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习了林格、程鸿勋、唐曾磊合著的《自主学习》,颇有收获,特别推崇其下篇第四章的“省时省力的七个学习习惯”,现摘录如下,与诸位共享:
一、“完成”习惯
“完成”是一种意识,“完”就是按照计划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打上一个句号,善始善终,而“成”就是高质量高效率地做成功了,也就是努力追求“干得漂亮”。
强调按计划“完成”的习惯,原因有三:一是生活的秩序为学习提供有力条件。设定目标,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就可以将一个人的心态调整到最佳位置;二是不断“完成”,逐渐形成习惯后,可以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三是“完成”可以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
按计划“完成”习惯养成的基本要求:保证睡眠;制订计划;每天小结。
二、认真写字的习惯
认真写字的习惯至少有以下意义:一是认真写字是学生个性成长的展现;二是认真写字影响孩子的身体全面发展;三是认真写字激发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四是认真写字可以帮助孩子变得沉着。
认真写字习惯养成的基本要求:首先帮助孩子树立好态度,字写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但是工整不工整是态度问题;其次,要求写正确、写快、写好。
三、慢慢看课本的习惯
华罗庚提倡读书要“由薄到厚”、“由厚到薄”,这个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一是把书读“薄”,在学习开始的时候把学习内容概略地读一读,也叫概读;二是把书读“厚”,主要指对每一节教材的阅读,又叫细读;三是再把书读“薄”,这就是“复读”,要巩固记忆、理清脉络、领悟“基本”。
养成孩子慢慢看书习惯的基本要求:1、培养与训练注意力;2、掌握好速度,形成知识分布图。
四、整理错题的习惯
整理错题就是整理学习资源,关键是要养成一种持续有效的习惯。有两类错题需要孩子自己整理:一是平时作业中因为确实不会而错的题目;二是考试中无论是不是粗心造成的错误。
整理错题要准备好一个本子,按照学科、时间进行编号。先将题目抄下来,然后将自己当时为什么错的真正原因用红笔写上去,最后把正确的答案和步骤清楚地写出来。
整理错题要当日错当日整理,一个星期一次小结,一个月一次中结,一个学期一次总结。
五、善问敢问的习惯
培养问题意识,养成孩子提问习惯注意以下几方面:1、营造氛围,让孩子敢问。平等、互动鼓励、允许出错是关键;2、拓展渠道,让孩子会问。3、精心组织,让孩子善问。
六、随手记录的习惯
凡是学习拔尖的孩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一般都是有心人。做一个有心人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是能随时做一些笔记。我们的古人也有“推敲”和“三上”(鞍上、厕上、床上)等经典的笔记佳话。
七、无私帮助同学的习惯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内涵:首先,当孩子帮助其他同学学习的时候,他的大脑处于学习的最佳境界;其次,当孩子帮助其他同学的时候,心中是自豪的、宽容的,培养了自信心;最后,当孩子帮助其他同学的时候,对于竞争和合作就会有更加准确的理解。
应当鼓励孩子在以下方面尽力帮助同学:一是同学请假漏课了,需要进行补课;二是对于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可以为同学讲解;三是考后一起分析具体出现错误的原因;四是对于作业中的难题可以在同学积极参与的情况下进行讨论。
养成无私帮助同学的习惯的基本要求:父母必须做出榜样;鼓励孩子从小做起;注重可实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