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聚焦“核心素养” 探寻学习方式变革—— “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北京市现场会顺利召开


2016年11月15日,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共同承办,以“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为主题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现场会在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成功召开。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王凯,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副主任田鹏,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海淀区智慧教育办公室副主任马硕,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支瑶,北太平庄学区主任赵会淑,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书记马志太,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副校长梅务岚等领导出席本次会议。来自北京市16个区县的中小学教师、北京教育学院教育同仁等共300余人共聚一堂,探讨技术支持下中小学生学习方式变革途径及策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李敏主持会议。

图1 会议现场

图2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李敏主持


本次现场会分为两大环节:一是现场展示课环节,通过八节课,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呈现海淀区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变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陈美玲秘书长,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资源部主任曾祥翊博士,北京教育学院纪方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方海光副教授分别对现场课进行了点评。二是大会报告交流环节,包括项目研究阶段报告、学校和教师代表发言。

现场展示课环节,八节课分设四组进行,包含物理、语文、思想品德、地理、信息技术、数学六个学科。


1

第一组为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段辉老师执教的《多种方法测电功率》、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赵颖老师的《苏州园林》。两节课借助pad端的互动教学平台,实现自主选择资源、分享作品、检测反馈、收集作业等学习过程的全记录。陈美玲秘书长肯定了海淀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方面做出的成果,她指出新技术的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课堂,这两节课将网络学习资源和生成资源相结合,共同构建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支架。

图3  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段辉老师授课现场

图4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赵颖老师授课现场

图5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陈美玲秘书长点评

2

第二组为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马欣笛老师执教的《隐私受保护》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吉小梅老师的《中国的省级行政区》。课堂中利用平板电脑,分别实现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游戏化教学,为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提供技术支撑。曾祥翊博士肯定了两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有意义探索,他指出两节课中的学习内容视野宽、有深度,探究情境的创设,让每个学生都有高度的参与性;培养目标立足于问题的解决、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理念相契合。

图6  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马欣笛老师授课现场

图7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吉小梅老师授课现场

图8 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资源部主任曾祥翊博士点评

3

第三组为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李美茹老师执教的《尺牍寄关心—探索excel应用(一)》和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王博老师的《动画设计制作之中国行政区识图小游戏》。课堂教学中采用工具软件,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自身知识解决相应问题提供了自主的学习空间。纪方教授肯定了两节课的研究方向,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同时,侧重信息能力的提升。他强调综合实践活动中要以本学科特色为主,通过项目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既要遵循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突出海淀特色。

图9  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李美茹老师授课现场

图10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王博老师授课现场

图11  北京教育学院纪方教授点评

4

第四组为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丁红老师讲授的《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2)》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崔琰老师讲授的《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期中考试反馈试题讲评》。两节课借助手机应用,实现了资源的发布,学习效果的反馈、个性化资源的推送、形成性评价的生成等。方海光副教授在点评环节指出,课堂呈现了由教向学、技术应用向学科教学、传统学习环境向智慧学习环境三个层次的转变,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十分具体,基于学生数据的课堂教学设计使学习方式的转变有了科学的依据,需深入思考如何让学生提高参与度,如何让技术无缝支持学习等问题。

图12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丁红老师授课现场

图13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崔琰老师授课现场

图14  首都师范大学方海光副教授点评

八节现场课,教师通过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和教室多媒体设备,为每个学生构建基于学习探究、过程体验、成果表达、反馈评价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个性需要、兴趣和个人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学习路径,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个性化学习活动,为与会的老师提供了可借鉴的理念与实践模式。

大会交流环节,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做了《海淀区基于个性化学习的学习方式变革研究》的报告。罗滨校长从研究背景、研究方向、研究基础、研究核心框架、研究阶段性成果几个方面,对海淀区近年来技术支持下个性化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

罗滨校长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支持的学科教与学为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了有效的实现路径。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多年的实践研究中,以课题和项目为载体进行多方位的探索,结合信息化教学应用研究持续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设计个性化学习活动流程,并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初步探索出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策略、信息化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实现的渠道以及个性化学习方式变革下学习形式的变化等阶段性研究成果。未来的研究将结合新技术的应用,创新、完善教与学的方式,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实现深度学习。

图15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发言


资讯│聚焦“核心素养”  探寻学习方式变革—— “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北京市现场会顺利召开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马志太书记做了题为《北方交大附中学习方式变革系统设计》的专题发言,马书记以“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为出发点,从“以信息技术持续优化教学环境,以信息环境持续知化学生素养,以信息支持持续内化教师素养,以信息自觉持续转化管理理念”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学习方式变革系统设计思路及实施成果,全面而深入的展现了学校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方式变革研究,为学生创新教育、个性化学习的落地、教师的专业提升和认知转变的发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图16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马志太书记发言


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段辉老师作为项目组教师代表发表了以《探索、实践、改进—物理课堂中的“私人定制”》为题的深情感言。她从“教什么”“怎样教”的思考出发,结合21世纪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念,发现需要“引导学生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事物,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风格,提高逻辑思考和推理能力”以及“找准学生真正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她回顾了整个项目研究过程中的探索、实践与改进,以真实的体验见证了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在探索学习方式变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图17  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段辉老师发言


最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王凯进行大会总结发言,对研究团队的工作和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技术与课堂融合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技术进入课堂,需要构建节省大脑的深度学习框架,支持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以及高阶思维的培养;二是构建学习策略,支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三是学习过程中的数据是学校间竞争的战略性资源,应重点关注过程性数据的采集、分析、应用。


图18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王凯发言

图19  与会领导专家合影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形势下,本次会议以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为引领,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为途径,深入探索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方式变革,提炼生成多元的实践案例以及完善的理论框架,为促进学生核心能力发展,提升思维品质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3451/440942088283.html

更多阅读

争议P2P聚焦七个核心问题 聚焦核心素养培训心得

  P2P信贷是一种独立于正规机构金融体系之外的个体借贷行为。它所形成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信用数据以及运作模式都对金融体制改革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普惠金融的重要方面。  P2P信贷并非只是一种技术形式,而是理念与方式的革新

不教之教:核心素养的教学实现方式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贡献。他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

核心素养培育时代,课程如何“升级”?

    三年级访名人故居、四年级去养老院慰问、五年级参观博物馆……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几乎每所学校都会安排,而校园内的各种特长班、社团活动也开展得绘声绘色。但结果往往是,学生活动参加不少、感想体会写过不少,教育留痕却不多。

声明:《资讯│聚焦“核心素养” 探寻学习方式变革—— “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北京市现场会顺利召开》为网友久戦帝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