遭到许多进步人士的反对。鲁迅因此发表了《骂杀与捧杀》(《花边文学》)一文,批评林长民、徐志摩等人,说“如果我们的诗人诸公不将他制成一个活神仙,青年们对于他是不至于如此隔膜的。现在可是老大的晦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2351/605840485476.html
更多阅读

泰戈尔简介 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1913年他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英文版,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获得诺

原文地址:[印度]泰戈尔诗三首作者:网络诗选[印度] 泰戈尔诗三首 《你一定要走吗?》 旅 人,你一定要走吗? 夜是静谧的,黑暗昏睡在树林上。 露台上灯火辉煌,繁花朵朵鲜丽,年轻的眼睛也还是清醒的。

《泰戈尔传》节选: 许多批评家说,诗人是“人类的儿童”。因为他们都是天真的,善良。在现代的许多诗人中,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更是一个“孩子的天使”。他的诗正如这个天真烂漫的天使的脸;看着他,就“能知道一切事物的意义”,就感

《泰戈尔诗集》收录了《飞鸟集》、《新月集》、《采果集》、《园丁集》、《吉檀迦利》。这些作品细腻地描述了作者对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的理解,抒发了作者的志向抱负和喜怒哀乐,诠释了作者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泰戈尔是印度近代

泰戈尔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