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人物绰号 说说《水浒传》那些让人匪夷所思的绰号

绰号,就是外号,通常是由旁人所号,文字多粗俗、鄙陋,却又能结合主体的特性,显得生动且形象,从而流传得广远,甚至超过主体的本名。

历史上最早记载的外号是“移大牺”,这是著名暴君夏桀的外号。

看,尽管这是几千年前的外号,但因为其文字粗俗、鄙陋,就不象古诗文里面的字眼艰涩难懂。“移大牺”——就是移动高大的牲口。这是赞扬夏桀“多力,能推牛倒也”。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说,诨名和绰号自汉朝以后就很流行了,到了宋朝,尤其鼎盛,两宋人物因“互相品目”,甚至出现了一个人有多个绰号的现象。

长篇小说《水浒传》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两宋,则书中人物都带上了绰号就不足为奇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绰号,并不完全是由作者施耐庵凭空捏造,很大一部分是根据宋朝的话本以及两三百年来民间艺人的加工、口耳相授,流传下来的。

这,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因为民间俚语或市井文化等方方面面原因,使得一部分绰号的真实含义隐藏得太深,以至不被今天的读者所理解。

下面,就简单地说说几个我们误解甚至无法解释的绰号。

书中,宋江一共有四个绰号:“及时雨”、“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呼保义”。

宋江的特点是黑、胖、矮、丑、慷慨、仗义疏财、周人之急、扶人之危。所以,前面的三个都容易理解。独独这个“呼保义”,有些无厘头。

宋江上了梁山做了寨主,“呼保义”成了他正式的绰号,打曾头市、打东平府、改聚义厅为忠义堂、英雄排座次,宋江身后都飘扬着一面大旗,上书“山东呼保义”字样,与“河北玉麒麟”互相辉映。

这个“呼保义”到底是啥意思嘞?

说实在话,现在咱们是不大清楚了。可是,这个名字,放在北宋年间,是人人都懂的。

因为,宋朝有一个官衔就叫保义郎。

说到这,有的读者可能恍然大悟了,“呼保义”,就是呼自己是“保义郎”,直书自己为“山东呼保义”,那是自封自己大将军,既威风,又有面子。

这么想,又错了。

其实,保义郎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官职。

有多小?

按北宋徽宗时所定武职官阶分,共分五十二阶,保义郎为第四十九阶,其旧称为右班殿直,是御前的小武职,专职负责在皇帝面前掌管辞谢、朝见、传宣等事务。

大武圣岳飞在刚投军那会儿,在老将宗泽帐下,就是由承信郎→成忠郎→保义郎→修武郎→武翼郎→武义郎这个顺序累战功升迁的。

南宋高宗后来修改了官阶次序,保义郎的阶位更低,在有“品”之武职五十二阶中,序列第五十。

就这么一个小官职,哪值得宋江这样大书特书?而且,书出来,不但不威风,反而丢面子、掉身份。

你宋江是一个呼啸山林、纵横南北的大豪杰、梁山群雄的领袖,怎么就只自认是一个小武官?

龚圣与在《宋江三十六人赞》中一语道破天机,说:“不假称王,而呼保义。岂若狂卓,专犯忌讳?”

龚圣与说,宋江自称“保义”,说明宋江自谦,将自己说成是帝王的小侍卫,有别于其他狂妄无知、动辄就称王的草寇。

看到这里,明白了吧?宋江为什么要大书特书“山东呼保义”?那是在向朝廷深情而热切地发出要求招安的信号。

接下来,再说一个。

石碣村的阮氏三雄是《水浒传》中很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三兄弟的绰号很让人害怕:“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

立地太岁和活阎罗好懂,那都是要人性命的魔君。

只是,这“短命二郎”有些古怪。

不错,阮小五是三兄弟中的老二,叫二郎,那没人反对。可是,为什么要加上“短命”二字的前缀?是怕自己太命长,咒自己短命、早死?

这太不可思议了。

几百年来,不少人为这个绰号的没由来感到费解。

清代曾庆笃在《水浒撷萃》中勉强地做了解释:他认为,这“短命二郎”中的这“短命”不是用来修辞“二郎”的,而是一个使动用法,是“二郎”使别人“短命”。

也就是说,这个二郎凶悍得紧,惹不得,谁惹了他,他就使谁短命,怕不怕?

这样解释,其实离题了。

再看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上面怎么说的呢?“灌口少年,短命何益?何不监之,清源庙食。”原来,“短命二郎”是一个典故,灌口是指四川灌县,当年李冰曾经在那么治岷江,他的次子“二郎”为堵住坝堤缺口,以身相堵,虽然短命,但成为了一个不畏惧死亡的大英雄。

曾庆笃的这一个解释虽然不对,但他所主张的那个使动用法,在很多绰号中还是比较常见的。

如病关索、病尉迟、病大虫这三个绰号中的“病”字,就属于这种情况。

要知道,病关索杨雄、病尉迟孙立、病大虫薛永这三条好汉可都没有一个是病号。这里面的“病”,可不是疾病的“病”,而“使……病”,意思是让那谁谁谁犯难、犯愁、畏惧。相当于比较通俗的“鬼见愁”——鬼看见了都忧愁的意思,

