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朱允炆 揭秘:为何唯独明朝皇帝朱允炆没有自身画像?

六百年前,一个年仅21岁的青年登上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帝国的皇位,只4年后,他的亲四叔率兵攻入京城,随着皇宫中的熊熊烈火,他的生死成为千古之谜。在他在位的四年中,微微出现的一缕使这老大帝国具有人性的曙光也随着这千古之谜永远尘封在历史之中。

这个青年,就是大明王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

中国是崇拜权力的国度,是推崇胜利者的国度,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几乎垄断了人们所有窥向历史的目光,明建文帝——朱允炆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他能为人们所注意的,仅仅是他在失败后的不知所踪。但我要为他招魂,在几千年都将人性视为鄙履的中国,他的灵光一现,应该比那些他着无数尸骨走上权力顶峰的帝王们更具有光辉。

明朝皇帝朱允炆 揭秘:为何唯独明朝皇帝朱允炆没有自身画像?

明朝16位皇帝,15位有自己的画像,而朱允炆独独没有。我想,他一定是柔弱的像一个书生的样子,即使穿上皇袍,也不具有帝王所应有的霸气,但他却可以让身边的大臣对他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忠诚。宁可被诛十族也不愿意背叛他,他脸上总带着的谦和的微笑为什么比屠刀更具有力量?

他是懂得尊重人的天子,这种品质注定了他无法成为成功的皇帝,朱元璋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暴虐之君,也许是青年是过于贫困与坎坷了吧,成为九五之尊后,他近乎于变态的治国方略,完全做到了视人如猪鹿,连一向尊贵的士大夫阶层也不得不将清高的从道不从君收到心底的最深处,去面对经常无端发生的杀戮以及对于人格尊严的无情打击,而朱允炆却与祖父完全相反,他应该对于祖父的做法是极为反感和难于理解的,还是在做皇太孙期间,便利用自己可以参与国政的机会,将祖父所制定的《名例律》改订了73条之多,处理刑狱时,不是凭借手中的权力臆断随便处置犯人,而是破天荒的以储君的身份使用察言观色的方法加上细密的分析,使得多起冤狱获免。面对生性多疑的祖父,他没有附和跟从,用自己的宽仁之心作着无声的反抗,朱元璋没有生气,没有说他大逆不道,反而大加赞赏,也许这位洪武皇帝也认为该用宽政改善一下自己的形象或是装饰自己的门面吧,但他会不会被自己孙儿的仁爱之心所感动呢?

当正式成为皇帝的时候,他已经不必再因为有祖父在位而战战兢兢了,他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坚信自己可以“仁义化民”、“仁德治国”:

修改刑律,使刑部统计的囚犯比洪武年间减少了三分之二;下令免除拖欠租税,赈济灾荒;下诏优养老人,令官府为民间卖子为奴者赎身;限制僧道占田数量,余田均给贫民……,种种新政整个于洪武年间翻了个个,朱元璋认为越不把人当人,统治才能持久,朱允炆却非要拿人当人,他祖父时农民呼出“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而在建文年间,却是“安于生业、家给人足、外户不阖、路不拾遗”,时人谈论,均言“四载宽政解严霜”。

朱元璋对于文人的摧残与轻贱可谓空前,他认为文人读的书多,便会明白许多事情,会对自己这个农民出身的皇帝不那么认同,这是多么的不自信,他的孙儿已经没有他那作为僭主的惶恐和有着惶恐所产生出来的残暴,对于文人有着极强的认同感,忘记了祖父打击文官地位的良苦用心,完全的反其道而行之,提高文臣地位,尊师重道,对于身边的大臣言必称“先生”,并规定亲王对于自己的老师要以礼相待,谈话时,老师不必称臣,只称姓名。对于历代皇帝纳谏的传统,也保持的非常真切,他要求臣下直言,并不是装装样子,自己因病视朝稍晚,被监察御使尹昌隆上表规劝,内官说应该解释,而他却言:“不可,这样的直言很难听到,我如辨别,人家就不好说话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3351/626705697022.html

更多阅读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是怎么死的?建文帝的下落 建文帝下落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是怎么死的?建文帝的下落2012-12-03 13:48:26 来源:商都网文化频道明朝的第二个皇帝就是朱允炆,他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因为他的太子父亲朱标死了。因此,朱元璋才直接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是怎么死的?建

建文帝朱允炆得位不正,抢了本属弟弟的皇位 建文帝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十二日,明朝中央发生了一件大事,册皇三孙朱允炆为皇太孙。但明朝当时是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朱允炆不当立啊!名不正言不顺啊!为什么朱允炆不当立?因为准确来说,朱允炆没有资格!他的有力竞争者是,比他仅小1岁的同父异母弟朱允熥

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简介 建文帝的儿子介绍

朱允炆简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公元1368年,在朱元璋的带领下,农民起义军最终推翻了元朝长达一百六十年的统治,创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登基为皇帝,成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帝,史称明太祖。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并不是朱元璋任何

声明:《明朝皇帝朱允炆 揭秘:为何唯独明朝皇帝朱允炆没有自身画像?》为网友千古逆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