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学教授 2015-06-11 12:22
初中时期,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和叛逆期,同时孩子面临着更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升学压力,如何陪伴好初中阶段,是非常关键的。假如家长还是使用在孩子小时候的沟通交往方式,过分嘘寒问暖,过分关照;或者过分强势,要求孩子服从。。。都会产生问题。在初中时期的陪伴重点是从“关爱和指导型”转向“思想共鸣和指引型”。以下是几点建议:
1.多倾听,多同理心,少要求,少批评。当孩子面临苦恼或困难时,能充当倾听者,不论你的观点如何,和孩子有多大的差异,首先表达的是理解和同理心,孩子诉说的过程,也就是自己释放压力的过程。而家长多听少说,陪孩子一起开心,陪他们一起苦恼,让他们真正感觉到家长和他是站在一起的,是支持他的,不轻易批评孩子,不要求孩子,适当时候用智慧的几句话点拨,让孩子自己去摸索,自己去成长,在他成长了,自己找到了解决方案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
2.要关注而不干预。进入青春期,孩子在心理上开始有强大的需求,就是成为自己。在成为自己的道路上,由于心智不成熟,一定会面临很多曲折和困难,当有些家长看到了这些问题,就马上要求孩子去改进,服从自己的意愿。这样一定会和这个阶段的“自我成长的需要”产生很大的冲突,在这个阶段的诀窍就是“除了犯法、原则性不能范的事情,其他都没有绝对的对和错,都是可以放手让孩子去摸索”。家长做的就是陪伴和引导的角色,但一定不能成为主导者,假如家长太强势,一般会导致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孩子个性被磨灭,好似是服从了,但和天性相违背的这种压力,一定会对孩子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想成为自己的内心很强大”,这样就是火星撞地球,爆发出比较大的冲突。
3.做一个孩子理解,也欣赏的家长。孩子在这个阶段是会去寻找榜样和欣赏的人,父母也可以把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克服的过程,和孩子有些沟通;在工作中优势的一面,也可以让孩子恰当了解到;对社会有帮助的一面(例如帮助其他人,做慈善等),也可以让孩子参与。让孩子因为你负责、有爱心、孝顺、坚持不懈等等,而欣赏你。
4.营造一个轻松和谐、也有私人空间的家庭氛围。家庭的气氛应该是放松的,没有大吼大叫的噪音,面临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冷静,给到每个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不用强势和威严来处理。在这个阶段,孩子也通常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这个时候,父母也给到孩子的尊重,不要随时闯入,给到孩子一种自我的安全感。

5.做一个有远瞻性的家长。家长在这个阶段,通常很在乎孩子的成绩,在初中的学习管理上,家长可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需要很明确地把学习任务交给孩子。建议是由孩子来订出自己的期望值,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目标。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更多地拓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爱好,在学习分数上尽量可以给孩子松松压力。我们也知道,人的能力分很多种,未来在社会上面对的不是分数,而是孩子有自己特长和个性,如坚持不懈、沟通力好、团队合作强等等,我们不能强求一个“音乐大脑者”会有好的数学成绩,就像我们不能强求数学成绩好的唱歌也出色。首先家长眼光需要更长远些,过分聚焦分数,并不断把焦虑带给孩子,并不能带来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