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整理:斋主
本期编辑:齐航

提起北京的地铁,你会想起什么?
是最近火遍朋友圈的北京最“荒凉”地铁站?
还是你早晚高峰不堪回首的拥挤经历?
抑或是每天在这个舞台上演的人生悲喜剧?
北京地铁日均运量号称千万,几乎每个人每天都会借助它穿梭于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却鲜有时间驻足玩味它的前世今生。
如果我告诉你,北京的地铁看似雷同,但其实各有其隐藏身份:
1号线沿途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际会;
2号线则圈起了一个北京内城;
4号线带你进入京城那些鲜为人知的桃源深处;
5号线穿越回大人物在京激情燃烧的岁月;
6号线说不尽皇家与百姓的喜怒哀乐;
7号线上演了古往今来一段段浓墨重彩的人生。
你会不会开始感觉有点儿意思?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用六期的篇幅带您沿着地铁再玩儿一遍北京,首先就从历史最长的北京地铁1号线开始吧:
北京地铁1号线,又称北京地铁一线。是北京最早的地铁路线,也是中国最早的地铁路线,起初是为军事战备,后来才成为了对民众开放的一条地铁。其大部分路线与长安街、复兴路、建国路、石景山路重合。
该线西起苹果园站,东至四惠东站。全长31.04公里,设23座车站和2座车厂,路线标识色为红色。最有说头儿的莫过于天安门西、天安门东和王府井站。
中山公园南门面向长安街,从天安门西站B口出,向东步行一分钟即到。另有西门,相对人流稀少,比较清静。
关于中山公园,都知道这里原是明清两代的社稷坛,与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一起沿袭周代以来“左祖右社”的礼制建造。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在园内拜殿(今中山堂)停放灵柩,举行公祭。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
我们今天不说公园,单说这里的一座牌坊:
1953年,北京市政对牌坊进行了大范围的拆除。但这座原来座落在东城区西总部胡同西口的大牌坊,因巧合被挪进中山公园得以逃过一劫。
这座牌坊规制不低,为四柱三间三楼造型。中间的横匾上有手书四个金色大字“保卫和平”,因此人们都叫它“保卫和平坊”,但背后隐藏着的却是中华民族的屈辱辛酸。
一座中国人建造的牌坊,却偏要镌刻德文、拉丁文、中文三种文字,并对一名外国人的去世表示“惋惜”,老百姓又为什么要给这座牌坊冠以“婊子碑”的不雅名号?
身负如此种种神奇经历,这座牌坊虽然算不上京城里资历最老,确实身世最为传奇最为折腾的一座。您,不想抽空去看看吗?
从天安门东站B口出来,从南池子大街路东的普渡寺前街再步行几十步,就可以远远看到清代初年的这座睿亲王府了。
如果你常看古装剧,应该对这里不陌生。清初睿亲王府的前身便是《女医明妃传》中提到的明代南宫,又称“小南城”。土木之变后被放回的明英宗即被囚禁于此,后又从此地复辟,成为中国古代史难得一见政治翻身的皇帝。
“咆哮帝”马景涛在《孝庄秘史》里饰演的多尔衮,入关进京后一眼看中这里。顺治年间,多尔衮受封“皇父摄政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此后十年,全国的政治中心显然从紫禁城转移至睿亲王府,许多军国大事都决于府中。一时间,这地界龙虎聚首,势压朝野。
贵为两代皇朝风云际会之地,到后来竟仅存银安殿等主体建筑。这里虽距离紫禁城仅一墙之隔,却像从历史和闹市中消失了一般,连北京人都少有了解,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变成这样?
现在这里已被辟为北京税务博物馆,如果你有时间亲自踏足,看到坐北朝南,足有10000平方米面积的大殿,看到这36根红色挑檐柱,看到只有天子的金銮宝殿才能使用的两层檐椽,也许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同样是由天安门东站B口出来,在南河沿大街与东华门大街交汇处,即原皇城东安门旧址西南角,有一座近年整修一新、对外营业的宾馆,名为翠明庄宾馆。
经过这座宾馆的人都会发现,比起许多现代化酒店,这座建筑多了一分古典,多了一分雅致。宾馆主体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典型民国建筑风格的三层小楼,镶嵌在墙上的汉白玉牌匾刻有“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字样,不了解背景知识,你会以为这里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历史古建。
京剧大师梅兰芳曾相中此地,因为卢沟桥事件而作罢;冈村宁次每次来北平都要下榻于此,把这里当做了制定侵华战略的大本营。
最精彩的篇章是在七十前,这里见证了解放战争前夕,国共两党在另一条战线正面交锋的激荡岁月。看过《潜伏》的观众一定对电视剧前半部分有关“军调”的情节记忆犹新。其实天津只是小意思,真正军调的大戏在这里上演。
中共代表团秘书长李克农为了应付国民党特务的明枪暗箭,让随行人员没事就在一些纸条上随便写写画画,再随意写上一些电话号码或是人名地址,然后把纸撕成小碎片扔进字纸篓里来迷惑敌人。李克农曾开玩笑说:反正特务也没事做,让他们去玩拼图游戏吧。
如今这里依然对外营业,只是价格不菲。如果你有幸能在这里盘桓几晚,不妨多了解这里发生过的故事,追忆怀古,神游遐思,也给你的京城之旅增添一份传奇。
从王府井站C口出来,沿王府井大街的北段向西一拐,便是中国儿童剧场的所在。
如今这里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主场,经常上演各种儿童舞台剧。但在九十多年前,这里曾是北京建筑最为豪华摩登的文化设施。