关索是关羽的三儿子,武艺高强。“病关索”就是关索看了都犯愁。

尉迟是指唐朝开国猛将尉迟恭,“病尉迟”,同样是指让尉迟遇到了都犯难,隐含孙立的鞭法超过尉迟恭,

“大虫”就是老虎,病大虫老虎遇上了薛永就无路可走了。

水浒传人物绰号 说说《水浒传》那些让人匪夷所思的绰号

还有一类绰号,纯粹是古代俗语,现代人搞不懂了。

比如说朱贵绰号旱地忽律。

忽律,又作忽雷、骨雷,均指鳄鱼。

《太平广记》卷464引《洽闻记》中说:“扶南出鳄鱼,大者二三丈,四足,似守宫状,常生吞人。扶南王令人捕此鱼,置于堑中,以罪人投之,若合死,鳄鱼乃食之,无罪者,嗅而不食。鳄鱼别号忽雷,熊能制之,握其嘴,至岸,裂擘食之。一名骨雷,秋化为虎,三爪,出南海恩、雷州,临海英潘村多有之”。

邝露《赤雅?忽雷》中则说:“忽雷,鳄鱼也,居溪渚中,以尾钩人而食之。”

方以智《通雅》卷四十七中也说:“鳄鱼别号忽雷,一名骨雷。”

朱贵绰号“旱地忽律”,是说朱贵像一条旱地上的鳄鱼,表面慈祥,却凶恶异常

还有,李俊绰号“混江龙”可不是指某一种龙,在宋代,“混江龙”是一种治河清沙的工具,史书记载,该器具“木质,径一尺四寸,长五六尺,四面安铁叶如卷发,重凡三四百斤,沉入水底,以刷荡沙用以搅动水底泥沙,使之顺水流走。”称李俊为“混江龙”,意思是他能耐大,可以翻动江河。

李逵的绰号为“黑旋风”,其实,“旋风”是宋代的一种火炮,李逵长得黑,性烈如火,称他“黑旋风”,就如同今天称他是“黑大炮”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武大与潘金莲这一对苦难鸳鸯也是有绰号的。

武大的绰号“三寸丁谷树皮”,叫起来响亮,其实是侮辱性最大的。

宋代木匠不用铁钉钉物,而以“丁”入“卯”,将部件连紧。且宋代的尺寸比现在小,“三寸丁”是取笑武大的阳物短,入“卯”不紧,不中用。“谷树皮”本应作“榖树皮”,榖树皮除了造纸别无用处,在“三寸丁”之后再加“榖树皮”三字,是再次强调此人无用。

说完武大,再来说说潘金莲。

武大可怜,在《水浒传》中连个正名都不露。只知道是姓武,行排老大。

潘金莲更可怜,武大好歹留了个姓,潘金莲则连个姓也没留。因为,“潘金莲”本身就是一个绰号!

《水浒》第二十四回交待说得清清楚楚:“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小名“潘金莲”中的“小名”,就是绰号。来源于南北朝齐朝的昏君萧宝卷。萧宝卷有个妃子,姓潘,萧宝卷非常宠爱,为了讨她开心,就用金条在宫中地上嵌出莲花图案,让潘妃在上面走。潘妃走在金莲上走得萌萌哒。从此人称潘妃为潘金莲。南齐以后,人们多以“潘金莲”一名为称呼放荡、奢侈的女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3551/240980656104.html

更多阅读

水浒传人物之刘唐_石月山人 水浒传人物绰号

晁盖聚义的标致性事件是,聚集了八个人去劫天下的一桩不义之财。而第一个倡议人是刘唐。刘唐是东潞州人氏,可能所属在今天的北京,这也有一定的情理在其中,在北京更亦知梁中书的不义之财的奥秘。如果较真刘唐是何处人氏,也还真难定论。

水浒传人物之阮小七_石月山人 水浒传人物绰号

“疙疸脸横生怪肉,玲珑眼突出双晴。腮边长短淡黄须,身上交加乌黑点。浑如生铁打成,疑是顽铜铸成。休言岳庙恶司神,果是人间刚直汉。村中唤作活阎罗,世上降生真五道。”这首诗说的就是凶神恶鬼般的阮小七,比庙中塑的凶神恶鬼还令人生畏,所

《水浒传》人物绰号分类 水浒传人物绰号及由来

一、绰号的内容归纳了人物的某种品性、志向或遭际宋江——及时雨、呼保义。及时雨是俗语。呼保义较难解,宋代有低级武官叫“保义郎”“保义校尉”等。宋江虽是郓城押司,但仍以江湖人物自居,故自取绰号应具有市俗特点。“呼保义”可能是

《水浒传》评15----108将以外人物的绰号2 水浒传人物绰号

江湖上混得有些名头的人物,往往其绰号也吓人些,如分别被鲁智深、史进、武松杀死的生铁佛崔道成、飞天夜叉丘小乙、金眼虎邓龙、飞天蜈蚣王道人等。街头的小混混,众泼皮之类的人不配有叫得响的绰号只能弄个过街老鼠、青草蛇来过过绰号瘾

水浒传人物绰号母大虫 水浒人物绰号大全

本文由出国留学网整理发布,主要介绍水浒传中人物的绰号(外号),包括梁山108将及其他人物绰号或别名,并收录其他水浒相关书籍(古本水浒传、水浒后传、荡寇志、后水浒传、金瓶梅)中的人物绰号,为网络上最全资料,欢迎阅读。有不足之处还望留言指

声明:《水浒传人物绰号 说说《水浒传》那些让人匪夷所思的绰号》为网友我最珍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