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典故 百家姓典故(十)

136陆姓典故
 
    望出河南;源自陆乡。剑南万卷[1];云间二龙[2]。
   
   【注释】[1]南宋最杰出的诗人陆游(1125-1210),有《剑南诗稿》,存诗近万首。万卷,言其著作和藏书颇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光)人。官至宝章阁待制。[2]指西晋文学家陆机及其弟陆云。陆机,字士衡,吴县华亭人,曾官平原内史。其《文赋》为古代重要文学论文。陆云,字士龙,曾官清河内史,以文才与史陆机齐名,时称“二陆“亦称”二龙“。
 
    烟波一叟[3];桑苧半旗[4]。
   
   【注释】[3]指唐末文学家陆龟蒙(?-约881)。陆龟蒙,字鲁望,吴郡(今苏州)人。曾任苏、湖二郡从事,退隐松江甫里,自号江湖散人。有《耒耜经》等。[4]唐代茶道专家陆羽,字鸿渐,一名疾,竟陵(今湖北于门)人。自管桑苧翁。有《茶经》三篇。他是当时品茶的最高权威,被奉为“茶神”。
 
    养心虽若冰将释;忧国犹虞火未然[5]。
 
   【注释】[5]南宋最杰出的诗人陆游诗句联。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6]。
 
   【注释】[6]见注[5]。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7]。见注[5]。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8]。
 
   【注释】[8]见注[5]。
 
    顾渚一瓯春有味;东风百里雪初晴[9]。
 
   【注释】[9]清代同治状元陆润庠自题联。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江苏元和人。傅仪的师傅。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10]。
 
   【注释】[10]西晋文学家陆机《猛虎行》诗联句。
 
    玉管漫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绮筵新[11]。
 
   【注释】[11]明代诗人陆圻《与歌者陈郎》诗联句。
 
    书目藏三洞[12];文苑号二陆[13]。
 
   【注释】[12]南朝宋道士陆静修,字元德,吴兴人。曾在庐山修道,有《三洞经书目录》,为最古的道藏书目。[13]见注[2]。
 
    新语称善论[14];伯言拜将军[15]。
   
   【注释】[14]西汉初大臣陆贾,有《新语》十二篇,高祖称“善”。[15]三国时吴国青年军事家陆逊,字伯言。于陆口大败关羽,破刘备连营,拜辅国将军。
 
    赠梅明友爱[16];怀表孝心[17]。
 
   【注释】[16]注朝时陆机与范晔友善,陆给范有《赠梅》诗一首。[17]三国时陆绩年六岁,在做客中怀橘遗母,袁术奇之。
 
137桂姓典故
 
    望出天水;姓启桂奕。廷用堪称良吏[1];中行有号青天[2]。
   
   【注释】[1]明代洪武间巢县令桂廷用,以风节自持,教化大行,民物咸阜。[2]清代湖南按察使桂中行,字履真,临川人。廪生。咸丰间以县丞从军。历任均有声绩。尤慎于折狱。民号曰青天。善八分书,尤工画兰。
 
    明代江南大儒[3];慈溪古香先生[4]。
 
   【注释】[3]明代太子正字桂彦良,名德,号清溪,慈溪人。学识渊博,洪武帝曾说:“江南大儒,惟卿(彦良)一人。”[4]明代名儒桂怀英,慈溪人。以博学称。方孝儒慕其名,学者尊之为“古香先生。”著有《桑榆稿》。
 
    参修永乐大典,功高望重[5];自著潜心堂集,绩显名扬[6]。
   
   【注释】[5]明代学者桂宗儒、桂宗蕃,为桂彦良的从子,皆善文学,均曾参加《永乐大典》的编修。[6]清代举人、郧县知县桂文灿,字子白,长于考证,所著潜心堂集》,凡四十种。
 
    平盗功高,坚守退藏劲节[7];宜民简政,雅持淡素清风[8]。
 
   【注释】[7]宋代国子祭酒桂卿的事典。有惠政,乡立有庙祀之。[8]宋代良吏桂南升的事典
 
138陶姓典故
 
    位显九州犹运甓[1];门栽五柳乐归耕[2]。
   
   【注释】[1]东晋大臣陶侃,在广州时,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曾任荆、交等八州军事,为政慎密,常勉人惜寸阴。[2]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任彭泽令,不为五斗折腰,去职为田。
 