这里领风气之先,要求观众注重公德,安守秩序,入座脱帽,宁静少谈,不乱拍掌、不作叫好,不妄吐痰、不碍他人、自重自爱,保全公安。这些规定即便在今天也绝不过时。
这里的内部设施,直到1950年代仍在北京各大电影院中处于领先地位。影院内部一楼有宽大的前厅,和可容纳500名观众的放映厅,座椅均为厚木包真牛皮包心,场内照明采用间接散射光源,楼座全部铺设华丽考究的木地板。
梅兰芳就曾经与真光长期保持合作关系,他的代表作《西施》便是在这里首演。不仅是京剧,欧洲的歌舞、魔术和杂技也都曾在此登台献艺。一大批英美经典影片,如《魂断蓝桥》、《鸳梦重温》、《出水芙蓉》等,也都是在真光电影院进行的中国首演。
如今走过这里,也许吸引你的是马路对面一溜小吃摊贩。但如果你能对同伴如数家珍般聊出真光影院的辉煌履历,他们也许会对你另眼相看。
五十年前的一个夏日早晨,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带着满身伤痕,离开了自己精心营造的小家,自沉于太平湖。在老舍去世多年后,这座位于丰富胡同的房子被评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已经对外开放。
在这里小院生活的十六年间,老舍共创作了24部戏剧剧本和两部长篇小说。其中话剧《龙须沟》使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称号。至于话剧《茶馆》,更是成了永恒的经典。
1949年底,老舍先生结束了大半辈子的颠沛流离,回到故乡北京。那个时候不流行自己自己买房。老舍被安排在了北京饭店的一个房间,条件优越但没有家的感觉。后来老舍先生向领导反映,由周总理亲自同意,用一百匹布买下了丰盛胡同的院子。老舍先生也是新中国自己掏钱买房的第一位作家。
丰盛胡同这所院子,闹中取静。一方面它不在交通要道上,车流行人都不会很多。另一方面它又是市中心,挨着王府井商圈,吃喝购物十分方便。加上旁边就有二中、贝满中学、育英中学,也算是难得的“学区房”了。
北京人向来爱栽花弄草,老舍先生也不例外。只是常年租房,不能施展“抱负”。老舍继承了母亲爱干净的生活习惯,把花花草草打理的十分规整。还托人从西山移植了两颗柿子树,甬道两边一边一棵。柿子品种是河南产的火柿子,果实橘红可爱。
如果你也对老舍和他的作品心向往之,找到灯市口西街再打听就到了。哦,老舍夫妇还给这里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丹柿小院”。
北京,有的是这些丰富多样的遗存和妙趣横生的故事,但初来乍到,极容易如大海捞针一般。以地铁作为主线贯穿,是为了方便大家实地游玩参观。
如果上面推荐的地方让你欲罢不能,那不妨来看看我们新近发现的一本好书,由年轻历史学者杨多杰先生撰写的《北京深处—— 75个地铁沿线的尘封秘境》,一册在手,再也不用依赖那些不靠谱的搜索和导游。
长按二维码即可直接购买
我们特地为您准备了个人、亲子、朋友、企业四种套装选择
每种套装均附赠掌北特供超值礼包
身边的朋友,很多都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但当有亲戚朋友来时,他们却最喜欢请我做向导。我经常会带着大家,穿大街过小巷寻访到所谓“小众景点”。但他们,却只能说出故宫、长城、颐和园。可其实,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
现如今,“忙”几乎成了成功的标准。自然而然,也贯穿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日常生活,全部用来应付工作。总想着把时间攒起来,出去度假旅行。但是若是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人,旅行也会是苍白干瘪。
我从众多走访研究过的古迹中,挑选了75处集成这本书。这些地方,被人戏称为“秘境”。可其实,它们一点都不神秘。它们,可能就在小区旁边。它们,可能就在上下班的路上。它们,本就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杨多杰先生 丨 掌北内容精选
*专家告诉你:北京的水质,为什么变成这样?
*收下这份北京老茶庄大盘点,假期伴手礼就选它们吧
*探访梅葆玖先生童年生活轨迹
*你以为喝茶那么简单?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又到新茶上市时,古今中外茶叶造假大起底!
*《琅琊榜》里,为什么梅长苏总要喝茶?
*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竟被这么多人嘲笑?
“老北京”是一个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词儿,你说“他”特指哪一个时期或是朝代?好似也并没有,但一说到老北京,大家脑海中构想出的画面却出奇的一致......
如今生活好了,时代进步了,但是北京的味儿似乎淡了,或者说是串了,这种渐渐淡去的味道,初来乍到之人当然浑浑不觉,因为他们看到的北京就是那改造后不伦不类的民俗风情街和八辈儿北京土著都未曾见过的“北京小吃”。但是北京人则不然,他们可以坐着地铁二号线在脑子里勾画出北京城的内九外七,他们可以走在拓宽的马路上数着井盖儿就知道拆迁之前这儿有多少院子......
北京的改变势不可挡,我们也不该阻碍时代的发展,毕竟北京精神有一条叫做“包容”,我们要张开胸怀接纳别人,但我们也真的希望来到这里的人能爱上这座城。我觉得爱要从了解开始,于人是这样,于城亦是这样。
好友多杰的新书就要出版了,谨以此文为序。
评论区话题
你最想了解北京地铁哪条线哪一站值得逛,
就请长按二维码或者猛戳阅读原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