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糖尿病误区 糖尿病友看看:你走出这些误区了吗?

更多原创来源关注微信公众号tnbtbzc(糖尿病同伴支持)

糖尿病就是尿糖高或血糖高?没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就没有糖尿病?确诊糖尿病后,是不是就不能吃含糖含胆固醇食品?血糖降得越低越好吗……糖尿病不仅是血糖或尿糖高,而且是一种渐进性、隐匿性、全身性疾病。

就如何科学、规范地综合防治糖尿病,郭姣指出了3个重要原则:早期预防与后期治疗同样重要,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同样重要,自我管理与专业治疗同样重要。

在诊疗过程中,我经常被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问到3个问题

1.没有甜味的食品安全吗?

光凭口味——“甜”或者“不甜”来判断,是不正确的。不同食品“生糖指数”不同:如米饭、面条等精制谷类食物及土豆的生糖指数相对较高,豆类和未加工的谷类(包括粗粮)中等,无淀粉的水果和蔬菜相对较低。部分水果的口感甜度远高于白面包,但其生糖指数却比白面包低。糖尿病人应尽量选择低生糖指数的食品。

2.血糖正常了,可以停药吗?

这是临床上常见误区——血糖监测比较正常,正是降糖药物正确使用的结果,可以维持治疗,有患者血糖正常就擅自减量或停药;等发现超标再赶紧吃药,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糖尿病的治疗需要持续性,患者切勿随便停药,这对于身体无益。

3.糖尿病能彻底根治?

走出糖尿病误区 糖尿病友看看:你走出这些误区了吗?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都尚未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我们能做的,是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把血糖控制在正常值。

任何“根治糖尿病”的宣传均属无稽之谈,切勿盲目轻信。

糖尿病患者该选择吃哪些蔬果? 列举并点评如下:

①升糖指数低的蔬菜如黄瓜、西红柿、青菜、芹菜等;水果如柚子、猕猴桃、草莓等。

②每百克糖含量在5克以下:西红柿、黄瓜、菜瓜等。又富含维生素,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可予推广。

③每百克含糖量在10克以下的有青梅、西瓜、甜瓜、橙、葡萄、桃、枇杷、菠萝、草莓等,糖尿病人可以选用。

④每百克含糖量在11~20克的水果有香蕉、石榴、柚、橘、苹果、梨、荔枝、芒果等,得小心选用;

⑤每百克含糖量超过20克的有枣,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其含糖量甚高,应尽量少用。

“有的患者觉得胆固醇也不能吃。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合成性激素、皮质激素等的原料。”郭姣说,胆固醇主要来自人体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胆固醇是次要补充,仅占20%,吸收率只有30%。每人每日从食物中摄取胆固醇200毫克才可满足身体需要,大约相当于1个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或3~4个鸡蛋的胆固醇吸收量。她认为糖尿病早期的患者一天吃一个鸡蛋是没有问题的,到了中期隔天吃一个鸡蛋也问题不大。当然胆固醇不仅在鸡蛋里有,很多肉食中都有,要把这些因素也考虑进去综合控制。总之,长期低能量、低胆固醇摄入,会出现营养缺乏症或低血糖现象。此时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只能由脂肪分解来提供,可能会引起酮症酸中毒,甚至会危及生命。

糖尿病预防

生活方式干预6年使风险降四成

“糖尿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规范的药物治疗很重要,生活方式干预同样重要。”郭姣援引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因,其中生活方式占50%~55%,环境因素占20%~25%,遗传因素15%~20%,医疗生活占10%~15%。中国糖尿病学会研究显示,采用生活方式干预6年可使未来14年的2型糖尿病累计发生风险下降43%。

饮食别把食品当药品吃

糖尿病防治策略讲究“管住嘴”,“怎么吃”的问题最为糖友所关心。郭姣指出,中医认为淮山药可以“健脾祛湿”,但如果天天吃,则过犹不及。她强调,不能把药品当食品吃,也不能把食品当药品吃。

她指出,糖友总的饮食原则是合理配餐、少量多餐、高纤维饮食、清淡饮食、戒烟限酒、控制总热量。饮食要因时制宜,吃当季蔬菜水果。例如秋天吃梨可润燥,时令蔬菜水果可帮助我们实现阴阳平衡。