    华阳洞中谘国事[3];桃花源里可耕田[4]。
   
   【注释】[3]南朝齐梁医学家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真人。秣陵(今南京)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谘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4]见注[2]。
 
    两江总督济百姓[5];八州军事惜寸阴[6]。
   
   【注释】[5]清代嘉庆进士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道光时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兼管盐政。他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筹划安徽荒政,疏浚吴淞江、浏河以宣泄太湖诸水。[6]见注[1]。
 
    诗画文俱妙[7];教学做合一[8]。
   
   【注释】[7]清代书画家陶窳,湘潭人,晚居金陵。字若予,号甄夫,工诗文,精书法及篆刻,尤长画花卉,淮阳颇重之。[8]现代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曾留学美国,回国后,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提出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z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等。
 
    望重百梅称韵士[9];名高五柳傲羲皇[10]。
   
   【注释】[9]宋末元初诗人陶复亨,字仁叔,新昌人。宋咸淳中试补国学,元初充兴国军教授。以文行名,有《梅花百咏》。[10]东晋文学家、诗人陶潜(365]或[372]或[376-427),字渊明,寻阳紫桑(今江西九江)人。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自谓羲皇上人。有《陶渊明集》。
 
    远甓惜阴贤令志[11];烹茶取雪学士风[12]。
 
   【注释】[11]注见[1]。[12]注见[4]。
 
    惜通万里外;人为三才中[13]。
 
   【注释】[13]北宋礼、邢、户三部尚书陶谷。有“命掬雪水烹茶”事典。 墨缘千里远;书道万年长[14]。
 
   【注释】[14]陶行知诗句联。
 
    行是知之始;学非问不明[15]。
 
   【注释】[15]陶渊明撰联。
 
    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16]。
 
   【注释】[16]注同[15]。
 
    正义终能除大敌;丹心永照著鸿章[17]。
 
   【注释】[17]中共八届政治局常务委员陶铸(1908-1969)《过汤坑》诗联句。
 
139耿姓典故
 
    宗开耿国;望出高阳。耳聪目明,神采奕奕;火红光亮,景象煌煌[1]。
 
   【注释】[1]耿姓“耿”字的析字联。
 
    兄弟两名将[2];父子双尚书[3]。
 
   【注释】[2]指东汉建威大将耿蠏及其弟复胡将军耿舒。茂陵人。[3]指明代刑部尚书耿九畴及其子吏部尚书耿裕。卢氏人。
 
    设常平仓,便利百姓[4];募富商粟,赈济饥民[5]。
   
   【注释】[4]西汉理财家、历算家耿寿昌,宣帝时,任大司农中丞,在西北设置“常平仓”,以平抑谷价。后封关内侯。精通数学,删补《九章算术》。又铸浑天仪观天象,有《月行帛图》等。[5]元代良吏耿奉训,天历初知荆门,善决狱,有循声。岁饥,出俸资募富商米,活饥民五万余。
 
    耳听群言明世事;火热心肠为人民[6]。
 
   【注释】[6]见注[1]。
 
140黄姓典故
 
    教化第一[1];孝友无双[2]。
   
   【注释】[1]汉代丞相黄霸,字次公,少学律令。武帝时未补侍郎谒者,历河南太守丞。时吏尚严酷,而霸独用宽和为名。宣帝时为廷尉正。后官至丞相,封建成侯。汉世方治民吏,皆霸为首。[2]后汉尚书令黄香,字文强,安陆人。年九岁,失母,事父至孝。夏月扇枕席,冬则以身温被。稍长,博通精典,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和帝时,官至尚书令。在位多所荐达。迁魏郡太守,后卒于家。
 
    飘飘意气[3];汪汪澄波[4]。
  

百家姓典故 百家姓典故(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2751/860784540280.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古典名曲典故十 ----广陵散琴曲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广陵散琴曲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

三十六计典故及解释 捆缚 捆缚-详尽解释及典故

捆缚,汉语词汇。拼音:kǔn fù。“用绳索等捆;绑"之意。如:一个中年妇女被巧妙地捆缚起来了。捆缚_捆缚 -详尽解释及典故捆扎;捆绑①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闻人声在绝壁下,乃樵者拾枯于此,捆缚将返。”② 茅盾 《参孙

司徒姓氏 许姓 许姓-姓氏源流,许姓-许姓迁徒史

许姓,百家姓第二十位,在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26位。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唐僖宗时,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招安,后入晋江石龟。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

声明:《百家姓典故 百家姓典故(十)》为网友江南过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