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祁连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河西征战纪实
(连载之十)
焦元平 著 /天地出版社2001年出版
(接上期)
一场虚惊,几身冷汗。
这时,西路军进驻山丹、永昌、凉州一线长约300公里的长蛇阵内,誓与马家军决一死战。
可是,马家军的二号人物马步青,把永、凉地区当作自己的生命线。一万八千西路军云集而来,他眼看着红军就要拿他开刀。慌乱中,急与马步芳联电会商,重新调整作战部署。还在新城(即满城)紧急召开军事会议,让新一军、新二军的旅以上干部参加。会后,马步青把驻凉郊区的兵力分成三路,相机进兵,具体部署是这样的:
一、任命马元海为步骑总指挥,指挥全军,还直辖中路军。中路军由骑步六个团及循化、湟中等县的六个民团组成,他们尾随红军,进击围剿。
二、任命马彪为骑兵总指挥,辖左路军,左路军由骑兵五个团组成,配置在凉州至甘州公路左侧,沿凉(州)甘(州)公路右侧,袭击向永昌、山丹前进的红军。
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红军在几个战场同时与马家军展开血战。
凉州西四十里铺,距永昌约150里。22日,三十军八十八师及八十九师二六三团刚进驻四十里铺一带村庄,突遭敌刘呈德团和祁明山步兵旅等五个团的进击。初战中,刘呈德团的两个营没有占上便宜,死亡枕籍。马元海闻讯,暴跳如雷,一边向马步芳告刘呈德作战不力的状,一边派传令兵来到刘团传达他的命令:“今天你要奋力当先,勇敢杀敌,只准前进,不准后退,倘若再溃败,先把团长的头提到总指挥部来。”
不日,马步芳也来电诘问:“你身为团长,率领一团人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天临阵畏缩不进,实难容忍,姑念平素尚能遵守纪律,暂免处分,以观后效。”
刘呈德接到命令,脸色腊白,心想:眼下摆在我前面的只有一条死路了,前进是死,后退也难活,与其这样,不如侥幸在战斗中奇取九死一生的出路,于是,他牙一咬,黑了心,赶着士兵向羊群一样向红军阵地冲去,与此同时,祁明山步兵旅的两个团也不顾死活一个劲儿硬冲上来。
红军利用土墙、庄院、民宅以及村外挖好的战壕为依托,狠狠打击敌人。
敌人第一个冲锋被打退下去,便用山炮摧毁土墙 、民宅,企图掩护步骑兵再次冲击。
即刻,子弹在红军战士的头项上嘤嘤地啸叫着,手榴弹爆炸的硝烟与掀起的沙尘在灰蒙蒙的天空缓缓飘动,接着又被连续不断的手榴弹爆炸气浪撕碎、腾起、积聚、散开,大地在痛苦地呻吟!
战士们手榴弹扔完了,子弹打光了,全凭着对党对革命事业的忠诚而产生的超常的勇气和蛮力,挥着大刀和敌人肉搏,操起长矛朝敌人心窝戳进。激战三天,敌死伤的2400多人中,被大刀削掉脑袋,长矛戳进胸膛的竟有700人以上。
接着,三十军撤到永昌东南八坝,与敌两个旅激战两昼夜,仅凭大刀砍杀敌人800多个,随后,敌迂回到永昌城西水磨关,与八十八师激战一昼夜,阵地上敌人又撇下600多具尸体。
当然,红军付出的代价也是很高的。
12月3日,三十军紧缩永昌县城,与九军余部、西路军总指挥部直属队一起迎战马家军。当时,敌步、骑五个旅和二十个民团,把永昌及其外围村镇围得水泄不通,还临时分编了1300多人的云梯队,抬梯攻城。
酣战中,蒋介石从西安电令马步芳:“过河共军既已消灭过半,应乘此声威,督率所部,限半月内,予以全歼。”朱绍良也下令兰州空军的三四架飞机前来助阵。
一天清晨,天刚麻麻亮,敌军开始攻城了,云梯队刚接近城根,就被城头垛口的红军战士发现,红军居高临下,自制的土雷,手榴弹和机枪、步枪把敌人打得不敢接近,激战中,三四架敌机飞临永昌上空,又扫射,投弹,又扔传单,搞欺骗宣传。红军连队的炊事员冒着炮火去捡宣传传单,还诙谐地说:“敌人的炸弹够厉害的,可这玩意儿正好当引火柴。”炸弹的冲击波将不少民房震塌,冲天的烟尘呛得人眼窝直流泪。战士们发怒了,自动组织起来用机枪对空射击,将一架由西向东飞行的敌机击中,敌机尾巴拖着一溜黑烟,歪歪扭扭地坠毁了。
三十军、九军和西路军总指挥部在永昌坚持了40天,12月29日晚悄然离城向西进发。
第二天,刘呈德团逼近永昌东关油坊,发觉城内沉寂,遂派韩得明营侦察,才知红军已西上,他们忙将这一情报向马元海作了汇报,马元海率部拥进城内。
马元海吹牛向来不打草稿,他贪功居己,谎报军情,向“二马”发报说:“攻克了永昌城,激获和杀伤红军甚多。”他还让指挥部的随军记者,把血迹斑斑的阵亡红军官兵抬在一起,拍成照片,分寄二马。
马元海双手沾满了红军将士的鲜血,解放后,这笔血俩才得到清算。但他当时让随军记者拍摄并保存下来的照片,已成为“二马”杀戮西路军的又一历史罪证。
马步芳对下级上报的战功,未作核实,就忙向住在洛阳的蒋介石请功。
于是,蒋介石的中央社在洛阳向全国发出通电:
“马步芳马步青部,在凉州大河驿一役,官兵异常努力,斩匪甚多,蒋委员长特电嘉奖,并赏洋元两千。”
然而,历史却同蒋介石开了个玩笑,嘉奖电的墨迹未干,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就发动了震撼中外的西安事变,把他软禁在古城西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孙玉清(1910——1937)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区高桥乡孙家湾人。幼年当过学徒,1929年参加红军,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军长。1936年毛尔盖会议后调任九军军长。1936年10月率部挺进河西,激战古浪,1937年3月随部队进入祁连山,在酒泉县南山地区被搜山民团所俘,后由酒泉经张掖押解到青海西宁,1937年5月被马步芳杀害于西宁,时年27岁。
