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经典 读儒学经典《大学》上

《大学》首章是阐述主旨(thesis),之后的章节会陆续解释论证首章的每一句话。翻到最后会发现《大学》不但内容思想上有见地,在谋篇布局上也是篇很好的persuasiveessay sample.

第一章:阐述主旨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开篇即表明观点: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先知道要达到的境界,然后才能坚定目标,然后才能镇静然后才能安然,然后才能认真考虑而有所得。知道事物根本和先后就能近道了。强调做事要知先后,知本末和轻重。?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逆向思维求本溯源来阐述,要达到目的前先要做什么。要弘德先要治国,要治国先要管好家庭,要管好家庭现有修身,要修身先要端正心念,要正念先要真心诚意,要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就是格物,也就是认识,研究实物原理。?概言之,格物要在先学知识要在先,最终目的是明德。

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再次重申本末和始终的道理,这次是按先后顺序阐述的了。人先研究透事物然后就能获得知识,有知识了才能意念真诚,才有后来的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论天子还是平民,都要守住修身的根本。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是不可能的!

儒学经典 读儒学经典《大学》上

第四章:《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论述‘止于至善’。人为什么要知道止,也就是目的??借用孔子和《诗经》的话,“鸟儿尚且知道找一个栖息的林子,人怎么可以不知道自己应该落脚的地方呢?”大都市及其郊区古来就是人们向往而聚居的地方,这是从身体的角度人都知道要到哪里去。而从精神角度,也要知道精神应栖于何处,而且不同的人有努力的方向。所以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第五章: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解释为何要知本末,“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用孔子的话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抓住了根本。罚和判案都只是手段,使人心理畏服诚实做人才是根本。本末不可倒置。所以有见虐童父母新闻,以一点事由放纵自己的恶行父母却冠以“教育子女”的名义是本末倒置的。

第六章:“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己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解释格物致知的道理。为什么说了解研究事物原理才能获得知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境界了。??

?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2851/883495746239.html

更多阅读

余秋雨经典散文:《笔墨祭》附:读余秋雨《笔墨祭》有感

余秋雨经典散文:《笔墨祭》(附:读余秋雨《笔墨祭》有感)来源: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网论坛等 中国传统文人究竟有哪些共通的精神素质和心理习惯,这个问题,现在已有不少海内外学者在悉心研究。这种研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时时遇到麻烦。

《大学》全文-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 四书五经礼记全文

前言:《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主要讲的是为政在人之道,是一篇如何平治天下的政治论文。书中所论述的治学之道,并不仅指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主要的是在阐发做人的方法、原则和目的,强调的是个人道德修养。《大学》开

声明:《儒学经典 读儒学经典《大学》上》为网友薄涼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