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时的毛泽东早已从儿女情长、生离死别中超脱出来了,他把一杯人间的苦酒酿成一场漫天花雨。“杨”字前面加一“骄”字,毛泽东的骄矜心态,跃然纸上,章士钊曾问毛泽东“骄杨”二字何解,毛泽东答曰:“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酒过三巡,神奇的场面出现了,“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这是何等壮丽、壮阔的景象!以万里蓝天为背景,以千朵祥云为舞台,寂寞嫦娥长袖善舞,以慰忠魂,这种想象浪漫不羁,真是羞煞李后主,气死李清照。然而真正的高潮还在最后,“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其情绪、意境陡然间由凄清、凄美转向了热烈、放纵,一腔深情化做豪雨,告慰天下。可以说,这首词出于婉约而又超越婉约,前婉约而后豪放,集婉约和豪放于一身,是千年婉约派中的一声别调。

文采华美
两首《沁园春》是代表作
文采是毛泽东臧否历史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一般我们认为两首《沁园春》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气韵兼渗。《沁园春·长沙》的上阕:“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和《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两个半阕都色彩明丽,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文辞华美,细观之下又有不同。前者体现了年轻毛泽东对世间万物充满了探索和好奇之心,仰观俯察,细致入微,以至于“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都历历如在目前。后者反映了中年毛泽东将个人和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并握于股掌之中,雄视天下,这时候看世界就观其大略,变成了粗线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庞然大物在他眼中都成了须弥芥子。
再来分析《沁园春·雪》的下半阕:“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五位可是二千多年中国历史上皇帝中间能入得了毛泽东法眼,屈指可数的明君雄主,但毛泽东还叹惜他们文才都不行。这个不行是什么标准?什么是参照呢?就是跟毛泽东比。毛泽东给了前面四位足够的尊重,只是“略输”和“稍逊”,至于成吉思汗就很不屑了,“只识弯弓射大雕”,光会打仗不行。
责任编辑:马钟鸰PN018 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分页 267 微博 空间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