糖友吃饭要计算好热能。在成人休息状态下,全天从膳食中摄取的热能,每千克体重需要25~30千卡热量,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60%,约165克蛋白质10%~20%,约60克脂肪20%~25%,约33克。在进食时间上,应尽量固定,与药物时间配合好。

睡眠22:00~2:00要睡好

有些糖友睡得不太好。郭姣指出,睡眠不是“睡得越深越久越好”。有些人睡觉打呼噜,有可能与上呼吸道异物或血脂高有关。睡眠时间不足,会增加肥胖发生的风险,时间过长则会使糖尿病风险增加3倍。由于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是在晚上10时到凌晨2时之间,且在睡眠中合成,因此,糖友一定要争取晚上10时到凌晨2时之间要睡得好。

运动最好选择中等强度

糖尿病防治口诀提倡“迈开腿”。郭姣提醒,糖友运动时不要空腹进行,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同时,最好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等。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双脚,经常检查有无损伤,预防糖尿病足的出现。运动中的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50%~70%为宜,最大心率为(男性)205-年龄;(女性)220-年龄。

糖尿病治疗

自我管理有助于控制血糖

经常有糖友问:“血糖达标就不用吃那么多了吧?”还有一些糖友会自行停药,或者看病友吃什么降糖药效果好,就跟风去买。郭姣指出,这是错误的。糖尿病病机复杂,药效影响因素众多,和个体年龄、性别、体重、并发症等情况有关。自行减量、停药或模仿其他糖尿病患者用药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导致病情恶化。

有时候,血糖达标,但是体内的代谢情况尚未改善,自觉症状消失,并不意味着痊愈。她强调,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切勿自行减量或停药。

糖尿病治疗应该从确诊时立即开始。当无法达到目标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时,其他药物必须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郭姣提醒,糖尿病治疗强调病人“自我管理”。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也是病情控制能否成功的关键。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患者通过加强自我行为的管理能够提高其遵医行为约10%,从而能够使得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约0.1%。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的糖尿病教育,干预组血糖明显下降,且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较对照组多0.32%。

要实现自我管理,糖友要科学、正确认识糖尿病,选对医生,遵循医嘱,找到再好的医生,不遵医嘱是不行的。

糖友的近期目标是消除症状和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远期目标是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希望每一名糖友都能做到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有规律的早餐、少食多餐、不吸烟、不饮或饮少量低度酒,控制体重,规律锻炼和因人而异的运动量,每年至少体检一次。”她援引美国加州大学公共健康系布莱斯诺博士的观点,指超过55岁的人,如果能按上述6~7种生活习惯生活,“将比仅仅遵循3种或更少者长寿7~10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3451/495990523997.html

更多阅读

走出宏观税负的误区 毕业生走出求职误区

系列专题:毕业生就业问题  当前,毕业生找工作艰难,不仅有社会、学校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如果走进了求职的误区,就找不到事业发展的方向。毕业生将面临多少求职误区?你将如何走出误区,进入求职快车道?步骤/方法 

走出误区 女性创业成功的关键在哪里?走出心理误区帮助你成功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无一不证明女子创业的优势,但是,在创业过程中,女性遇到的困难与挫折绝非男性公民所能想象的。   在创业风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我国成功的女商人或女企业家为数不多,成大气者寥寥无几。专家认为,关键是女子在创

胡小林走出学佛的误区 走出理财误区 开发财商做个敛财高手

没有财富的人在寻找财富,有了财富的人想守住财富。不过,在我们现在这个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光靠“寻找”和“守住”财富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还需进一步开发人的“财商”,在财富面前少捣“糨糊”,走出“十大”打理财富的误区,才有望成为一名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女性当老板要走出心理误区

 在创业风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我国成功的女商人或女企业家为数不多,成大气者寥寥无几。专家认为,关键是女子在创业时没有走出心理误区。   不可否认,女性生理上的特点往往给她们创业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从生理特点看,女性有着特殊的

声明:《走出糖尿病误区 糖尿病友看看:你走出这些误区了吗?》为网友要学会坚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