2、陈海松(1913——1937)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区吕玉乡黄站村(原属河南省罗山县人)。小时候读过5年私塾,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通信员,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等职,1933年7月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政委。1935年6月任红九军政委。1937年3月12日,率部与敌在抚彝(今临泽)县梨园口东侧紫个大山激战,壮烈牺牲,时年24岁。
3、王少清(1913——1936)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红九军司令部二科科长。1936年11月在甘肃古浪县城作战中牺牲。
4、陈伯稚(1914——1936)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高桥乡叶家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连长、营政委、团政委 。1935年任红九军参谋长。1936年11月16日在甘肃古浪一战中牺牲,时年22岁。
5、王海清(1911——1936)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6年3月任红九军二十五师师长,同年11月于甘肃古浪战斗中牺牲。
6、易汉文(1897——1936)湖北省礼山(今大悟)县宣化区宣化镇易畈家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委、红九军教导师政委、二十七师政委等职。1936年11月在甘肃古浪战斗中牺牲。
7、黄高宏(1913——1936)湖北省黄安(今红安)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红九军骑兵团长。1936年11月在甘肃古浪作战中牺牲。
8、曾日三(1903——1937)湖南省宜漳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后在井岗山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工农革命军第三师秘书,红四方面军军部参谋,红三军政治部主任,福建省军区政委,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代政委。1935年调任红四方面军九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3月12日红九军激战梨园口时代理军政委,率部退入祁连山,并与毕占云率中路支队游击掩护左路支队西进。同年4月26日在甘肃省安西县红柳园激战中腿部受伤,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时年34岁。

9、李聚奎 1904年出生,湖北省安化(今涟源)县人,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排长、中队长、大队长,红三军第三纵队支队长,第九师二十七团团长、师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参谋长,抗日先遣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决死第一纵队副司令员、旅长兼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参谋长,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执行处副处长,西满军区参谋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兼西线后勤司令员、政委、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建国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后勤学院院长,石油工业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后勤学院政委,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0、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长,1927年参加领导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分队长、大队党代表、鄂豫游击区总预备队总指挥,红一军第一师支队长,团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兼三十三团团长,第十一师师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师长,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三十一军军长,西路军副总指挥,红九军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兼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太行军区司令员兼人民武装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嵩岳军区副司令员,鄂西军区司令员。建国后,任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湖北军区司令员,总后军械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政委、第二政委。1955年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1月7日病北京。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